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公路电影中的概念隐喻与人生困顿

2020-11-14

电影评介 2020年15期
关键词:隐喻人性公路

赵 蕊

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莱考夫与哲学家约翰逊共同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系统化讲述了隐喻的概念本质,认为隐喻是超越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工具。随着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丰富,匈牙利罗兰大学科韦切斯提出了基于认知域、心理空间的“多层观”概念隐喻理论,而公路电影以不同精神状态下的人生旅程为叙述框架,通过讲述主人公沿“公路”旅行的故事历程,生动描述了主人公与公路沿线风景、内心世界的情感互动过程,将影片放在具体的隐喻系统中来理解、认知,以“公路旅行”的表述方式展示了主人公的生命体验、精神感悟、心灵成长、自我救赎和命运变迁,实现了多维空间的叙事表达与心理状态的深层次投射。

一、公路电影中的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方式,具有系统化、生成性特征。概念隐喻既是观察事物的方法途径,也是理解、分析复杂概念的重要方式。公路电影以相对持久、稳定的隐喻来诠释和传递影片人物的内心情感,其中部分“通约性”语言符号易于理解,而隐喻符号则需要观众以动态思维来探寻和关注。因此,只有深谙创作者的艺术表达习惯、传播规律和真实情感,并结合影片综合表达的语境,才能理解影片中蕴含的时空意象。

(一)物质空间的形象表达

公路电影具有强烈的空间意识,“公路”既是影片叙事的基础环境,也是影片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情感展示的主要动力。影片中描述的“物质空间”公路,既是影片的逻辑起点,也是影片概念隐喻的表达依据。公路电影以独特的“旅途”空间作为创作背景,物质空间的公路,既成就了叙事舞台,也将人物命运、故事变迁和人生经历等精神层面变化予以真实表达。因此,公路电影以形象表达的方式,将具有物质标识、环境承载的情景要素进行全面融合,充分凸显“公路”的叙事优势,放大了人与物质空间的关联性。公路电影《未择之路》生动揭示了概念隐喻在公路电影艺术上的应用。影片通过使用远景镜头和广角叙述手法,采用大量影视符号隐喻描述穿越戈壁公路的独特旅程,以性格迥异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探讨了人生道路上的反抗与选择纠结,引发大众对该片的深度思考。该片通过采用单乐器独奏的方式,配合戈壁的全景表达,将物质空间的雄浑壮阔生动呈现,营造了公路电影诠释的深层次美感意境,为大众生成情感认知留下了更多表达空间;而在美国公路电影《绿皮书》中,来自纽约的意大利裔保镖托尼载着非裔古典钢琴家唐纳德一路南下的风景,也在导演彼得·法雷里的镜头里逐渐发生改变,旅途中公路两边的植被越来越稀少,颜色越来越黯淡,这映射出唐纳德的精神世界,身为黑人的他接受白人的生活方式,对本族祖先的生活和流行文化知之甚少,可他既不能被白人社会认同,又不能被黑人群体接纳。影片中掉落的树叶和萧瑟的环境也是黑人在南方遭受歧视的困顿的一种隐喻表达。总之,物质空间的公路作为公路影片的环境场域,不仅奠定了影片的场景氛围与叙述风格基调,也推动了影片整体叙事情节发展,实现了情节内容展示与隐含意义的有效关联。

(二)精神空间的想象呈现

在公路电影中,公路既是叙事背景,也呈现了精神空间的起因、变化和状态,建构了具有独特审美体验的外显空间。公路电影始终围绕“公路”的叙述框架,在描述人与自然的互动博弈、故事冲突中,展示了人物的精神转化。此外,公路电影通过流动的公路形态,描述山地、无人区等不同地理场景,引发观众的联想,构建了独特的文化语境。由宁浩执导的公路电影《无人区》,整体以大西北公路为背景,将茫茫沙漠与公路场景紧密融合,隐喻了影片阴暗、灰色的论述基调,精神空间所呈现的意境与隐喻内涵成为影片故事情节的有效补充。影片“无人区”既是特殊环境下的无序世界,也生动表达了人性深处的“逃亡之旅”,大众通过观赏影片,就能获得独有的精神感悟与成长,获得影片蕴含精神理念的内在体验,而影片叙述的“人性深处的沉沦与救赎”,也借助独特的影视语言予以生动表达。在影片的结尾部分,被拐卖的舞女以“舞蹈教师”的身份回归,实现人性的苏醒,也将内心对未来美好的愿景,转化为影像语言的情感幻境,以概念隐喻的手法实现了精神空间的想象呈现。

