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幕:电影符号文本的共建与异延

2020-11-14孙伯翰

电影文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弹幕符号意义

孙伯翰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2007年,网站“AcFun”与2009年网站“哔哩哔哩”的创建意味着弹幕观影活动在中国大陆出现端倪,2018年与2019年,优酷、爱奇艺分别上线弹幕功能则意味着弹幕走出了亚文化圈,弹幕观影的时代已经到来。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的到来将观众赶出电影院,线上观影成了重要的甚至许多观众唯一的观影方式,弹幕功能则越来越多地被线上电影网站所采用。早在2013年,国内就已有研究者看到了弹幕活动改变了原有视频文本的原有传播意图,认为“(网友对视频的自配画外音与重译字幕行为)这些对文本的再加工往往偏离了文本最初的传播意图,可以看作一种更为便利的即时曲解或‘恶搞’。基于原有视频,网友通过弹幕完成二度加工与传播。在这种传播中,原本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掌握了二次传播的主动权,而视频本身反而处于被改写、被挪用的地位”。另一些研究者则看到了弹幕的互动性,将弹幕评论视为一种互动仪或仪式链,认为“弹幕……在持续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就起到了帮助仪式实现或明确或含蓄地加深集体团结感目的的重要作用”。“观众在看弹幕电影时,通过弹幕吐槽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实际上是内心渴望交流互动的情感能量在驱使。人们通过情感能量的交换获得情感能量的满足,而获得的情感能量则又成为下一次弹幕互动的资源动力,如此循环推动弹幕互动的进行。”当前的弹幕研究多将观众与视频/电影之间的互动视作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二元互动,却没有看到视频/电影与弹幕是一个整体性的符号文本,观众在观影活动中也是以一元整体而非二元的方式接收电影符号文本,只强调观众作为弹幕发出方的属性,忽略了其作为电影符号文本接收方的属性。另外,这些研究习惯于将观影活动中发出弹幕的观众看作同类人的聚合,也因而将弹幕传播看作是相似内容在数量上的扩展,是同一群体共同价值在互动仪式中的不断强化,从而忽略了弹幕在传播过程中意义异延的无限可能性与弹幕自身内容的复杂性。

一、弹幕时代电影符号文本的意义共建

(一)作为伴随文本的弹幕

论述弹幕在电影符号文本意义共建中的作用须先对“符号文本”一词做出解释。所谓“符号文本”,是说“一定数量的符号被组织进一个组合中,让接收者能够把这个组合理解成有合一的时间和意义向度”。从符号学角度说,电影作品是一种典型的符号文本。将电影视为“符号文本”的意义在于,在当下,弹幕与电影作品的密切结合更加剧了电影意义的变动,原有将一部电影视为已经完结闭合的作品的分析方式显然并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时代线上电影的特征。而在符号学中,符号文本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组合,符号文本的意义“实际上取决于接收者的意义建构方式。接收者看到的文本,是介于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它不是物的存在,而是意义关系。文本使符号表意跨越时间空间的间隔,成为一个过程。反过来说,通过表意过程,此符号组合就获得了‘文本性’”。这种强调意义不断变动延展,且与接收者密切相关的观点,恰与电影,尤其是网络时代电影作品在不断地接收传播中被解读被建构的状况相吻合。从狭义上说,作为符号文本的电影指电影作品自身。但仅分析电影自身的符号意义也就失去了符号学研究强调符号意义的接收与扩展的特征了。广义上的电影符号文本不仅包括电影作品本身,而且应当将整个观影活动容扩在内。弹幕从符号学角度,就其在观影活动中对电影的附属性质而言,可以视为电影自身的伴随文本。“任何一个文本,都携带了大量社会约定和联系,这些约定和联系往往不显现于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顺便’携带着。在解释中,不仅文本本身有意义,文本所携带的大量附加因素,也有意义,甚至可能比文本有更多意义。应当说,所有符号文本,都是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体。”传统电影的伴随文本包括标题、字幕、花絮等,而如果将电影的文本意义扩大至观影活动,则电影海报、网络宣传、影评等皆可以被视为其伴随文本,这些伴随文本与作品自身共建了电影符号文本的意义。弹幕不仅是一种全新的伴随文本,而且实现了不同种类、不同时空电影伴随文本的结合。通过弹幕,电影中属于前文本的暗示、典故(也就是所谓的“梗”“彩蛋”),与作为电影注解、延伸说明的“链文本”属于评论性文本的影评出现于同一时空之中。作为符号文本的电影观影活动所凝聚的意义因弹幕的出现而更为丰富、集中。

