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电影的“生活流”艺术
2020-11-14郭枫楠
郭枫楠
(常州工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提及当代日本电影,“生活流”艺术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已成为日本电影的重要艺术风格之一。“生活流”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一部分,其主要特征是去戏剧化,将未经特殊加工过的原始素材堆叠,以还原摄影机前的生活的本真面貌。“生活流”艺术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展现普通人的琐碎生活、描摹普罗大众群像是其主要的叙事内容,看似平淡的故事背后往往暗流涌动,裹挟着深刻的主题思想。“生活流”不仅是一种风格,更成为一种态度与方法,如今已经渗透到日本电影创作的方方面面,不仅限于家庭片,在多种类型片中都能看到“生活流”的痕迹。
一、“生活流”艺术与日本新写实主义
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中提到:“电影所攫取的是事物的表层,一部影片越少接触内心生活、意识形态和心灵问题,就越富有电影性。”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电影领域,“生活流”都旨在关注现实生活,竭力不加修饰地呈现生活本来的面目,塑造平凡的小人物群像,以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与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相比对,将所要表述的强烈情感等主题意识都隐藏在这份“平淡无奇”之中,最终制造一种绕梁三日的余韵回响。从表述的内容与主题角度来看,“生活流”艺术极具现实主义意味,竭力呈现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启发观众思考,这些都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目标。然而,在当代日本电影中的“生活流”艺术则不尽然,其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成因,有传统的日本美学意识作用,同时也有当代社会群体心理的作用,这些都助推了“生活流”艺术在当代日本电影中的生根发芽。
在当代日本电影中,“生活流”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态度和方法,其背后反映的是当代日本电影中新写实主义的崛起。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在某些概念定义上虽有所重叠,但是无论在文学领域还是电影领域,写实主义更倾向于一种对于创作手法上的定义。尤其是在当代日本电影当中,“生活流”艺术更倾向于一种创作工具。
新写实主义更加追求描写原生态的生活,拒绝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尽量规避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倾向,将更为常态化的生活纳入电影镜头当中,更为关注生活的琐事与细节,而“生活流”艺术直接反映了新写实主义的目的与诉求。在“生活流”电影当中,导演拒绝将自己的观点弱化,尽可能地全方位展示主角的生活,以旁观者的角度摆放摄影机,让拍摄的过程更像是拍摄纪录片一样的纯粹的记录过程。近几年炙手可热的导演是枝裕和,他以拍摄纪录片入行,在他的作品当中,“生活流”艺术越发成为核心,占据主导地位,他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几乎可以被看作另一种类型的纪录片,近乎常态化的用镜头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是枝裕和在电影《下一站,天国》就开始推进他的新写实主义,影片采用大量的普通民众,采用街头采访的形式筛选演员,并拍摄这些普通人在一生中最想保留的记忆转化为电影故事。这种伪纪录片和剧情片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是枝裕和新写实主义电影的开端,并为其电影的“生活流”艺术打下了基础。《距离》和《无人知晓》均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事件,《距离》更偏向于伪纪录片,而《无人知晓》将“生活流”艺术发挥到了新的层次,影片中的美好与残酷并存,却以平静的生活方式呈现。
无论是新写实主义在日本电影中的崛起,抑或是“生活流”艺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不同类型片共同选择的表现形式,其背后都反映出日本社会大众的集体审美心理,正是因为受众对于此类艺术形式有审美需求,才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此类作品。日本导演将日式美学对细节的审美应用到电影拍摄中去,“生活流”即是他们对于生活之美的呈现,对孕育在细节和琐事中的力量的发掘。
二、“生活流”的去戏剧化叙事
如果说新浪潮运动推动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电影的发展,促使大量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类型片诞生,那么好莱坞电影裹挟的商业电影文化无疑是推动21世纪世界电影发展的主要动力,带动并影响了世界电影文化潮流。日本电影在追随好莱坞电影浪潮的同时,诞生了丰富多彩的商业类型片,同时依旧保持了自己的步调和审美,产出了大量的“生活流”电影,并以“生活流”为工具融入诸多类型片当中。这些电影没有好莱坞电影那样的固定的戏剧结构,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几乎完全抛弃了当代商业电影的主要标签化特征,淡淡地演绎着日本电影的独有的艺术美学。
当代日本电影中的“生活流”艺术最鲜明的特征是“去戏剧化”,避免建构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矛盾冲突,以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片段为主要素材,在其中不断积攒叙事动力推动叙事,并塑造平民人物形象。这些影片诠释着日式美学,讲述着日本故事,表达着日式思想与日本民族精神。这些“生活流”电影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剑拔弩张的戏剧冲突,反而这种平淡十分吸引人,这份平淡消解了镜头中的人物的生活与镜头外观众的生活的距离,更为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感,更深刻地思考并感受剧中角色的情感心理。
