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鸟朝凤》:文化传承的坚守

2020-11-14

电影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王 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百鸟朝凤》是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电影以中国农村唢呐传承为背景,讲述了新老两代唢呐匠在新旧时代交替背景下所遭受的不同待遇。导演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巧妙地融入电影之中,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也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指出了文化方向。

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坚守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国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学习技艺,更是德行的传承,优秀德行的传承才使民族精神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影片中焦三爷不仅是一个唢呐匠人,更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老一辈匠人正直的德行、崇高的价值观,影响着徒弟游天鸣,也给观众以心灵震撼。父亲带着天鸣从土庄来到水庄,希望天鸣能拜远近闻名的唢呐王焦三爷为师。天鸣拜师的过程并不顺利。而当焦三爷看到天鸣因父亲摔倒时而流下眼泪,便认定这是一个心善的孩子,最终收下了天鸣。

《百鸟朝凤》,是生前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得上享用的唢呐最高级别礼遇。焦三爷认为,只有窦村长这样无私奉献、品行高尚的抗日英雄才受得起。焦三爷不为金钱所惑,毅然拒绝为德行不够的金庄查村长吹奏《百鸟朝凤》,用行动坚守着匠人精神与风范。这种匠人精神,也是中国传统匠人独具的品格。人性之善是人类必须坚守的高地,在为窦村长演奏《百鸟朝凤》时,肺癌晚期的焦三爷口吐鲜血,却要求天鸣继续吹奏,更凸显传统匠人对伦理道德和艺术的执着。正是一代代唢呐匠人矢志不渝的坚守,《百鸟朝凤》才会在人们心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和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影片中老一辈匠人不仅对传统手艺保持着极致的热爱,对德行同样有着极致的要求。相比有着更高天赋的蓝玉,焦三爷更喜欢天赋一般却善良与执着的天鸣。传声仪式上,焦三爷对众人说:“咱们吹唢呐的好歹是一门匠活,既然是一门匠活,就要有人担起责任,把这活传承下去。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他才能拼命把这活传下去。”技艺传承固然重要,德行的传承也是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尊师敬长的传承在电影中游天鸣和蓝玉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蓝玉没能得到焦三爷的传承,临走之时不忘给师父和师娘磕头以示感激。即使只是个孩子,中国传统的礼仪已深记于心。游天鸣作为新的班主,第一次带着师兄们出活赚到了钱,首先想到的便是孝敬师父与师娘。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是中国传统礼仪之道永不会过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哪个行业,礼仪之道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长生的婚礼上,西洋乐器配上现代舞姿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几个混混要求天鸣和他的师兄们停止演奏。为了维护唢呐匠人的尊严,一向温和的天鸣与混混们打斗起来。天鸣挂了彩,唢呐在争斗中被人踩断。这场冲突后,唢呐日渐式微。人们总是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西洋乐器的兴起为村子带来了新的精神追求,游家班被迫解散。天鸣却始终记着师父的教诲,一心想将唢呐传承下去。

《百鸟朝凤》中两代唢呐匠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始终坚持着对德行的守护。而正是中国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的人,传统美德才得以传承下去,也将永远传承下去。

二、不忘初心,传承匠心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匠心”使传统匠人始终坚持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矢志不渝地学习和完善技艺。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是工匠精神无可比拟的所在。

学习唢呐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芦苇杆练习吸水,练习的过程辛苦而枯燥。焦三爷将祖上传下的唢呐传给了蓝玉,却没给天鸣。天鸣自知师父看不上,便要放弃学习唢呐。走到家门口,听到父亲自豪地向乡邻吹嘘,说天鸣要学吹《百鸟朝凤》。乡邻羡慕地说:“多少年没听到了,天鸣要学,那土庄人可是长脸了。”看到此景,游天鸣毅然决定重新回到焦三爷家中继续学习唢呐。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是焦三爷对游天鸣的一种考验,也是游天鸣成为真正匠人的关键一步。游天鸣回到师父家中后,焦三爷将生平用过的第一把唢呐传给了他,也代表了对天鸣真正的认可。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更在于对匠心的“锻造”。正是心性的磨炼,使天鸣能够苦苦坚守唢呐。正是这样的坚守,使得唢呐技艺的灵魂和精神响彻世界。“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他才能把这活传下去”,这是焦三爷对众多弟子的教导,也是焦三爷内心的真实写照。唢呐代表的是一种生命姿态,而焦三爷和天鸣对传统唢呐技艺执着的坚守,则是对唢呐技艺传承的责任,维护的是唢呐匠人的尊严和信仰,捍卫的是自己热爱的传统乡土文化。影片通过质朴的场景,为我们讲述了“匠人精神”蓬勃的力量。那些传统匠人之所以能够坚守传承,除了心中的那份热爱,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匠心”的追求。

三、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影片摒弃了传统电影中过分追求的剪辑手法和拍摄方式,通过展现质朴的乡土生活,加深了观众对老一辈生活的了解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焦三爷对弟子们反复强调唢呐对于唢呐匠人的重要性,当他向天鸣和蓝玉介绍祖上传下来的一箱子唢呐时,脸上写满了自豪。

然而,在现代文化冲击面前,个人力量渺小,人们对西洋乐器的关注和兴趣,导致唢呐逐步衰落。二师兄收拾好包裹准备进城打工,情愿挨师父两脚也不愿放下手中的包裹,折射出唢呐匠人在坚守传统与维持生计之间的矛盾。

焦三爷被查出了肺癌,卖了家里最值钱的牛却不为看病,而是想为天鸣置办一套新家伙,这是老一辈传承人的坚守。焦三爷的倒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唢呐传承的步履维艰。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在时代的激流中守护住古老的技艺,不仅需要传承人的努力,更需要依赖社会和国家的力量。县文化局局长找上天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游家班再吹一场唢呐。政府的扶持让焦三爷看到了唢呐传承下去的希望,也暗示着国家开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

韩愈有言:“民俗既迁,风气易随。”电影《百鸟朝凤》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热忱,正是这种信徒式的坚持对抗着时代流行文化的冲击。在今天,之所以还有很多传统技艺在社会流传,除了这些技艺本身的魅力以外,也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对这些技艺的守护与坚守。师古,而不拘泥于古,如何在迅速变化的发展中,将守护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传承人,在未来需要思考的大问题。

猜你喜欢

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又听唢呐
白马湖的春天(小说)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