(二)弹幕参与意义共建的方式

电影作品与弹幕结合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方式为,弹幕直接对当前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情节、台词做出诠释。有些诠释是由较为专业或是对该片较为了解的观众发出,为普通观众提供观影指引。以爱奇艺平台放映的电影《头号玩家》为例,该电影在许多画面中隐藏有一些与剧中演员或是知名电影、游戏相关的彩蛋,这类彩蛋通常不易被普通观众发现,而细心的观众则弹幕帮助一般观众指出了该作品中一闪而过的“神奇女侠”“星际迷航”“哈利·奎恩与小丑”等彩蛋,使一般观众也能感受到在画面中发现彩蛋带来的乐趣;又如,电影《绿皮书》第8分钟开始的场景中,白人男主人公扔掉杯子的动作,看似是在不经意间完成,实际上却与之前剧情中白人男主人公妻子用该杯子为黑人工人送饮料相联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的状况通过此细节表现出来,弹幕帮助观众指出了较易漏掉的细节。此类弹幕产生了一种类似于电影字幕的效果,但其与电影字幕的差别不仅在于其是由观众制作,更在于其多义性与可延续性。

第二种方式为,弹幕内容虽与当前电影画面相联系,却已经超出声画,着眼于整部作品,对其进行诠释、表达情感、点评优劣。此种弹幕与前一种的主要差别在弹幕与电影作品自身的关系,尽管单条弹幕所含内容有限,但此类弹幕却因相对独立的内容与电影作品共建了作为整体的电影符号文本之意义,大大扩展了电影意义符号体系的范围。相比于字幕与旁白,弹幕对电影作品的诠释可以是多视角并存、超越于作品的。在爱奇艺平台放映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弹幕中,观众对于战场上士兵的行为以及是否有必要拯救瑞恩,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诠释。这些弹幕在内容上虽不算新,但弹幕不仅使这些内容作为“同时文本”成为电影自身的一部分,而非传统意义上作为评论出现的“评论文本”,也令观众可以在观影活动中即时即地地交流,电影的符号文本建构由此真正地实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双向“绵延”。

第三种方式为,弹幕与狭义的电影符号文本无关,其内容为影片中扮演角色的明星、偶然突然与该电影相关的社会热点或是在电影宣发过程中故意造成的某些话题。曾热播于爱奇艺平台的电影《上海堡垒》所呈现的弹幕多属于此种类型,弹幕或是粉丝表达对鹿晗等明星的喜爱,或是谈论《上海堡垒》票房问题,再或是借此电影激烈争论国产科幻片发展问题。总之,弹幕与作品自身关系不大。此类弹幕严格来说,按照伴随文本的定义仍旧算是一种伴随文本,只是其所伴随的不再是狭义的电影作品自身,而是作为电影观影活动的伴随文本出现。

上述三种类型仅是就弹幕与作品结合的形式做出的分类,在实际情形中,不同类型的弹幕通常混杂在一起,此种混杂将原有单维度的电影符号系统转变为多维度的符号系统,一部电影作品的符号系统不再是先于观影活动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也不仅像传统接受美学所指出的那样由观众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一个已经成型的“文本”建构起来,而是取决于观众在复杂的符号中选取自己所需的符号来完成搭建活动。