大友启史导演的《影里》,将故事背景指向引发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3·11”日本地震——被称为日本史上最大级别的地震,这场地震伴随着海啸,近两万人死亡,近三千人失踪,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影片主要呈现的却是今野秋一灾后平淡的日复一日的生活,并没有直观呈现灾难的惨烈。镜头中的秋一每天按时上下班,吃饭,睡觉,浇花,在晴天的日子将花搬到阳台上晒太阳,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日常,却逐渐透出压抑苦闷的气息。今野秋一爱慕的日浅典博在海啸后失踪,秋一试图打探他的消息,却始终一无所获。相比灾难给城市留下的视觉可见的毁坏,影片更加关注灾难对人们心理的伤害。有些人失去了亲人,有的失去了爱人,有的要背负起更沉重的家庭负担,人们如何在灾后振作起来,继续生活,这些才是该片潜在探讨的内容主题。《影里》以去戏剧化的“生活流”叙事方式,轻描淡写地描述了秋一和典博若有似无的情愫,震灾过后典博失踪了,就好像他从未存在过一般,而留在今野秋一心里的痛确是真实存在的。“生活流”艺术的去戏剧化几乎消解了影片中的爱情情节、寻人情节中的戏剧冲突,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影片主题的表述以及对观众内心带来的震撼,今野秋一的生活无比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那些被一笔带过的细节反而让人细思极恐,引人深思。
此外,向井宗敏的《夏夜秋暮冬朝春风》同样如此,以“生活流”的方式并列讲述四个故事,破坏完整的故事结构,在叙事过程中大量留白,攫取这些主人公生活的一些片段呈现,同样是去戏剧化,却有着更为其妙的“化学反应”。
“生活流”艺术虽然对叙事浅表层面进行了去戏剧化处理,仅仅保留素材中粗粝的部分,但是这种欲言又止的叙事方式,更迫使观众主动代入角色进行思考,对电影叙事起到的作用丝毫未减弱,也并未影响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反而深化了电影的叙事主题思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生活流”艺术在当代日本电影中的强大的“化学效应”。
三、“生活流”蕴含的平民意识
当代日本电影中充满着对各色平民生活细节的展示,叙事结构也越发琐碎,很多作品始终处于一种舒缓的叙事节奏当中,从开头到结尾都没有大的转折和起伏,往往给人以窥见这些寻常人生命中的一瞬的感觉。如《步履不停》呈现的横山一家,琐碎的日常中充满了家人之间的情感羁绊;《影里》中的展现今野秋一的生活日常,震灾之前和之后几乎别无二致,工作后疲惫地脱掉衣服扔进洗衣机、按时给花浇水、躺在沙发上发呆,甚至早上起床后上厕所等细节全部被收入镜头当中;《开关》中的阿直和阿圆分手后依然在联络,镜头中的二人始终在吵嘴,电影在吵闹中开始,也在吵闹中结束。这些“生活流”电影虽然拒绝强烈的戏剧冲突,专注于展现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却并没有给人以不耐烦的感觉,反而越发被吸引住,最终代入感情,真正走进电影中人物的生活。尤其是“生活流”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电影,已经成为叙事工具渗透在各个类型电影之中,这种看似琐碎的、杂乱无章的叙事模式,反而更加体现出当代日本导演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对人性的透彻审视以及对于普通人生活的尊重,由此构成的“生活流”中蕴含着强烈的平民意识。
“生活流”中包容的平民意识除了体现在叙事内容的平易近人之外,更多的是体现在贴近普通小人物的生活,从细枝末节处雕刻小人物形象。《开关》中的阿直和阿圆二人分手后依然是朋友,甚至介绍彼此的现任互相认识,人到中年始终被工作的大小事情折腾得苦闷不堪、身为检察官的阿直和身为律师的阿圆偶尔还会有工作上的交集。影片在二人的日常吐槽中推进叙事,一起案件将二人再次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二人也面临着各自的恋人向自己求婚的相同境遇,一时间工作与生活上的压力扑面而来。影片在二人日常化的交流中,将现代都市人的工作、生活和情感世界通通展现在镜头中,中年人的爱情和婚姻问题在阿直和阿圆的选择过程中逐渐浮出水面。编剧坂元裕二将都市男女的内心世界赤裸裸地呈现在细枝末节处,二人在影片中的“高光时刻”仅落在每人一句台词上,主要描述全部落在了二人你来我往的插科打诨上,真实呈现了都市男女的生存状态。
此外,《影里》对今野秋一生活日常的关注更能体现出“生活流”艺术中的平民意识。影片并未呈现地震、海啸后的满目疮痍,而是将镜头对准灾难过后活下来的人,今野秋一失去了爱慕的对象,公司同事西山家里收留了由于地震而无家可归的亲戚,不同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和心境。《影里》倾向于通过今野秋一从孤身一人到结交新朋友日浅典博脱离孤单,再到失去日浅典博重回孤单,探讨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该如何面对,在失去爱人后应该如何站起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回忆不应成为流脓的伤口,而是给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由此可见,“生活流”的平民意识是对当代社会个体的尊重,是对普通人的生活的尊重,无论叙事结构如何看似散乱、叙事动力如何匮乏、叙事内容如何平淡,这些“生活流”将叙事主题共同指向人文关怀,这种具有纪实性的艺术风格具有不容小觑的受众黏性,也使得这些电影更加耐人寻味。
结 语
电影艺术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生活流”艺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它的纪实倾向令其富有别样的艺术风格,琐碎的叙事更贴近观众的心灵,细微的生活碎片组合在一起同样能产生巨大的艺术张力。“生活流”艺术的内核是新写实主义,日本电影人结合日本民族美学思想,想在好莱坞电影文化的背景下换一种方式进行创作,抛开主流的叙事语序,书写属于自己的艺术个性,而这似乎也与世纪的电影新浪潮运动目标如出一辙。同时,“生活流”的去戏剧化叙事避免导演制造戏剧冲突推动叙事,看似平淡的叙事更能调动观众的参与度与二次创作。此外,日本导演在电影中应用的“生活流”艺术传递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可以说当代日本电影在“生活流”艺术方面做到了极致。也正因如此,日本电影才能在云谲波诡的电影浪潮之中傲视而立,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