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区域建设发展初探
——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2020-11-16田孝帅

四川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青白江区绿道公园

王 红,田孝帅

(成都市青白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川成都 610000)

1 背景概述

1.1 “公园城市”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提升,数以亿计的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城市空间拥挤等问题日渐突出[1],城市的环境生态落后于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改变不好的城市生态现状,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绿色美丽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成为政府和人民的共同目标和迫切期望。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提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的重要指示,这是国内首次将公园城市上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实现成都市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成都市委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较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决定》为公园城市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撑。

2019年4月,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国内外专业机构专题研究“公园城市理论与规划方法”,围绕“公园城市未来之城”主题,用习近平总书记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审视成都市“公园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探索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新路径。

1.2 “公园城市”理念的内涵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建设新模式,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积极落实,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公园城市”以打造美好的生态人居环境为目标,引导城市发展从经济导向转向人本导向,实现“人、城、境、业” 高度和谐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城市与生态和谐交融。

“公园城市”建设不单单是“公园”+“城市”[3]。“公园城市”理念的特点在“公”,奉“公”服务人民,突出人民属性,即体现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也体现城市生态空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载体在“园”,联“园”涵养生态,即以生态绿色空间为具体呈现;落脚于“城”,塑“城”美化生活,即以此有机组织城市建设发展布局,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形态;建设发展体现在“市”,兴“市”绿色低碳高质量生产。“公园城市”是生态生活生产的有机结合,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不断变革,推动城市持续提升和发展。

2 青白江区美丽公园城市建设现状

2.1 成都市青白江区概况

成都市青白江区,1960年建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图1、图2),是成都市“11+2”中心城区之一,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是曾经享誉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如今青白江区转型蜕变,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成都陆港枢纽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也是蓉欧快铁的起点,2019年全年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分别开行3 186列和1 551例。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速突破的机遇期和发展态势的上升期的青白江区,依托“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的总体定位,自觉将公园城市理念融会贯通到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全过程。

图1 青白江区地理区位

图2 青白江区在成都市的位置

图3 青白江区“一山两廊三带多点”的生态格局图片来源:青白江区绿道体系专项规划(2017-2035)

2.2 青白江区美丽公园城市建设现状

青白江区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健康发展要求贯穿“公园城市”建设各方面,坚持“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建设理念,着力构建“一山、两廊、三带、多点”的生态格局(图3)。按照“增绿、畅行、兴业、成势”的理念,规划三级天府绿道约690 km,已建成城区级、社区级绿道共计185 km。高质量推进公园示范工程,多点构筑绿色核心景观,大时代1956、东山公园、东湖公园等4个公园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图4)。2019年,青白江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6.42 %,绿化覆盖率达47.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1 m2。

图4 青白江区“百个公园”示范工程位置分布

3 “公园城市”理念下青白江区美丽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思考

3.1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引导公园城市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用科学规划引导“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编制《青白江区北部生态屏障暨五级城市绿化体系规划(2017-2035)》,加强生态保护与绿地管控,夯实城市生态本底。编制《青白江区绿道体系专项规划(2017-2035)》,构建“一环,一山,三带,九道”的空间结构,将绿道体系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使其作为区域发展的有机体。

3.1.1 “人”——以人立城,挖掘城市文态

公园城市的建设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包括满足人的居住、人的交通、人的游憩、人文感知等多方面需求。通过打造舒适、开放的生活街区,以及完善共享、优质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丰富居民休闲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居住需求;通过整合周边资源,以地域文化情怀来建设公园城市,挖掘青白江区文化特色和城市文态,如工业文化、三国文化等,分析城市文脉,发掘区域文化标志性符号,提升区域文化的张力和辐射力,构建体现区域特色的公园城市文化识别体系、文化场景、文化载体,塑造城市文化景观体系,凸显青白江区在城市转型发展的文化脉络,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3.1.2 “城”——以形筑城,提升城市形态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城市发展背景,青白江区是一个因工业而建的区域,所以城市形态和肌理多围绕原有大型工业基地展开,原工业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割明显,新区旧区差异较大。为增强城市显示度,需优化城市形态,丰富城市天际线,塑造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色彩,优化城市空间肌理等。为提升城市总体形象,需打破“建设优先、绿地填空”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优先考虑城市生态绿色空间,提升城市形态与城市发展功能的协调融合。

3.1.3 “境”——以绿营城,丰富城市绿态

公园城市要将城市融入绿色生态环境之中,使生态价值与公园城市建设相融合[4],通过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园绿地空间体系,实现从“城市里建公园”到城市拥抱公园、“公园里建城市”转变。结合青白江区绿色生态基底和建设现状,按照“300 m见绿,500 m见园”的绿地空间布局要求,优化城市生态体系和绿地空间布局,提升公园绿地建设品质;整合青白江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各乡镇绿色空间,形成覆盖全域、贯通城乡的城乡绿地系统;以绿道为载体,坚持串点连线成网原则,优化绿道公园建设体系,构建“绿道环”、串联“公园链”、联通“河湖网”,形成蓝绿交织、城乡融合的生态城市布,提升城市连绵不断的绿色基质。

