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春电影口碑票房两极分化及原因

2020-11-14李秋丽

电影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青春

李秋丽

(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前对“中国青春电影”学界尚没有相对统一的界定和论断,而青春题材或主题的电影却早已登上中国电影的大银幕,并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大体而言,中国青春电影是以青年作为叙事主体和表现对象,以其青春体验、生活和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以及成长经历为主要表现内容,着重表现青年人自我认知和认识社会过程中的逐渐身心成熟和成长,传达出特定时代青年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整体展现青春情怀、青春意识、青春价值和青春困惑等。

当今社会,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发展迅猛,为网络小说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环境,这也正是当下青年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因此其产量和读者量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小说和影视的联姻,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成为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2013年演员赵薇导演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辛夷坞同名小说)获得了高达7.18亿的票房,自此开启了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热潮。这些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作品,凭借小说本身广泛的拥趸者和不错的口碑,在经过影视改编后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不仅票房成绩斐然,也促使小说尤其是网络小说改编电影出现井喷现象。

一、当下中国青春电影的发展概况

从2013年到2016年,每年至少有七八部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上映,其中绝大部分为网络小说改编的作品,其受众大多是刚走出青春校园、步入职场和社会或正处在青春校园之中的80后、90后们,这些青春电影中的一些具有青春和时代标志性的意象和片段,比如自习考试、宿舍卧谈、男女生表白、三角恋、失恋借酒浇愁、毕业聚餐等,把受众带入了对青春岁月的集体记忆之中,使大众能够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时代记忆,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这使得这些如雨后春笋般上映的青春电影拥有了高关注度和高票房成绩,成为国产电影的“青春灵药”,甚至一些电影业内人士曾惊呼中国电影的“青春期”已经到来。

中国青春电影自2013年之后在数量上呈现上升趋势,票房成绩不俗,但总体上票房逐年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9月发布的《青春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虽然中国青春电影市场不断升温,但其所占份额却有所下降,口碑整体下滑,供需指数也不断下跌,由早期的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青春电影市场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然而,源自热门IP改编的青春电影热仍不断升温,但值得注意的是IP改编类影片票房增速远不及数量占比增速,业界人士已开始警惕IP泡沫化。诚然,当下青春电影中不乏可圈可点的作品和可取之处,但总体而言,较之前发展呈现颓势。

二、当下中国青春电影口碑票房两极分化的原因

中国青春电影一方面以治愈系的怀旧情怀和情感力量,抚慰当代青年现实中饱经烦恼、压力的心;另一方面却又传达出与之相背离的价值观念,导致了情感主题与价值观表达上的矛盾与撕裂,造成了口碑与票房的两极分化。

(一)中国青春电影契合受众的精神需求

当今社会,在消费热潮的夹裹下,海量袭来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五花八门光鲜亮丽的商品,日益膨胀的物欲,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重压,加剧了人们的内心的焦虑和漂泊无依感,特别是当下的青年,他们面临的是繁重的学业、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实对梦想的挤压以及对美好稳固情感求之不得的遗憾,这使得他们背负着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压力,表现出一些焦虑和迷茫的情绪以及无力改变现状的失落感,这种现实的不如意使得人们时常禁不住驻足回望,滋生怀旧之情,渴求从青春飞扬的时代寻找情感的抚慰和自我满足。

中国青春电影在主题风格上,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种怀旧心理,表现当下青年从青春校园到初涉职场和社会的青春情感与梦想,讲述和追忆其青春故事并展现他们在寻找自我和追求梦想过程中的成长和遗憾,充分发挥了电影的“造梦”功能,运用怀旧符号表现与当代青年的日常生活经验吻合的情节——求学、婚恋、追求梦想、职场打拼等,构建青春洋溢的“拟态空间”,这种主题和表达空间的设置同当下青年所处的时代和生活达成某种重合和一致,将人们的怀旧心理物化成可观看的视觉形象,使观众沉醉于怀旧情绪之中,获得青春记忆的感官刺激和情感的寄托及心理的抚慰,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观影人群的消费年龄层和受众心理,满足了其心理需求和消费文化需要,容易引起青年的心理和情感共鸣,从而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以及在票房收入上的成功。

在演绎方式上,当下中国青春电影大都有着同质化的叙事模式,围绕青春怀旧与集体记忆的主题,大多以校园内外的懵懂爱情和纯真友情等青春情感展开故事,演绎着“谁的青春不留遗憾”和“青春不散场”的情怀。角色设定上,影片的主人公往往是处在高中、大学阶段或初涉职场和社会的青年男女形象,通常男女主角是“学霸”或“校花”“校草”,肖奈、陈寻、何以琛们不仅在学校或各自工作领域都是佼佼者、风云人物;而且颜值颇高,性格或高冷或幽默但唯独对女主角情有独钟,广受欢迎和追求。另外,这类电影通常以绿树成荫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宽敞的运动场、汗牛充栋的图书馆、热闹的学生宿舍以及当时的大事件、流行的歌曲或音乐等怀旧符号和场景构成影片的视觉图谱,这些青春时代的经典符号,成为唤起观众青春回忆的催化剂。

(二)当下中国青春电影的强大号召力

当下中国青春电影大多改编自受青少年喜爱的网络畅销小说,属于具有一定文化和市场价值的热门IP,这就使得其在上映前就已具备了先天的优势,在互联网日益便捷发达的有利环境下拥有了大量线上线下的读者和粉丝群体,并累积和激发了较大的消费需求和欲望。郭敬明、刘同、辛夷坞、顾漫、饶雪漫等的原著小说本来就风靡一时,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和粉丝,一旦这些深受喜爱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人们会怀着期待和评判、比较的心理到影院去再次回味他们的青春。

