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审美嬗变

2020-11-14蒋卫刚

电影文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新世纪美学

蒋卫刚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新世纪的中国电影在市场经济的推进下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大片时代”“亿元级票房”“大IP”等成为中国电影的关键词和标签。我国动画虽然起步很早,但是从20世纪尾声开始就跌入创作低谷,粗制滥造的情况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在中国电影欣欣向荣的创作与市场大环境下,中国动画也逐渐有了新的起色,慢慢走出创作低谷,开始创作真正的中国新动画,在《魁拔》《龙之谷:破晓奇兵》《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推动下迈向了新阶段。可以说,中国动画在新世纪的前20年走出了模仿的怪圈,开始真正朝向民族化与商业化结合的创作方向发展。而如今回顾这个蜕变的过程,会很容易发现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被受众逐渐接受的过程,更是中国动画从外在形式到内部文本艺术审美的嬗变结果。

一、审美重塑:立足现代美学视角汲取“中国学派”的成功经验

中国动画起步很早,1926年就已经诞生了首部动画《大闹画室》,甚至远早于美国的有声动画《威利号汽船》,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黄金时代”,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卓越成就。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学派”成为中国动画的先行者和领军者,创作了多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至今都无法超越的动画(美术片)佳作,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虽然在“文革”十年过后,中国动画再次迎来了“白银时代”,创作了多部如《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猴子捞月》等优秀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大量优秀外国动画低价售给中国市场,中国动画脱离了“中国学派”的创作模式,逐渐走向下坡路,开始了漫长的创作低谷期。

面对“中国学派”在早期创造的瞩目成就,步入创作低谷期的中国动画始终被“回归初心”“复兴中国学派”的声音包围,然而伴随改革开放格局的拓展,大量优秀的外国文化以低价模式倾销到我国,如《变形金刚》《铁臂阿童木》等,外国动画的新奇的外在美学形式和内在文化思想都极具差异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甚至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动画市场的主流是这些倾销进来的外国动画。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外国动画不仅成为主流,更是几乎将中国动画市场的利润瓜分干净。于是,中国动画在脱离了原有的创作模式之后,开始一味地模仿这些在国内炙手可热的外国动画,从形式到内容极尽模仿之能事,企图复制这些外国动画在国内的成功。但是,一味地追求市场利润使中国动画加速模仿,粗制滥造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缺乏思考与创新的模仿品远远不及外国原版动画吸引人,更加速了国产动画的观众流失。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的失望情绪挥之不去,即便“复兴中国学派”的呼声不绝于耳,但中国动画人始终认为观众已经接受了日本和欧美的动画文化,所以这种模仿风气始终存在。

常光希导演的《宝莲灯》被看作是回归中国动画黄金时代的重要作品,该片无论从绘画水准还是故事内容都远优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观众更是从中看到了久违的“中国学派”动画艺术风格——民族风格,以及外国动画的影子,兼具融合传统民族文化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创新。于是,人们意识到“中国学派”的动画美学和创作经验并没有落伍,只需要结合现代美学视角进行二次开发,传统民族风格依旧可以成为新世纪中国动画的杀手锏。2011年的《魁拔》堪称是中国第一部热血少年玄幻动画片,虽然依然日本动画风格偏重,但能看到创作核心是提炼自民族文化,无论是角色塑造还是故事建构都有传统文化的痕迹。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中国动画的翻身之作,鲜明的民族风格,对经典IP的后现代主义改编,视觉效果流畅震撼,故事情节感人,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动画作品。由此开始,中国动画才真正意义上延续了20世纪“中国学派”的民族创作风格,并在其中融入了现代美学思想和主流的文化意识,孙悟空和唐僧的反差化角色塑造都是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融会贯通的产物,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被看作是新世纪中国动画审美转向的标志性作品。

二、文化审美:泛英雄主义与多元文化转向

时至今日,不仅是中国动画深受外国动画影响,我国的整体的电影文化都深受好莱坞等世界主流电影文化的影响,反馈在动画作品中的是欧美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流行。于是,动画艺术对于文化的审美也普遍倾向于日本和欧美文化的审美内容,尤其是英雄主义。在我国早期的动画作品当中,不乏表现英雄主义主题的作品,在传统文化语境当中的英雄主义倾向于家国情怀、惩奸除恶,为了集体的利益和正义的精神而做出自我牺牲。但在欧美文化的语境中,英雄主义除了具有家国情怀和正义宣扬之外,还富有自我价值实现的个人主义,这种英雄主义也反映在新世纪我国动画创作当中。

但是,新世纪的中国动画对于英雄主义有着更为多维的解读,并非单一崇尚欧美文化语境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大鱼海棠》中的人类男孩为了拯救化身为海豚的椿溺水而死,表现的是具有生态意识的英雄主义;《大护法》中的“奕卫国”大护法为了寻找太子披荆斩棘,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英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魔童哪吒也是另类的英雄人物,他的逆天改命等行为反而透露出更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审美取向。因此,新世纪的中国动画表述的是一种泛英雄主义,并没有拘泥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也没有一味地崇尚欧美文化,而是以一种融合文化审美的视角诠释多种文化、意识融合的文化美学,是从狭义英雄文化到广义英雄主义文化的审美转换。正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塑造的另类的孙悟空和唐僧,知恩图报,立地成佛,对于角色塑造的角度更复杂更全面,没有一个文化或意识形态可以单一地诠释。

