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长到共享
——新时代电影产业发展方式探究

2020-11-14冉亚敏

电影文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叙事性好莱坞

冉亚敏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开始发生了转变,从温饱经济追求幸福经济,许多产业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旧的工业产业和加工业逐渐从广大公众的视野中占比降低,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产业。而在文化产业中,承担公众心理消费和娱乐的影视行业是产业中的重点,它与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电影行业从程序上主要分为制片、发行、放映三个,制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影在叙事性中的高与低,发行在电影院中相当于贸易,而在电影院里进行放映相当于零售。据中国电影行业信息统计,截至目前,在中国还有44%的县级市没有专门完善的电影院,并且在电影院的档期中竞争非常激烈,观众在电影院里观看的时间有限,电影黄金播放时间一般在周五晚上到周末,在这有限时间中排片的电影非常多。中国每年能够拿到电影许可证的电影有两千多部,然而能够在院线上映的电影还不到十分之一,并且在这十分之一的电影中多安排在工作时间中,其观众少得可怜,能够在黄金档期的电影少之又少,有的电影从制片到发行之后根本没有办法上映,没有一个观众。由此而言,中国的电影行业虽然大力引进国外好莱坞电影,又对本土的电影进行大力发掘,就整个电影生产与发展来看,中国的电影产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与电影产业类型的单一等因素都是电影在发展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在中国广大的电影市场需求中,电影产业需要不断地成长,从成长到共享,实现电影产业在公众审美上的平衡,打破票房成为评价电影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一、好莱坞电影趋势减弱,本土电影崛起

在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表示,加强对电影行业进行规范化整合,进一步聚集完善创作生产引导机制,维护电影市场运营的秩序,促进中国电影叙事有序化改革,加快促进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改革。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电影市场就已经迅速扩大,在这一时代中国的电影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电影代表类型有港片、日片、韩片、美片等,但就中国大陆电影而言,几乎是空白的,有且仅有的是以现实故事为原型的纪录片和中国功夫的武打片,其他国产电影类型特别少见。在本世纪初期,中国电影开始逐渐在中国市场中崭露头角,出现了仙侠剧、武侠剧、神话类、宫廷类与都市类,开始将电影叙事的焦点从宽泛的精神性转向现实人民的生活中,关注人们的当下生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的介入,中国电影市场在短短的二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对国外的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性进行学习。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比较优秀的本土电影,在叙事性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叙事方式,相比于好莱坞电影中外来屋内的介入更加容易理解,并且能够引起观众自我身份审美的认同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进行文化的扩展,其主要电影风格好莱坞成为世界上电影的主流风格,无论是电影主要角色的安排,还是电影的叙事方式上相比其他风格电影都占据了一定优势。尤其是在2008年到2016年期间,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电影院中占据了大量的市场。这八年同时也是中国互联网科技与电子产品高速发展的时候,在这一段时间,我们中国广大公众通过方便的互联网科技与手机获取到很大的信息度,多元的信息对本土人群的审美思想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一味地追求好莱坞大片带来的视觉感官上的刺激感,而对叙事内容深处表达的文化内涵并不会去理解,相比以往只要快节奏的审美感官刺激就好。

如去年著名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叙事的元年,此电影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复制,保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心,将丰富的想象力与精良的工业制造水准与中国传统的故土文化和亲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彰显了美国好莱坞式不同的国家家园情怀和宇宙太空的拯救地球行动,又展现出了中国人独有的亲情意识和家庭的取舍,家族式的情怀是在其他类型的电影中所不能体会的。又如另一部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开始就采用中国家喻户晓的“哪吒三太子转世”的故事,导演饺子并没有按照文本叙事中那样熟知的顺序进行传播,而是另辟蹊径,将魔丸与灵珠进行互换顺序,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英勇善战、心存善念却不被家族所理解的形象。这种人物形象的矛盾性叙事既可以激发广大观众对故事展开情节的探讨,又能够对叙事性进行推动,引起观众观看下去的兴趣。国产电影的异军突起,证明中国电影已经开始转折,从对好莱坞电影的崇拜开始转向自我探索和实践的本土文化上来,创作具有民族性风格的电影,合理融合商业元素,探索符合当下时代精神的主流语言说话方式,最终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二、在电影叙事上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人物