(三)生命空间的诗意象征

公路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其中所讲述的故事素材、展示的影片基调、叙述主题等内容不断变化、逐渐丰富。但公路电影始终以“公路”为叙事载体,将独有的情感困顿融入其中,通过巧妙的叙述手法“逃离”了人生困顿的禁锢,表达了独有的生命价值取向和诗意象征。公路电影所塑造的影像空间并非简单的物质空间或抽象的精神空间,而是通过概念隐喻的表述方法,建构了具有诗意象征的生命空间,使公路影片中蕴含的生命意义、精神天性得以自由表达。影片《可可西里》讲述了巡山队员与盗猎者“搏命”的故事,通过以人性贪婪与道德信仰为参照对比,为大众描述了超越雪原、藏羚羊的物质空间和道德信仰的精神空间的生命空间,实现对影片主题的“仪式隐喻”。该片生动鲜活地展现了“由生到死”的过程,影片整体不再是有限的“表达”,而是超越叙事本身的生命空间,使大众感悟影片中所讲述的自然法则、生命力量。

二、直面命运、聚焦冲突与触及内心的精神显现:公路电影中的人生困顿

公路电影重视建构关于现实社会的人性反思与精神传递,通过以“公路旅途”为精神符号,用流畅语言、细腻情感来描绘人物的孤独状态,饱含了生命的内涵张力,在特定空间叙事背景下,用故事性、画面感再现了影片人物的人生困顿,深度解析了影片主题人物的心理感受,真正触及大众的思想认知和思维神经,解读了人性中的深层次内容,使用户在观影的同时,通过情感共鸣、内心认知共振,实现影片的精神启迪价值。

(一)直面人生命运选择困境的内心挣扎

公路电影侧重描写、挖掘心理层面变化,创作者以宏观、空旷的公路背景作为叙事空间,以个人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塑造了生动、有内涵的视听文本,在精准突出影片主题的同时,以巧妙设计激活了大众对影片故事背后的无限遐想。读者在了解、融入主人公心理找寻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应的精神顿悟。以公路电影《未择之路》为例,影片的英文译名为“The Road Not Taken”,以语言隐喻的方式揭示出每个人都在面临选择的困顿,不同道路所呈现的人生也有本质差异。影片整体构建了最表层的“公路(物理空间)”、内核层的“公路(情感空间)”以及本质层的“公路(命运空间)”三个层次,实现了从叙事空间到情感认知的整体论述。物理空间的公路是影片故事叙述的明线,几乎所有故事情节与冲突均在公路上发生,二勇带着尕娃去前妻家的路上,意外与小眉同行,而小眉的出现,改变了二勇的第一次选择——“道路”之变。《未择之路》用一个又一个的电影长镜头,使一望无边的公路与宛如尘埃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尽显影片的悲怆之情。二勇在与小眉短暂的“公路时光”相处中,相互产生了爱慕情感,但因为各种理念束缚,没有选择在一起,改变了二勇的第二次选择——“情路”之变。在短暂的公路旅途中,导演对人性、对真情实感进行深刻探讨,以细腻情感的表达手法,描述了在人们不同选择过程中的无奈和挣扎,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勾勒与生动描绘,触动观众。最终,二勇为了前妻的生活选择,受人逼迫,走上犯罪道路,并在荒诞结局中付出生命代价,小眉则以新的心态迎接未来之路,以上两次选择终究影响了影片人物的最终命运,形成了终极选择——“命运”之变。影片立意深刻,整体以概念隐喻的方式映射了“未择之路”的主题,增强了概念隐喻的启发性,使观众加深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引发关于命运挣扎与心理救赎的情感共鸣。