3.1.4 “业”——以业兴城,创新城市业态

结合青白江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镇”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各发展空间的产业定位,创新业态发展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网,通过建立低端低效产业限期退出机制,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引导区域资源向绿色高效集约方向发展。在规划主城区范围可以 “公园+”新业态、新经济、新消费,创新发展POD城市(以公园为导向的开发模式)[5],打通不同生活消费业态,串联不同场景,使公园“生活圈”功能化、日常化,促进公共服务全民共享,形成高效、便捷的“公园+”业态圈;在乡镇可结合乡镇产业特色发展乡镇旅游业态,如结合乡镇特有地域优势,建设山地特色绿道,承办山地运动体育赛事,催生山地运动+乡镇特色旅游的新业态。

3.2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公园城市发展

为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发展理念落实落地,需以项目为抓手,包括建设一批示范性、标志性公园建设项目,结合新发展理念创新性的建设公园综合体,结合居民需要补充建设一批目前青白江区没有的公园类型,以及提升现有公园体验质量、完善服务管理等内容。

3.2.1 示范性、标志性公园建设项目

以公园示范工程为依托,联动天府绿道,统筹绿色慢行交通、实现5 min慢行生活圈、15 min公交接驳圈、30 min休闲娱乐圈;按照成都市100个示范公园建设计划,青白江区有4个示范公园目标任务,标志性、示范性公园城市建设项目能较明显的提升城市品质,并能较快的满足市民对美丽公园城市的期待,所以示范性项目的建设尤为重要和关键,它应是区域公园城市规划理念的集中体现。如大时代1956应利用川化、攀成钢标志性工业遗存建筑,结合长流河沿线良好的生态本底,建设布局工业新业态新功能,保留区域特色工业印记,形成智慧产业城活力新核心、魅力新地标,提升区域片区吸引力和影响力。

3.2.2 加强天府绿道建设

绿道建设是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重要抓手,应把公园建设融入天府绿道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结合青白江区绿道体系规划,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城区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相互衔接,加快绿道网络系统、绿道设施系统以及绿道产业系统的建设,形成形成 “一环,一山,三带,九道”的绿道空间结构。充分融合文体农商旅等要素,通过绿道延伸推动新产业新业态,营造“绿色+”消费场景,提升绿道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增强经济文化扩散效应。

3.2.3 建设公园综合体

公园综合体是结合新发展理念所衍生和发展出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环境的生态融合价值构建的绿色产业集聚区。结合区域发展现状,建设不同类型的公园综合体,如在老城区可结合居民住宅已有的公园绿化,发展以居住用地类型为主的居住公园综合体;在产业园区则可结合产业类型,发展以工业用地为主,以配套商业和绿化为辅的产业公园综合体;在乡镇则以现有村落、田园风光为主,以配套商业、娱乐、文化等为辅的田园公园综合体。

3.2.4 释放生态潜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

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在“公”,即为公共、共享、开放、公平,把城市的绿色空间还给城市,全民共享,实现真正的公共性。可拆除阻碍公共绿化空间开放的墙体或进行通透化处理,增加城市公共绿色,打造开敞的公共绿化系统;充分利用零星地块、闲置用地等可利用的空间,见缝插针的布局小游园、微绿地;打造立体绿化,以建筑屋顶、建筑墙体、桥柱等为载体,丰富城市绿色层次,增加城市绿量;结合现有河流、湖泊、渠系,建设水净岸绿的美丽水网;改造提升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提升道路绿化覆盖率,提升接到空间的绿色感知度。

3.3 以智慧城市为亮点,创新公园城市管理运营

创新公园城市的管理运营模式,按照共建、共享、共商、共治、共融和商业化逻辑的原则,将公园城市开发建设与重点项目、市政工程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市民等多方参与公园城市建设[6]。结合城市规划,在公园城市项目建设时同步建立与城市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交互映射、融合共生的“数字孪生城市”,形成公园城市智慧管理平台。鼓励支持在公园城市建设中运用新技术、植入新业态、展现新价值,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7]。开发城市绿色共建共享全民参与数字信息系统,将市民日常绿色低碳活动数据化、系统化,再将虚拟数据转化为实体绿色建设互动活动,真正实现公园城市建设的全民共建与共享。

4 结束语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和城市规划方法的革新,“公园城市”这一新时代发展理念背景下的区域建设发展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性强的工作,不仅包含“规”“建”“管”,还需融合“一公三生”等核心内容。以青白江区为例所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区域建设发展思考只是初浅的探讨,如何在区域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中统筹好各项指标和内容还需更多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青白江区绿道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在公园里玩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青白江区:为担当干事者提供舞台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一见如故
群众走进纪委 干部走进基层
——成都市青白江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