二、符号文本共建中的审美扩展

(一)异延的审美对象

在具有弹幕的电影作品中,电影的符号意义体系是由作品自身与弹幕共建而成。但这种共建并非电影与弹幕构成完全的整一体,弹幕与电影声画以不同方式组合,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观影视角,每一种组合方式皆有自己的意义。这样,电影就为观众提供了类似于当代“环境戏剧”或是“多媒体戏剧”演出活动中的多视角观看效果。仍以奥斯卡获奖电影《绿皮书》为例,影片中弹幕的主要内容包括情节、角色、电影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从本影片所延伸的美国种族问题。这些弹幕将镜头的焦点透视变成了散点透视。欣赏者不再只是被动地跟随电影镜头来选择视角,而是可以自由选择视点。此外,当镜头已经切换至其他场景,跟随其他角色时,观者亦能够随着弹幕讨论画面之外的角色。弹幕对电影提供的更多诠释可能与观影空间的改变相关。弹幕以线上平台观影为前提,线上线下观影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场效应,电影的场效应虽弱于戏剧活动,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观众之间的情绪传染。场效应的消失就为情绪的独立产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尽管观影者可以利用弹幕来传递情绪,但情绪却是由文字的形式间接传递,需要观影者借助理性来解读,亦无法像影院中那样具有直接的感染力,因而情绪如同信息一样在传播过程中将发生变异。以上线于“哔哩哔哩”平台的电影《太空救援》为例,在影片中第94分钟前后,观众对于画面中宇航员于太空站外实施救援行动的弹幕,既有加油感动的内容,又有情节真实性讨论的内容,甚至还有观众发出了“笑场”的弹幕,观众之间的情绪明显呈现多元化。尽管在艺术作品解读中,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但这里正好反映出了对“哈姆雷特”的解读是在理性“阅读”活动中产生了差异,而在剧场、影院中,情绪的直接传递作用则会使不同个体的情绪趋于同一。此外,线上观影活动不再受到电影播放时间的限制,通过暂停、重放,在即时的观影活动中给予了观众足够的权利去回溯、想象、思考,如此弹幕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被观众所理解。此外,在弹幕观影中,观众不仅仅能够从多种视角观看、理解电影,自己也可以借助发表弹幕,延展、扩充电影与弹幕共建的符号体系,影响其他观众的观影活动,这种效果将一直持续下去,观众在不同时间观看同一电影时,由于弹幕的不断衍生,其审美体验也就具有了多元化的可能。一部电影可以与不同弹幕相结合,衍生出几乎无限的意义世界,于是,电影符号文本的建构过程就成为一种不断变化扩展的异延。

(二)被赋予审美价值的弹幕

狭义的电影符号文本是一种艺术符号文本,其符号意义中包含着非功利性的艺术意图。但弹幕文本却具有直接的实用功能。一条弹幕,在产生之时,就是为了服务于解释、讨论电影、明星、与电影相关热点之目的。但弹幕在整个观影活动中却仍旧具有审美价值。皮尔士将客体对象到主体思维的过程分为了对象—符号—解释元三个部分。“一个符号,由一个后续思想或行动予以解释,方能获得其意义。”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展示,而不是创作,才是决定艺术意图的定位:艺术家的意图,不能保证艺术作品的出现……艺术展示是一个社会性的符号行为……展示才能把‘艺术意图’强加在符号的发送与接收之间,面对这个展示,接收就不再是纯粹关照,借助阿尔都塞的观念,观者被文化体制‘询唤’到艺术接收者地位上来。艺术展示是一种伴随文本,它启动了社会文化体制,把作品置于艺术世界的意义网络之中。”艺术符号的表意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意义接收者,即解释元所赋予的。对于紧密结合电影内容的弹幕而言,由于其在审美过程中不可能脱离艺术作品而独立存在,因而其审美属性是在观影活动中通过与电影作品结合而由观众所赋予的。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绿皮书》中白人主角扔掉杯子的细节,观众通过弹幕更好地感知了电影画面中的情节,提升了审美体验,因而此条弹幕就具有了一定的审美价值。而对于与电影内容无关,诸如追星、讨论电影相关热点之类内容的弹幕,由于观众在进入观影活动时已经处于审美状态,且追星、追热点自身就是一种带着审美性质的狂欢活动,因而此类弹幕尽管与电影内容关系不大,却仍旧具有审美活动的性质。弹幕审美的关键问题在于,这种审美活动的对象究竟倾向于电影还是弹幕,这决定了弹幕观影的审美性质。

