APP下载

双心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1-16刘容丽邓小超郭明春陈晓丽陈文君

吉林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心负性心功能

刘容丽,邓小超,郭明春,陈晓丽,陈文君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指心肌收缩力的下降导致心排血量不足,是临床综合征,涉及神经系统、血流动力学、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方面,以心功能不全为表现常常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2]。该疾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随着人文化治疗模式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发现此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在护理中,常规护理已经无法迎合现在的治疗方式[3]。双心医学又被称为行为心脏病而来的双心护理学,积极给予患者针对疾病症状的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强化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等,以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模式。本文选取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双心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并首次收治入CCU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CCU顺序患者分为两组,先于CCU治疗的患者33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症状发现至就诊治疗时间5.3 h~17.9 d,平均(9.8±0.9)h,年龄42~88岁,平均(64.1±3.2)岁。而后入院于CCU治疗的33例患者采取双心护理模式干预设置为试验组。男21例,女12例,症状发现至就诊治疗时间4.9 h~18.1 d,平均(9.2±1.0)h,年龄40~87岁,平均(64.5±3.5)岁。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首次接受CCU住院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疾病;既往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精神异常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常规指导饮食、疾病知识宣讲、定期消毒。试验组应用双心护理模式:①疾病:全面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严重程度和心理状况,记录患者生活习惯,制定饮食计划,合理安排作息。②心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将心理护理运用到饮食习惯、负面情绪、按时服药等护理过程中,促使正确认识疾病,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根据饮食计划与患者共同进餐,并给予家庭关怀。③饮食:食物少用或不用油;禁食油脂蛋糕、奶油糖果、果仁等,少吃高盐食物;选择新鲜食材,增加高纤维素饮食和维生素的摄入,包括各种绿叶蔬菜、蘑菇类以及豆制品。④运动指导:适量运动和体育锻炼,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注意监测有无不良反应。指导家属有关冠心病的饮食、运动、急救方案的知识,有助于家属对患者给予居家照护和康复锻炼监督。

1.3评价方法:对照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比较。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4]。每个项目均分为4级评分。总分0~7分代表无抑郁或焦虑,总分8~10分代表可能或“临界”抑郁或焦虑,总分11~20分代表可能有明显抑郁或焦虑。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判断:患者可较为主动、积极完成所有的治疗过程,且可依从护理饮食、生活建议为依从性优;患者可在护理人员指导/催促下完成大部分治疗过程,可大部分按照护理饮食、生活建议指导完成为依从性良;除以上情况为依从性差。心功能较治疗前改善两级为心功能改善显效,心功能较治疗前改善一级为心功能改善有效。记录依从性优良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我科自制评价患者对护理效果、态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100~90分为非常满意,89~80分为满意,79~70分为基本满意,6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84.84%;试验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效率75.76%、有效率24.24%,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效率39.39%、有效率60.61%。试验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优良率、心功能改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例(%)]

2.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7.88%,试验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有研究显示,敌意、愤怒、社会支持不良、悲观等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5]。胡大一教授曾对心血管病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心血管科抑郁、焦虑的发生率较高,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更与预后有关。因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双心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心理护理,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将“精神心理因素”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恰当的识别和干预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6]。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优良率、心功能改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治疗中,采取以双心护理模式下进行相关的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在接受治疗与护理期间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心功能,提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双心负性心功能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双心”并用,让孤雁归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