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声乐作品创作中间奏的写作

2020-11-14

剧影月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歌者演唱者声乐

声乐作品的体裁十分广泛,常见的结构有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以及多段体等。篇幅短小、单一的歌曲一般不必用间奏,较大型的歌曲如表演唱、叙事歌曲使用间奏较多。间奏属歌曲的“附属结构”,它不但对歌曲的完整性、连贯性起重要作用,有时还是内容表现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一些相关的优秀声乐作品,就歌曲间奏的写作展开简要的探讨。

一、间隙作用

间奏的间隙作用写作常常是重复前面的旋律,起到补充与加强前面旋律,形成一定终止,给歌者“歇息”,给音乐情绪以深化的作用。声乐作品中的这种所谓“歇息”并不是通常意义说的休息,一名专业的演唱者或者说一位合格的演唱者,在走上舞台的那一瞬间,必然全身心在作品的演绎与诠释中。间奏的这种间隙插入,往往是歌者充分调动内心情感为之后的作品演唱所做的情感铺垫与准备。例如由张洪喜作词、陆在易作曲的《祖国,慈祥的母亲》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作品用凝练的笔触、浓郁的感情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限忠诚。歌曲为两段体结构,主歌深沉而抒情,以宣叙、似诵似唱地叙说对祖国的深切挚爱。副歌进入之前,歌曲加入以上行音阶为主体的间奏,即为

演唱者将演唱高亢、激越的副歌作情感铺垫,也为歌者情感的迸发蓄力。

二、转换作用

间奏的转换作用是在节奏、速度、主题上加以变化。就以常见的两段体歌曲来说,间奏旋律和配器写作在节奏、速度、主题上是否加以变化与调整需要从艺术的合理性方面出发。例如由姚筱舟作词、朱践耳作曲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数十年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歌曲是三部曲式结构,A 段为抒情明朗的山歌风格,B 段则为阴郁的叙事性描述,从A 段“唱支山歌.....”到B 段“旧社会鞭子抽我身”,作曲家在段落中加入间奏铺垫,在情绪与内容的转折上起到很好的转换作用。

三、展开作用

间奏的展开作用是对意境的延展与想象空间的一种延伸。展开作用的间奏是为了用具有更充分表现力的伴奏,将歌曲情绪再作进一步的深化展开。在创作展开的阶段,想象与联想又可以围绕着乐曲的内涵与悄绪特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沿着基本构思的轨迹发展,不新涵现出相应的动机、主题、音调,使乐音动态结构逐渐完整、半富。比如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是由高峻作词、龙飞作曲的一首极具西南地域特色以及反映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的优秀作品。歌曲为两段体,一进来便以欢乐动感的节奏型与曲调将我们带到丽江纳西族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场景里,A 段同样保持着跳跃、欢乐的情绪与节奏型。A 段转入B 段时作曲家加入一段舒展流畅的旋律,使得意境再一次升华,原有的篝火、歌舞场景在空间上再一次提升,仿佛不远处的玉龙雪山或者说祖国的大好河山作为映衬,映衬出各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欣欣向荣而歌唱的更广层面的情境。

声乐作品间奏的写作,无论从手法还是形式上还有很多可探讨之处,因个人能力所及在本文中只能粗浅列举、探讨,仅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歌者演唱者声乐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歌者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裸露
歌者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