三、符号文本的异变

弹幕并非服从于电影作品,相反,二者之间在文本建构过程中呈现一种互相拉扯的张力。在当下,线上电影的弹幕充斥着粉丝追星、感表自我存在感、脱离电影的争执等内容,将原有作为整体的观影活动碎片化,弹幕自身则转移了观众观影的注意力,电影自身的意义也因此受到削弱甚至是消解。在“哔哩哔哩”平台,播放量最大的五部免费电影中,皆存在画面中集中出现的弹幕与情节毫无关联的现象。排名第一电影《你的名字》的弹幕,被大量无意义的“再来亿遍”刷屏,而在排名第五的电影《让子弹飞》中,则更是充斥了许多内容低俗的弹幕。线上观影活动中,弹幕对电影作品原有意义造成干扰已成普遍态势。尽管观众可以在线上观影活动中选择关闭弹幕,但弹幕已经成了线上电影放映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因而其对观影互动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不进行思考。

(一)刷屏之痛

在一些播放量较大的电影中,弹幕中的评论呈现出数量巨大、碎片化的特征,这就是所谓的刷屏。线上电影放映过程中弹幕刷屏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刷屏甚至是该网站观影的一种特色。然而,大量弹幕会遮蔽甚至彻底掩盖了电影画面(尽管视频网站“哔哩哔哩”提供了可以将视频作品中人物置于弹幕之前的AI技术,但一个电影画面中仅呈现出角色仍是缺乏意义的),观众的观影体验由此受到损害。在弹幕刚刚兴起时,弹幕刷屏多流行于“恐怖片”“灾难片”这样的类型片,或是某些电影作品中的经典镜头,其目的在于遮蔽过于恐怖的场景,即所谓“弹幕护体”,“弹幕护体”并不影响观影体验,反而给了观众将这些影片观看到底的心理上的保护。但最近两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观众会出于追星或表示自己存在的目的刷屏,出于追星目的刷屏的行为本质上与百年前戏曲演出活动中的捧角相同,但捧角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扰乱观影活动的基本秩序,刷屏却会对其他观众的观影造成困扰。

相比于“弹幕护体”,含有信息的刷屏更易造成危害。在巨量相同信息的影响下,主体的意见更容易被裹挟,形成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描述的“群体”效应,“大众具有盲目、情绪化、冲动、缺乏判断力等特征,当个体聚集成群体时,情绪容易相互传染,且更易受到暗示并轻信他人。”弹幕是大众符号化的产物,因而显示内容更加片面化。例如,爱奇艺平台放映的电影《上海堡垒》的评价多以负面为主,少数正面或是带有鼓励性质的评价遭到多数弹幕的群起攻之;又如,同为爱奇艺平台放映的电影《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对角色“星爵”的正面评价同样受到了多数弹幕的攻击,形成刷屏现象。刷屏本质上是舆论狂欢的显现。在线上弹幕观影活动中,无论是借助弹幕追星或是追寻热点,最终皆会形成舆论狂欢。此情况下电影观影活动虽并非完全没有审美价值,如前文所说,观众在弹幕狂欢中已经处于超日常非功利状态,在以弹幕为主的审美游戏中得到了情绪宣泄。这当然可以算是一种审美活动,只是这种活动难以被归为艺术审美活动,电影作品自身为审美主体的地位无疑是下降的,电影审美活动被符号游戏/审美活动所替代,在此情况下,看电影也就不能叫作观影活动了。

