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式影像叙事

2020-11-14

电影文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式文化

刘 嘉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近年来,凭借独特的叙事特色,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不仅有《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中国风格浓郁的大片冲击好莱坞在国内的票房霸主局面,更有《地久天长》等多部本土佳作相继入围主流电影节,摘得国际大奖。中国电影,正在为全球电影市场源源不断地输出艺术与思想贡献。如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式影像叙事进行解构,并将之置于全球化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本文将纵观中国式影像叙事的现状、结构与前景,力求全面认识中国式影像叙事,彰显文化自信。

一、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电影发展现状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展现出蓬勃的气势与潜力。对此,可将中国电影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并从行业成熟度、跨国影响力和作品特质三个维度进行比照,评估其发展现状。

(一)工业体系成熟化,类型题材多元化

近年来,国产电影制作水准进一步提高,制作流程日益成熟,表现在数量、分工、制作、市场等多个方面。据《2019中国电影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票房总收入642.66亿元人民币,国产电影占比高达64.1%,与北美票房市场差距显著缩小。其中,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拥有不输于好莱坞的硬核特效、极高水准的完成度和超过4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体系走向成熟。此外,中国电影的类型日趋丰富多样。在中国影视票房前二十的作品中(截至2020年4月1日),能找到神话题材《哪吒之魔童降世》、英雄传记《中国机长》、奇幻喜剧《捉妖记》、现实题材《我不是药神》。由此可见,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类型化、多元化的良性创作生态。

(二)国别合作度提升,国际认可度增强

如今,中国电影投资方和制作人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纷纷将视线转向海外,立足全球视野,在国际舞台争得重要地位。一方面,国际合作电影项目增多,跨国文化交流度提高。例如,在“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合拍了电影《音乐家》,讲述知名音乐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工作时的故事,完成了中国式影像叙事对外融合式输出。另一方面,国产电影频频亮相国际影展,凭借别具一格的中国式审美特色摘得重量级奖项。2019年,王小帅执导的《地久天长》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奖项,并被英国《卫报》评为“年度十佳影片”。无疑,中国电影正在逐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对好莱坞“主唱”的全球影视格局形成一定冲击。

(三)东方文化引领流行,本土意识显著突出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电影特色鲜明,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审美叙事风格,在国际影视圈备受青睐,诸如亭台楼阁的奇观异景、行云流水的武打场景、内敛含蓄的生命哲学等,为西方中心主义的国际影视圈带来不一样的“异域特色”,引领新的全球流行文化。例如,由华特·迪士尼出品的真人电影《花木兰》,讲述中国民间传说中经典的“替父从军”故事,东方传奇色彩浓厚,在全球引发广泛热议。主演刘亦菲此番参演迪士尼,一跃成为国际级别的影星,有可能引领世界范围内东方审美的复兴。此外,新时期国产电影在创作过程中的本土意识越发强烈,从制片、导演再到演员,每一位电影创作者都在有意识地舒张中国声音,传达中国精神,积极探索中国式影像叙事在全球范畴的定位与价值。

二、国际视野下中国式影像叙事的结构

对于已经适应好莱坞模式的国际观众而言,中国电影表现出鲜明不同的另类形态。借助“反模式化”的艺术策略,中国电影建立了极高的文化识别度,流露出与众不同的视听吸引力。对此,笔者将对中国式影像叙事逻辑进行剖析,从影像技术层、影像结构层、影像演绎层、影像表意层分别展开论述,提炼中国式影像叙事的技巧与特色。

(一)影像技术层:传统民族格调的光影声色

中国式影像叙事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通过丰富的声画影像技术,在构图、色彩、音乐等方面渗透中国美学品位,搭建出一套富有中国意蕴的声色范式。其一,色彩、运镜等画面部分。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的配色以水蓝为基调映衬,白色为点缀,营造出空灵淡雅的氛围,尽显中国式水墨画审美情趣。另外,镜头所传递的空间叙事也极为关键。作品多次获国际奖项的贾樟柯导演,擅长用长镜头还原底层现实生活,传递出中国文化里的克制感,塑造中式纪实风格;其二,音乐、音效等声音部分。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的《卧虎藏龙》,音乐制作中的中国元素是其最大亮点,悠悠箫声,凄凄二胡,铮铮琵琶,无一不在精妙地传递中国文化神韵。最终,国产电影借助影像技术组构声音与画面元素,营造出别具风情的中国式格调。

(二)影像结构层:中国式的取材与故事架构

在电影的故事内容层面,中国式的影像叙事特色主要表现在“选材”和“架构”两方面,换言之,用中国文化语言回答“讲什么故事”和“怎么讲故事”的问题。第一,从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提炼故事素材。比如《捉妖记2》的世界观背景与《山海经》《聊斋志异》等经典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妖猫传》更是一个从白居易《长恨歌》延展而出的故事,还原盛世大唐绮丽景观。第二,在故事的叙事逻辑与架构上,强调中式逻辑。相较好莱坞紧凑、夸张、闭环的叙事模式,中国式影像叙事下,会有更为留白余韵式的故事讲述方式,以平缓的节奏带动情绪,这一点从《红高粱》《霸王别姬》《无极》等在国际上评价较高的作品中可以窥得。概言之,中国式的影像叙事并不仅指故事内容的中国化,讲故事的逻辑结构中也可以传递出中式美学。