加之,其营销手段可谓多管齐下、热点繁多,利用明星效应带动高市场占有率。在导演和演员阵容上都充分发挥了明星效应和粉丝票房的作用,明星转行做导演,起用高颜值、高知名度、高话题度的明星、偶像和“小鲜肉”“流量小花”构成演员阵容,制造热点话题,玩转“粉丝经济”,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赵薇、苏有朋、郭敬明等明星导演借助其影视圈资源和人脉推广助阵,请明星朋友为电影演唱主题曲,线上推荐宣传、线下亲临首映礼站台助阵,选用炙手可热的演艺明星加盟为主要演员,尽管一些影片与原作相比删减了很多重要情节,上映后口碑差强人意,但影片的票房成绩骄人。另外,影片以网络为主要宣发手段,大多运用微博、微信、贴吧、论坛、手游等平台宣传造势,形成了成本低但效果显著的扩散效应,《左耳》从前期的剧本编撰、选角和拍摄到后期的宣传推广都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与观众互动,征集校服样式、电影主题曲等,走进各大高校进行宣讲,使得观众和粉丝有全程参与的感觉,为影片聚集、积累了高人气,对电影获得高票房起到了强大促进作用。

(三)当下中国青春电影价值观念的偏差

当下中国青春电影强调个体人生理想的追寻和坚守,表达对高尚道德观念的肯定和认同,影片中不乏美好温暖的情感,《微微一笑很倾城》中肖奈和贝微微郎才女貌、志同道合的爱情,《小时代》中四位女生之间互相帮助扶持的友情,《谁的青春不迷茫》中高翔和爷爷相依为命的亲情等,彰显了美好的价值观念。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当下中国青春电影以戏剧化的手法折射青春人生,表达一代青年对爱情、梦想、事业的态度和看法,有时会为了追求戏剧性的表达和商业化需求,存在对人物塑造的道德评判缺失、与现实存在偏差、青春镜像过于单一等问题,所传达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也是导致大众诟病当下青春电影的原因。

当下中国青春电影在塑造人物时,出现一味追求人物形象的标新立异而忽视分寸感的拿捏等问题,忽视了人物所应承载的道德价值导向,容易引起受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对人物行为的不当评判及价值导向的误解。一些影片以作弊、早恋、堕胎、斗殴等情节把青少年塑造成反抗权威规矩、伦理道德的形象,所流露出的一些道德价值观与传统道德规范背道而驰,对于当下中国青春电影中的这些人物行为失范、情节夸张化处理,网友集体吐槽:“堕胎、激吻、同居、三角恋,这究竟在代表谁的青春?阳光美好呢?奋斗拼搏呢?励志正能量呢?”一些影片对情节的过分夸张和脱离现实的失真展现,尤其是对性、暴力等个别现象的过度刻画,导致影片中的青春形象被扭曲甚至异化,削弱了主流价值观念的表达,容易导致对受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评判产生误导。

当下青年大多没有物质极度匮乏的生活体验,他们更容易以积极热切的心态迎接消费文化,追求物欲享受和消遣,常常通过消费和享乐愉悦和满足自己,体现个性的、有别于他人的身份地位和生活方式。而当下中国青春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市场和当下消费文化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视觉化的明星阵容、华丽的外形包装及精致的画面效果,展示了现代都市物质生活的奢华和物欲的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消费文化甚嚣尘上的年轻观众的心理及需求,满足了其对高端物质生活的想象和期待。纵观当下中国青春电影的阵容,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影片的导演或是主演几乎都是红极一时的明星、知名人士,他们或跨界投资制作电影,或本身被团队包装得时尚新潮、年轻有为,个个霸道总裁范儿;或是颜值颇高、多才多艺,拥有庞大而狂热的粉丝群体。无论银幕内外,他们的服饰、言行举动对受众都有一定的影响,并常以他们为潮流的风向标,加以模仿和跟从。通常某影片的人物或演员的服饰造型刚一曝光,就会有购物网站立即推出仿版、打出××同款的广告来吸引消费者,很多紧跟时尚潮流的青少年就会毫不犹豫地为此买单。因为当下青春电影为观众提供的就是一幅幅美妙无比的幻境图画,让观赏者在凝视这些华衣美服包裹的俊男靓女和精致的画面时产生一种自己身在其中的幻觉,并在与幻境的认同中得到快感,很容易受到炫目外表和画面的影响,渴求金钱、追求名牌。一些影片传达出对现代消费物欲无节制的追求和炫耀,主人公们无论身份和职业,毫无例外都是一派锦衣华服、纸醉金迷的浮华景象,将青春时代的爱情、友谊及事业赤裸裸地与金钱和物欲捆绑在一起,毫不掩饰对奢华物质生活的崇拜和迷恋,为即将或刚刚独立步入社会的青年勾勒了一幅幅浮华的现代都市生活场景,使影片沦为一场极力诠释消费物欲的华丽盛宴。这不但与大多数人的青春现实不符,缺少了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内涵,反而极易造成青年职业价值观的错位和偏离,导致追求金钱物欲和享乐主义至上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当下中国青春电影极力还原出青春时光的温暖与美好,为现代社会人们提供种种精神的慰藉,烘托和调动观众的怀旧情绪,追溯人们共同的情感体验,致使人们除去短时间情绪上的共鸣和感动之外,难以抓住其更深层次的蕴含、价值和审美趣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青春
青春睡不着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