(二)离题之忧

在弹幕与电影作品共建的符号文本中,弹幕符号能够对电影作品自身形成优势的重要原因在于,弹幕符号在意义传播过程中是一种强编码文本,而电影作品自身的符号在传播过程中所植入的意义,则是一种弱编码文本。“符号传达的理想过程是:符号信息的发出者,依照符码对符号信息进行编码,意义被编制入符号文本;符号信息的接收者对符号信息进行‘解码’,信息就转回意义。在实用的符号系统中,符码是强制性的,解释几乎是固定的……强编码的文本,符码可以像词典或密码电报本那样清楚,也可以像运动比赛规则那么条理分明。但是在文化/艺术中,绝大部分符码,没有那样清晰整齐,甚至不能肯定符码如密码本那样先于文本存在。”观众对具有确定意义之弹幕的“解码”会优先于对意义有待解释的电影作品自身的“解码”。另外,许多弹幕自身就是对电影内容的诠释,因而成了“解码手册”,此种情况下,观众接收的意义更多来源于弹幕而非电影作品。倘若弹幕与电影内容密切相关,哪怕只是部分间离于电影作品,则弹幕的此种优先权表现得并不明显,因为电影作品对弹幕更具重要性,弹幕只能是作为诠释性文本的形式出现。但在实际情况中,弹幕的发出并非只与电影内容相关,甚至于说,观众在观看电影之前,其想要在弹幕中表达的内容已经于内心中生成了。以爱奇艺当前热播的电影《最强铁血奶爸》为例,许多观众本就是冲着明星而来,观看电影之前,便已经决定了其弹幕是支持刘畊宏等自己喜欢的明星,电影文本也就不再有对于弹幕的重要性,弹幕也不再是电影作品的诠释性文本。

四、从狂欢回归审美

伴随着在线电影中弹幕的疯狂增长,一些网站也已经注意到其消极性一面,各类网站针对弹幕设置了审查系统。但审查系统只是针对法律与日常公序良俗的底线,却没有涉及弹幕产生负面影响的根本问题。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弹幕时代电影的艺术价值消解不能仅归责于观众的观影态度或是平台的管理,更应当反思电影生态自身。粉丝经济的冲击、观众体验的变化对弹幕的内容确有影响,但通过观察“哔哩哔哩”与“爱奇艺”两大弹幕观影平台中热度较高的作品可以得知,经典和优秀作品的弹幕更能集中地围绕作品进行探讨,《拯救大兵瑞恩》《海上钢琴师》《辛德勒的名单》《绿皮书》等优秀经典之作,在出现大量弹幕的同时,弹幕内容不离作品本身。这就说明,作品质量确与弹幕和作品的相关程度有着密切联系,一些经典作品,虽然短时间内受到热点效应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一旦热点过去,弹幕就会再次回归作品本身。另一方面,弹幕所代表的电影作品的热度亦不等同于电影作品的质量,粉丝经济与热点效应使得新上映的电影可以借助宣传、演员粉丝等因素吸引大量弹幕,但这些弹幕在内容上通常是与热点词汇或是明星相关,与电影内容本身关联较少,而随之带来的则是围绕着热点、明星的争论,若是电影作品本身质量不足,则作品与弹幕内容就会更加割裂,作品也就沦为争论热点内容与粉丝群体追星的平台了。

线上观影活动与影院中的观影活动、带有弹幕的观影活动与不带弹幕的观影活动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建构文本意义的方式、不同审美体验,但任何观影活动的核心均是“影”,其文本意义的建构必须围绕着电影内容本身。就电影作品而言,提高作品质量是极为必要的。只有作品自身成为强势符号,弹幕才不至于喧宾夺主,这就要求电影作品自身必须对观众具有足够强的吸引力。相反,若只是依靠宣传、炒作来吸引观众,弹幕内容偏离作品本身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就整个电影产业而言,若影视产业主要用力在借助明星、热点事件来推广作品上,则弹幕便会持续性地损害、消解电影作品自身的意义,让饭圈、热点让位于作品,在线上电影与弹幕大行其道的时代已经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弹幕符号意义
HOLLOW COMFORT
有意义的一天
“弹幕”防御大师
“+”“-”符号的由来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变符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