在近十几年的电影中,导演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毕业的如以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为主的第五代导演为主,他们由于有着庞大的资金与当红的明星支持,因此在电影的制作上极大地提高了电影的技术质量,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视觉上的震撼。但是在观众被震撼之后,发现电影在叙事形象和主题表达中都非常欠缺,电影的主体明星演技欠佳,甚至在一些台词的对话上非常生硬,很明显在拍摄的时候台词功底不扎实。由于这些导演大多依靠艺术电影起家,在被这些高科技的技术与好莱坞电影特效的错乱应用卷入商业大片机制中,很明显这些导演制作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出现了许多空洞无物的电影,只专注于表面浅显的特效与镜头拍摄技巧,对于电影内部的视觉角度与文本叙事性表达根本不在乎。而观众在体会到视觉上的震撼之后,电影主题的叙事性教化作用是关注的重点。表面上看这些并没有作用,实质上主题性表达是构成好莱坞叙事风格的精髓,导演的电影多出现宏大空洞的叙事电影,如《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这些电影在叙事上看似都将其立足于一个朝代的兴衰,或引起一个重大事件的导火索,甚至是关乎整个人类社会的存亡,但接下来在演绎叙事过程中则采用当红明星表演,人物气质形象都与剧中现实人物有着天壤之别,通过简简单单的武打动作来将整个剧情演绎,观众看完之后对这样的电影没有任何感想,这无疑是非常失败的。

而在近两年,国产电影化在叙事性上发生了转折,从国家对本土电影产业进行整治之后,国产电影开始一转之前的宏大叙事层面,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微观人物,通过微观人物形象的叙事性表达,阐释出电影主题的教化性。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从一个政府公务人员的角度开始,他们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感受,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方式参与到电影叙事中。在2008年北京开奥运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在搭载上乘客之后,一边给乘客解说北京最近几年的变化和发展,满眼中都是自豪的表情,其中一句台词“你也来看奥运啊”真的是彰显了民族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是由一个开出租车司机的口中说出来的,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公民对于开奥运的自豪感。这些电影都通过微观的叙事方式来表现“宏大的主题”,其清晰的叙事线索带领观众的视觉不断跟随着电影的叙事性前进,引人入胜,而只有这样,电影的口碑与票房才会双赢,好莱坞的叙事性风格就是如此。

三、共享:艺术创新与观众审美接受须平衡

对于目前现在的电影产业创作,“共享”无疑在叙事性上是最好的体现,无论是文本叙事还是影像表现,其最终的目的是获得高昂的票房,有庞大的观众群去观看电影,因此,观众的审美一直是电影叙事创作的核心。但对于具体的电影创作作品而言,“经典叙事”模式更多时候是指在长时间内不断地诞生与修正的一种电影叙事创作方法。在这种叙事产业模式中它具有完整明晰的情节链条、三幕式结构、因果分明的叙事逻辑与清晰的观众视角,叙事中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部良好的电影,闭合式的结局与众多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电影在情感表达上具有共同的基调。但在后现代审美下,观众对于情感叙事性的基调并不会积极,观众习惯了在碎片化审美,执着于对快速的视觉审美进行宣传,通过引起视觉上的快感来引起内心情感上的愉悦。因此,现在电影产业消费主体多是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之间出生的,这一群体在审美上已经接受了西方快速化的审美机制,对于本土文化的学习则有点欠缺。因此,现在艺术产业电影制作在本土文化复兴的视域下,要追求艺术创新与观众审美接受在叙事性审美上保持平衡。

口碑与票房、观众接受与电影创新、本土市场与海外市场之间的融合等矛盾从根本上来讲,是中国电影在叙事性与创新上对本土文化的探索,这个矛盾如果不能解开,不打破这一叙事性困局,中国电影产业就则会一直处于尝试之中,阻碍中国电影的创新与发展。我们看到,目前许多国产电影在叙事性上都非常欠缺,整个镜像中只有一个观看的视觉焦点,就是那些电影中主角的明星,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如电影《至尊先生》,整部影片以阴阳大师豪哥收服僵尸为线索,但导演为了提高收视率,就增加了人鬼相恋的狗血剧情,并且在大徒弟快要被僵尸杀死的时候,却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鬼与僵尸同归于尽”,诸如这样的影片还有很多。此导演很明显就将好莱坞风格确认为“经典叙事”风格,区域性的风格不断地与当地的文化风格相结合,生成多元丰富的叙事性,像这样的风格在中国并非没有一些真正在票房上与口碑上取得双赢的影片,无不回归于“经典叙事”之作。

让观众审美与导演叙事性之间形成平衡,双方在叙事性审美之间形成共享,其实质是让国产导演在电影叙事性创作时将“公众”作为叙事的核心,多元观众审美形成的共性实质上就是该主题在叙事中需要表达的情感基调,中国电影在当下及后来的发展中,不能逾越这一原则。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电影在叙事中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而和线上与线下的电影院放映则关系不大。

结 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除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制约之外,其关键性在叙事方式上。中国虽然对进口电影尤其是美国好莱坞电影风格的“经典叙事”有所学习,但国产电影中多采取宏大空旷的叙事方式、流行于表面的特效技巧,对重点蕴含其中的文本审美却没给予多少关注。但近两年却发生转折,一批口碑与票房都高涨的电影上映,形成了一种趋势,进口电影减弱,本土电影崛起,并且在叙事性上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人物,强调观众审美与艺术创新相平衡,导演制作时继续将“公众审美”作为电影创作的核心。

猜你喜欢

叙事性好莱坞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
1月好莱坞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