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020-11-14刘爱红
刘爱红,陈 洁
(湖北大学 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最早于2001 年教育部批准西北科技大学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全国率先设立。近20 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具有愈演愈烈之势,致使社会对食品质量检测分析、食品卫生检验、食品监督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各独立学院也纷纷开始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部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能直接对接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是各独立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目标定位,因此实践教学更显举足轻重。笔者于2004 年以来开始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教学和管理,重点对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性和特色
独立学院始建于1999 年,历史并不长,有些还依附于母校,因此很多学院还并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独立学院的历史更短,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更为欠缺。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都是盲目照搬普通高校的,或是由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简单堆砌而成,使得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联系、衔接性不够,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更缺乏自己的专业特色。
1.2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和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性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的学生基于应用性方面,最基本要求是能检测和分析食品成分,这就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经费。独立学院属于民营性质,为节约成本,较少购买高级仪器,演示实验都无法满足,有些食品成分的检测只能纸上谈兵,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简单的检测仪器数量有限,上课往往3~4 人一组共用,通常学生上完了实验课还叫不出仪器名称。有些学院购置了一些高级仪器,但运行经费投入极为不足,致使这些仪器只能成为摆设。
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多是由一些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硕士、博士建设,往往源于学术研究,缺乏生产实践需要的认识,因此专业实验室建设并没有根据食品检测和分析的生产实践需求来建立,缺乏系统性。而且实验室封闭,很多院校的实验室上课就开,一到下课时间就关,节假日时间全封闭,在时间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提升。
1.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极为不足
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师,实践教学往往是由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员共同承担。从数量上讲,自有教师数量远远不够,一般只有2~5 个专业教师,所以经常外聘教师。外聘教师脚踏几只船,经常调课,甚至有时将课程集中上,实验课常常敷衍了事。从质量上讲,独立学院年纪大的教师知识难以及时更新,对于检测食品的一些现代仪器和技术不懂,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科技创新等实践教学;青年教师(40 岁以下) 目前是独立学院的主力教师,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硕士或博士,对现代食品检测仪器和技术有所学习,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检验所的工作经历,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所以真正能将这些现代仪器和技术应用于食品检测中的人不多,实践教学的水平缺乏保证。
1.4 实践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脱离
课程实验是实践教学中比例最高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实验室条件、教师水平及教师对社会生产实践缺乏了解,开设的实验项目往往有限或比较陈旧,有些检测的方法与手段在企业和社会检测机构根本不用,而学校在教学,有些新的检测项目和高级检测方法实际中已经展开和运用,而学校还无法进行。
1.5 实践教学缺乏监控管理
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相当缺乏自有的系统实践教学监控管理体系。各课程实验都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因相互缺乏交流,出现实验项目雷同现象;还有教师由于学校规定了实验课时,设置没必要开的实验项目充数;教师津贴只按课时计,不考虑课堂质量,有的教师上实验课放任自流;实验课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开设验证性实验,教师先讲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再由学生做,缺乏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毕业实习目前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缺乏指导;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课程实训多为摆设,没有落到实处;学生实验、实习成绩和鉴定没有系统的考核标准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水平。
2 应对措施
2.1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制定实用的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应用性。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但要保证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必需构建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各实践教学环节在各自发挥作用时,又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必需结合生产实践进行制定,建议与同类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特别是“食品分析”“粮油检验”“食品安全检验”等实用性强的课程。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笔者构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
2.2 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建设系统性开放型实验室
经费和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保证。经费的投入:一是要用于旧设备的更新、购置现代高级仪器和增加实验中的运行经费,包括课程实验、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学生毕业论文;二是用于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三是用于聘请企事业单位高级人才兼职来院校指导实践教学。
实验室的建设应该系统化,食品的类别千万种,教学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各类食品的检测分析是相通的,因此认为各院校可以结合当地食品的发展情况,选定当地代表性的食品,与当地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食品企业或同类院校共建某些食品成分检测分析的实验室,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可以承担起当地某些食品成分检测分析的工作。再者,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实验室还应该是开放型的,能够让学生宽松地训练自己的操作技能,自行设计、实施、延伸自己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觖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
2.3 加强实践教学教师的技能培训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技能是提高学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技术保证。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学院应该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目前,独立学院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应该减少或取消他们对科研及发表论文的硬行要求,只是作为一种奖励,从而首先保证其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实验项目;再者,学校根据专业或课程需要定向安排教师到食品企业或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挂职或顶岗锻炼,经过实践锻炼的教师才能从事实践教学;最后,要大力支持教师与其他高校实践教学教师、食品类企事业单位的专家进行对外交流和联系,建立定期定点企业行、高校行制度。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讲,学生机械地听一步做一步,绝大多数是开设验证性实验。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真正地融会贯通,笔者认为应该多开设计性、创新性及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设计方案、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分析现象,“翻转课堂”用于实践教学。对于一些学校开设受限的课程实验项目,如三聚氰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检测与企业合作进行。
2.4 扩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企业联合教学
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就业“零距离”的基础保证。校内实验室、实训室无论怎么模拟都会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存在差别,每个实习单位一次接收实习学生的数量也有限,所以扩建足量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至少应建立5~6 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而且保证学生实习的时间为2~4 个月,最好经历至少2 个单位,与企业联合教学,这样不仅能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培养出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处理事务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就业机会,增强就业能力。
2.5 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监管体系
实践教学监管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纪律保证。一是着重监管各课程实验项目的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各课程的实验项目由专业建设团队评审是否开设,统一编写出课程实验大纲,各课程实验指定专业教师负责;二是着重监管实践教学的过程,包括学生上课纪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制订严格的实践教学教师考核标准和学生成绩的考核标准,且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3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因此社会迫切需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出评价食品品质、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流通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培养此类应用型人才,更应强化实践教学,不仅自身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的基础建设,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养,而且还应与企业、同类院校联合起来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