三、叙事审美:叙事从低幼化趋向复杂化与成人化

自中国动画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进入低谷期,其叙事内容和主题被广为诟病,被观众贴上“低幼化”“过度抄袭”等标签。虽然在“美术片时代”的中国动画也有低幼化倾向,当时拍片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儿童,但后期的多数作品都高度地艺术化,木偶、黏土、剪纸、水墨画等都成为“美术片”的创作工具,从成人角度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即使是在叙事内容角度来说,很多早期动画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经典小说文本,在叙事层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也并非完全地低幼化。但走向“学院派”的中国动画在受到欧美动画冲击后,始终拘泥于低幼化创作,直到新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动画仍然没能实现全龄化,依然处于低幼化叙事怪圈当中。

然而,日本动画和欧美动画早已将受众群体扩大到成人层面,实现了全龄覆盖。例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叙事内容和主题多为反战、和平、生态主义等,极其成人化,也有纯洁的友谊、正义的精神等低幼儿童能够理解的部分。欧美动画也是如此,尤其是迪士尼动画早已脱离了“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故事”,女性主义、个人主义、生态主义等主流的文化已成为动画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例如《冰雪奇缘》虽然从低幼层面看是一部公主童话,但更主要的是描述拥有神奇力量的女孩艾尔莎是如何消除他人成见,建立自我主体意识,最终成为独立女性的故事,影片中的王子仅仅是陪衬公主的配角而已,是一部高度成人化的电影。

从美术片转向故事片,从低幼化转向成人化是新世纪的动画艺术面临的重要责任,其次才是提高作品的叙事审美。从2013年开始,中国动画的产量再次提高,多元化的作品层出不穷。2015年的非低龄化的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成为首部票房过亿的现象级作品,该片契合当时愈演愈烈的后现代主义语境,李靖、哪吒、白雪公主、皮诺曹和时光鸡同演一台戏,巨大的脑洞和无厘头的台词使该片在沉闷的中国动画中脱颖而出。《十万个冷笑话》的另类无厘头美学至今在动画市场中依然是稀缺的。而到了2015年由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的经典IP文本新编令该片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孙悟空被五行山镇压五百年后,与儿时的唐僧相遇,小说文本的叙事线“西天取经”转化为“寻找初心”,架空的“取经”的使命感被置换为实实在在的个人成长,片中描述孙悟空和江流儿的心路历程可圈可点,叙事成人化,将审美趣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中国动画在叙事审美方面快速提高的十年。《大鱼海棠》倾向于描写内心的情绪化叙事,《小门神》的民俗视角的搞笑叙事,《大护法》的暴力美学叙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融合亲情、友情和个人主义的糅合叙事,都表明我国的动画电影已经迈入复杂化和成人化,脱离了低幼化的怪圈,覆盖的受众更全面,也意味着在动画电影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四、视觉审美:从传统美学到现代融合美学

早期“美术片时代”的中国动画更倾向于探索形式美学,水墨画、木偶戏、陶瓷、黏土等材料美学的运用,使得“中国学派”创作的动画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欣赏性,很直接地从视觉上给予观众感官享受。《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聪明的鸭子》和《大闹天宫》等电影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视觉审美价值。虽然创作低谷期的中国动画并未在任何美学方面做出创新,但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推动下,中国动画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在为回归“美术片时代”的传统民族美学不断努力。2007年首部中国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就在传统民族美学、现代美学和先进技术的融合上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绩。2011年的首部热血少年玄幻动画《魁拔》企图将日本动画风格和中国传统民族风格融合在一起,也是创新意识的体现之一。

直到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才真正做到视觉审美的突破,角色造型不再是一味地模仿日本动画角色的轮廓,人物头身比例、服装设计等,流畅的线条,饱和度适中的色彩配比,各个细节部分都表明这是一部彻底的中国动画,兼具传统民族美学和现代美学。《大鱼海棠》弘扬民族文化的野心更大,从角色设计的文学文本基础,到场景设计的福建土楼实地采风,都表现着浓郁的中国风。在不思凡的《大护法》中,水墨画的美术风格应用在了场景背景的塑造上,身披鲜红斗篷的大护法,身形像一颗棋子,矮矮胖胖,憨态可掬,是中国动画银幕上的新形象,该片同样在视觉审美上做到了协调传统和现代,并进行创新性表达。

在21世纪的前20年,尤其是面对20世纪中国动画黄金时代的巨大成就,以及外国优秀动画的文化冲击与市场挑战,新世纪的中国动画始终处于模仿多于创新的状态,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中国动画学派”创造的经验成就已经被尘封,中国动画人企图用新的审美标尺去创作新的中国动画美学,但是急于求成的心态影响了中国动画人的潜心创作,鲜少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制造”动画作品。直到2013年产业化提速之后,才逐渐推陈出新,出现了一批兼具票房和口碑的优秀作品。虽然现阶段的中国动画依旧执着于低幼化动画的产业链建设中,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和《熊出没》系列仍然占据很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相信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优秀动画作品,推动中国动画在艺术美学上日益精进。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新世纪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纯白美学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妆”饰美学
《新世纪对联大典》(2010年卷)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