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导入设计与思考
2020-11-15吉林
吉林 李 双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对课堂节奏的把控、环节的完成、目标的达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何在导入中体现核心素养的立意,挖掘学科本质,需要教师先提升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和挖掘,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环节设计中。
目前教学中存在不重视导入,使其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教师相关理论基础薄弱,获取素材渠道匮乏;教师极少参阅教学论文和期刊等文章,素材雷同,古板过时;自主设计逐年减少,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变化和学生身心成长的变化等问题。基于以上现状,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浅谈对导入的几点认识。
一、导入及其对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
巧妙地导入可以打开封闭的课堂空间,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路线图”;可以引发师生间、学生间高阶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生成新问题,促进真思考,形成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巧妙地导入就像是一场戏剧的序幕,用最短的时间俘获最多观众的眼球,先声夺人,因势利导,激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开拓学科思维,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功能。
除此之外,我们要在导入中实现更多的外延功能,力图在导入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因此导入的设计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人格素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及成熟的地理学科哲学观等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设计基本原则
基于导入在培养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是体现核心素养的立意,体现对学科本质特征的挖掘,力求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搭建平台,以导促学,以导促教。要注意科学性,特别是和其他学科融合时,应该仔细查阅资料或者问询相关学科的老师。
彰显艺术性:加强导入跟课堂主线的联系,不能突兀,要生动自然,与后面的设计环环相扣。
体现趣味性: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近、了解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点。考虑到初、高中内容的衔接,特别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是初、高中共同讲解的内容,所以很多导入存在雷同的现象,这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烦和轻视心理,没有新鲜感。如何在初中地理课程导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体现独特性和新颖性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具有生活性:地理学科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我们要时刻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观察生活,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课堂导入是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不可多得的手段。
三、类型及典例
1.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简单易操作,但如果没有设计和雕琢,很难发挥它的价值。导入时一定注意新旧课程的连接点,以此为纽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比如在讲“三圈环流”时复习热力环流,追问“全球尺度有这样的热力环流吗?”,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既对上节课的原理进行回顾,检验上节课的内容是否内化,又激发对新课的思考,体现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值得一提的是,复习导入使用不当会使教师形成惰性,学生视而不见,比较适合在新旧课程联系紧密的课堂中使用。
2.图片视频导入
例如在“大气受热过程”教学中,教师展示两张照片——藏族皮肤黝黑的姑娘和重庆皮肤白皙的姑娘,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妙龄少女但是皮肤颜色差距这么大?”学生会兴致盎然去思考。直观的图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强烈的对比会激发学生大脑高速的运转。
播放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播放《中国高铁》纪录片片段,震撼学生,升华情感,培养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用《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视频片段导入《世界地理——南亚地区》,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感兴趣的事物上转移到课堂来。
真切的情感共鸣可以激发兴趣,恰当搭配优美的音乐、丰富的图片和真切的语言,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在讲必修三4.1东北农业的发展一节课中,播放《家在东北》,音乐配合图片和教师语言的渲染,让同学们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体现学科的乡土性,培养家国情怀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3.诗文导入
该方法可以实现学科的融合,增加学生的认知素养和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理解力、领悟力和判断力。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古诗是科学的吗?如果“不复回”那为什么没有看见黄河的水减少,海洋的水增加呢?从而导入到“水循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可以用来导入复习课“大气降水”;“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导入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等。古诗导入利于实现地理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基本公民素养,帮助学生塑造美的素养与品格,逐步形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达成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
4.演讲导入
“旅游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教学适合选用此种方法,可以提前调研同学们旅游去过的地方,和大家分享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从而导入到新课,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丰富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之后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身边的地理,学会观察,学会记录。
5.提问导入
高一入学的第一节地理课——绪论部分,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找一找:以下哪些问题不属于地理问题?
为什么藏袍宽大、毛皮镶边?
为什么我国形成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饮食习惯?
云南吊脚楼形成的原因?
设计一条从长春出发到厦门的旅游路线。
为长春市城市规划献计献策。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澳大利亚动物古老而独特?
向其他地区的同学介绍你的家乡。
答案自然是全都属于地理问题,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地理问题的广度。通过问题的设置,启迪学生的思维。很多学习的积极性都是从疑问中产生的,当学生遇到问题答不上来或者说不全面的时候,正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时候。当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时候,也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方法。
6.质疑导入
一般离热源越近,温度越高,那么海拔越高,离太阳越近,温度应该越高,但实际上却是高处不胜寒,这是为什么呢?质疑导入最容易引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质疑中产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主动反思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断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该导入方法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教师通过创设现场情境、扮演角色、与学生临时探讨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不知不觉地传授给学生。
7.时事导入
例如让学生思考“MH370”失踪航班是怎么从落水地至残骸打捞地的?引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必修三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时,通过天津大爆炸时政新闻作为导入:2015年8月12日晚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现场火光冲天,附近居民能听到巨大爆炸声。截止到8月15日事故造成85人死亡,400余人受伤。如果你是这场救援工作的总指挥官,你将如何组织开展救援工作?引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教学对学生发展、国家发展、民族强大的独特价值。
8.趣事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会使地理课堂事半功倍,轻松高效。例如在导入大气运动时运用下面的导入:可爱的土拨鼠善于挖掘洞穴。它们的洞穴很有讲究,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这样可以使地面上的风吹进洞穴,形成“穿堂风”,人类很多房屋的设计都是从土拨鼠的洞穴获得的灵感,你能解释其中的地理原理吗?这样的导入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给学生亲切感,让学生体验获得感。
9.实验导入
演示热力环流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缸中放置一个大冰块和一个开水杯,点燃一支香,仔细观察烟的飘动方向。通过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环流?学生因疑生趣,提高参与度,学科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地理实践力。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的设计必须从感受入手,从生活出发,联系时政热点,活用生活案例,设置认知冲突,营造让学生有感而发,欲罢不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将核心素养有机地渗透到常规教学中,强化学习效果,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实现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