(三)影像演绎层:东方化的艺术表演气韵

演员的创造性劳动是影像叙事的关键部分,不同文化会塑造出不一样的表演形态,影响着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表演状态的把控。例如,中国的武术表演建立起广泛的知名度,塑造过李小龙、成龙、甄子丹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武打演员。近年来,在文戏方面,中国影视界也诞生了不少国际影星,章子怡、巩俐等多次亮相国际电影节,参演知名导演作品。无疑,中国式影像叙事下的演员有着外形和气质的独特性。比如,《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皮肉骨相体现出东方审美下男性能具备的柔美多情,与程蝶衣这一戏子角色再吻合不过。再如,描绘中国工薪阶层家庭的《地久天长》,通过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折射30年变迁,需要演员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深刻贴切的理解和感知。主演王景春和咏梅凭借中国文化塑形下内敛而富有张力的演技,在柏林电影节同时包揽影帝影后,创下华语影史纪录。

(四)影像表意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

主流价值观是中国式影像叙事的精神力量,使电影更具有观赏价值和生命延续力。而且,国产电影的价值观也是其区别于西方大片的意旨所在。不同于好莱坞输出的个人英雄主义,中国式的影像叙事下的家国观念尤为突出。例如,《流浪地球》中,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主角舍小家而为大家,患难与共,动人深切,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国家和个体命运的思考。此外,《攀登者》中对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面对命运的抗争与不屈,《红海行动》所强调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的追求,都是中国影像对宏大价值议题具象化的解构,以小见大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所拥有的精神特质,为电影注入了强劲的价值生命力,凝聚国人力量,彰显大国担当,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

三、国际视野下中国式影像叙事的前景

未来,中国式影像叙事要确立在全球范围内的定位,立足国际视野,开阔创作格局,为多元文化和艺术创新做出贡献,奏响主旋律音色。

(一)全球电影多元文化的差异化建构

当下,全球电影市场呈现出西方文化霸权主导的不均衡格局,东方的、民族的、个性的声音仍处于边缘劣势地位。其他地区只有借助西方影像叙事才能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比如迪士尼的《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然而,受制于文化思维的局限性,西方电影中即使出现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仪式,事实上也是被“西化”了的内容,正好比为适应美国人口味而被改造变形的中餐。对此,中国电影要不断挖掘中国文化和历史,以中国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为世界电影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视角,加强中国文化在影视领域的主体性,丰富全球银幕表达的文化多样性,建构多元文化格局。

(二)电影艺术表达形态的创新化探索

中国式影像叙事作为一种个性特质强烈的艺术表达模式,内在即蕴藏着“反套路”的创新精神。相较于已经成熟定型的好莱坞模式、迪士尼模式等,中国电影跳脱出既有框架,在角色刻画、主题表达、镜头画面和叙事节奏方面都有属于自己的“腔调”,例如侯孝贤在《刺客聂隐娘》中不动声色的空镜头,张艺谋在《红高粱》中大胆鲜明的色彩情绪,李安在《饮食男女》中搭建的中餐桌戏份,这些东方风格浓烈的影像表现形式,都是导演对全球电影版图的开疆拓土。中国式影像叙事的成熟化和体系化,有助于启发世界电影创作者,丰富表达语言,探索电影艺术形式的更多可能性。

(三)中国式影像元素的经济价值转化

从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电影产业展现出非凡的爆发力。而且,以好莱坞、迪士尼为代表的西方巨头电影公司,发挥“IP”的价值,推动电影从单一的作品延展向影院、主题乐园、衍生周边产品、高校科研等多元不同的领域。概言之,这是将“务虚”的影像建构转化为“务实”的经济价值,使电影元素转变为盈利源泉。中国的影像叙事,建构出与众不同的影像元素和文化魅力,隐藏着无穷的变现价值。因而未来,要不断挖掘影像作品中的经济价值,推动中国式影像元素的多维渗透。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与抖音合作的“哪吒”妆容贴纸、光线影业在扬州落地的“中国电影世界主题乐园”项目等均是有力尝试,为中国式影像叙事的全球建构提供深层、长远的经济动力。

(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化输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文化表达是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切面,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之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形态输出起着重要作用。当下,美国电影为我国青年带来视听刺激的同时,也削弱了一部分青少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青少年在浮华的影像世界里迷失方向。对此,中国电影要致力于记录新时代的中国面貌,力求反映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观,用世界人民能接受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对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球化视域下,中国式影像叙事表现出独特的魅力。未来,以中国式影像叙事为基调的电影要有“守”有“进”,守住民族内蕴和文化价值,进往国际视角和产业思维,力求在世界范围内引领文化风向,为中国式影像叙事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猜你喜欢

中国式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式民主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婚姻:“我不离婚”
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的雅致生活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