(二)触及内心精神困境的真情追寻与爱情回归

电影是承载情感、浓缩记忆和表达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递真实情感体验的重要媒介。在影视艺术中,影像符号的隐喻内涵、体现形式和美学风貌,不仅是了解电影本体的重要支点,也是拓宽电影表达空间的全新路径。公路电影重视描述事物的内在逻辑,旨在为观众呈现自然联想和隐喻效果,创作者巧妙使用长镜头、景深镜头来描绘影片的故事流程,通过构建流动的“公路”物理空间形成了完整的精神空间,有效拓宽了观众对影片内涵的感知、理解过程,讲述了完整、常态化的影片故事,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在公路电影中,人物情绪的变化通常维系、推动影片故事节奏,而主人公以“物理空间”的公路为载体,将沿途景色与人物情感全方位映射到观众面前,在公路上探寻人生百态,以精神反思来探寻自我,寻找自我价值和个人归属,以生命体验来破除个人“精神空间”的人生困顿。影片《心花路放》用独特的影视创作手法,以公路为主线,以流动叙事空间为背景,塑造了多个不同的情节场景,通过描述各类情感境遇场景,使大众从内心深处将个人的情感认知与主演融在一起,通过共同破解人生、爱情、婚姻的困顿,获得深层次的真情追寻体验,实现完美爱情、幸福婚姻的情感回归。影片将故事叙事、观众顿悟和剧情发展有效“串联”,使影片整体更加流畅、清晰。在《心花路放》中,导演宁浩以“流动镜头”的叙述方式展示了主人公耿浩在遭受婚姻情感创伤后情感漂泊与内心修复的过程,回答了不同情感状态下的积极尝试,他用独特的影视创作语言隐喻了人在面临情感困境时,只有以真情来追寻爱情,才能实现情感本身的有效回归。

(三)聚焦社会冲突背景下的人性矛盾与行为选择

人生困顿与“公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生命、故事的起点如同“公路”的起点,而公路旅程也是影片回归想象、寻找情感归属的重要心灵路程。通过以公路电影为研究视角,从概念隐喻的话语框架体系中,对精神生态、人生困顿进行系统化考量,将表达的主题与人性思考、人生隐喻相重合,能生动展现影片人物心声,为大众营造了无限想象空间,使大众更容易觉察文化环境下普遍存在的孤独、内心矛盾等人生困顿境界。公路电影以独有的叙述视角关注大众的精神状态、社会生态,讲述了大众精神审美的发展变迁,回应了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通过故事概念隐喻、形象表述解读面临人性矛盾时的行为。以影片《人在囧途》为例,该片是公路片与喜剧电影的有效融合,虽然影片选择了独特的“航空+铁路+公路”等立体化的“春运之旅”“返乡之旅”,但始终将“人性矛盾”回归到“路”的空间之中。影片主要讲述了两项人性矛盾:一是代表正统文明的李成功与代表“二”文明牛耿的“行为矛盾”,二是婚姻与“婚外恋”的“人性矛盾”,影片以主人公“背叛”家庭、“回归”家庭为故事“隐线”,以不同生活状态下的“人性行为反差”呈现了独特环境下的精神意义,讲述了特殊时代环境下的“乞讨行骗”等热点问题,叙述了宏观背景下的人生价值困顿与人们的精神重构、行为选择。大众在影片故事对话中,破译了影片蕴含的“囧途”主题,将个人的心理矛盾与行为选择融入影片内涵,进而在朴实、转化的叙事环境中品味影片描述的独特意境;而《绿皮书》则直面了美国历史中一直存在的种族问题,钢琴家唐纳德和司机托尼二人的旅途越往南,影片的矛盾冲突越明显。唐纳德想用自己的才华赢得白人世界对黑人的尊重,他从一开始用白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自我保护到后来逐渐接纳自己,实现自我认同;托尼从一开始的种族主义者到尽职尽责地留在唐纳德身边帮助他,这是二人重要的心路旅程,穿插着他们人性的矛盾和挣扎,揭示了他们的人生困顿以及最终的行为选择。

结语

公路电影通过以“公路”为叙事主线,以概念隐喻的影视语言对影像符号进行超具象、诗意化的内涵阐释,探寻了从具象到抽象的深层意蕴过程。通过将影片场景、故事情节、语言、情感和命运变迁等多种内容安置于物理空间的公路之上,融入情感变化、精神探寻过程,实现了影片内涵的全面突破,使观众以无边公路感受生命的奔放以及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因此,从心理、爱情和行为等视角解读其中蕴含的人生困顿,为解析公路电影的多元意境提供了新的有效视野。

猜你喜欢

隐喻人性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逼近人性
《活的隐喻》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