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剧团近几年的实践总结
2020-11-14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以及中央文艺工作会议上有关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旅厅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下,江苏文艺事业发展的春天已在不经意间如期而至,扬剧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唯有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沿着一条符合扬剧艺术发展规律的道路不断行进,方能算是不忘自己对艺术的初心、方能算是不辜负党和国家多年的关心和教育。同样,作为有着辉煌历史的地方艺术团体,江苏省扬剧团也唯有牢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具体指示,将艺术生产工作不断做实、做细,才能算是新时代合格的地方文艺院团。作为剧团的舞美从业人员,笔者参与了近年来江苏省扬剧团众多精品剧目的创排工作,亲身经历了众多作品从设想变为现实的全过程。基于此,在本文余下的部分里,笔者结合平时艺术生产工作中的所思所想,谈谈江苏省扬剧团近几年的实践总结。
毫无疑问,总书记和党中央这样的谆谆教诲和嘱托就是我们在新时代的奋斗方向。笔者认为,就扬剧而言,总书记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我们要创作出既有思想内涵又有艺术修养的精品工程,在扬剧舞台上讲好人民的故事,在扬剧舞台上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达到这样的愿景,结合扬剧当前的发展现状,江苏省扬剧团的全体同仁主要从扬剧的音乐体系改革、剧本的择优选取、演出阵地和演出场所的变更等三个方面开展了如下的改革与探索工作:
1、扬剧音乐体系的改革
现有的研究已充分表明,从曲牌体到连套体直至板腔体的逐步衍化是中国传统戏曲声腔模式发展所必经的步骤。另一方面,由于扬剧音乐体系发源于扬州清曲和苏北花鼓戏等早期艺术门类,它们所具备的曲牌体属性便是扬剧音乐体系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几代艺人的不懈努力下,通过一个曲牌多种唱法、不同曲牌的灵活组合与配置、摘取不同曲牌的部分乐句组合成新唱段、对现有曲牌施以翻新和改动等方式,扬剧曲牌体的音乐艺术宝库也日臻完善。这样的音乐构成体系确实备受苏沪皖大部分扬剧戏迷的喜爱和追捧,也确实缔造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初期的扬剧辉煌时期。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不光是扬剧传统流传区域以外的观众对这样的音乐风格不能认同,就算是扬州、镇江、南京等地的传统戏迷也因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了视听认同上的偏差。基于这样的现状,为了实现扬剧艺术的与时俱进、为了扬剧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传颂、也为了符合中国戏曲声腔从曲牌体往板腔体转变的客观规律,作为省级院团,我们有义务、也应该要承担起这份扬剧音乐体系改革的担当。
尽管困难重重,所面临的阻力也非常严峻,但全团上下众志成城,立志要为观众带去更高品质的音乐享受。为此,在坚持省扬剧团民乐伴奏的基调下,我团在继承自身特色中学习其他京剧、越剧、昆曲、川剧等其他剧种的精华,对现今的音乐体系加以革新。目前的实践中,我们依然保持着曲牌体的主体地位,通过与作曲者的沟通协调,在特定唱段上将曲牌体中存在的腔核不断改变的声腔模式,变为一个固定的腔核贯穿一个唱段的始终的新模式,做到不论节奏怎样变化,整个唱段的情感色彩基本保持一致,旋律在自然流畅中得到运转,因而从旋律上来说,一个唱段即使耗时数十分钟,但它自始至终能构成一个有机和统一的整体。例如,本人作为主要舞美设计者而参与的现代扬剧《湖湾金秋》,女主人公叶知秋有一段内心独白戏。由于种种的误会,内心的苦楚和矛盾让她变得孤独和彷徨,如果使用传统的曲牌体创作方式,在这一大段唱腔中会因为使用不同的曲牌而出现几个不同的腔核,这样就会使整个唱段产生段痕,既破坏了唱段的流畅性,也在一个唱段中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情感色彩,不利于达到行云流水的艺术效果。与之相对应,如果把这段声腔改用板腔体创作后,通过对旋律的速度和走向的巧妙使用,剧中人物所面临的内心矛盾得到了更加流畅的表达,整个唱段以一种感情色彩贯穿始终,曲牌体的缺点就被成功地克服。正是这样的改革,我们让扬剧音乐体系变得更加自然和明快,这样的处理也让更多扬剧传统流传区域以外的观众收获了认同,对于扬剧在更大范围的传播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2、剧本的择优选取
总书记在有关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将艺术作品的思想性要求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要让作品成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当代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新时代奋斗精神的蓝本,将文艺作品打造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辩证统一的精品工程。为认真贯彻这一要求,在日常的排练和演出中,从团部领导到具体的演职人员,全团所有人都在多方寻求具有正能量的优秀作品。近两年来,在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相继获得了生动再现中央苏区基层共产党员不屈抗争的《党的女儿》以及反应偏远农村的基层教师不被外界的物质条件吸引而坚守三尺讲台的《湖湾金秋》等两个优秀剧本。此后的排练中,为了集中体现全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两台戏均数易其稿。最终,在全团员工的一致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将这两部作品搬上了紫金大戏院、江南剧院等省内一流的剧场。基层教师出身的时任副省长王江同志在看完舞台版《湖湾金秋》以后对剧目的艺术水准及主演的唱腔、表演等舞台呈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该剧是一部反应“尊师重教”,讲述基层教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大爱奉献的优秀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社会意义。可喜的是,《党的女儿》相继获评2016年全国舞台艺术重点资助项目、江苏艺术基金2016年资助项目等在内的多项殊荣,被业内专家高度赞誉。《湖湾金秋》更是一举获得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教育基金会的联合资助,2017年上半年已在扬州、镇江和泰州等地的中小学巡演近三十场,舞台板和校园版的《湖》剧均收获了全省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2019年以来,江苏省扬剧团申报的《李银江》更是一举收获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该剧深情讲述了民政部孺子牛奖获得者、扎根基层四十余年的敬老院长李银江同志的动人故事。自问世以来,全剧已在省内各地巡演近四十场,在为广大基层观众献上了众多原汁原味经典扬剧唱段的同时,也将李银江同志所具备的“不慕富贵”、“尊老爱幼”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弘扬和展示,充分履行了国有扬剧艺术团体的艺术担当和社会责任。在随剧组奔赴各地的演出现场,笔者也深切感受到基层观众在观戏时的投入、在观戏时对剧情的认可、对扬剧艺术的由衷赞美,这也说明了江苏省扬剧团确实体现出了省级艺术团体的艺术担当。
3、演出阵地和演出场所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总书记文艺工作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坚持精品工程路线的同时,也将艺术定位变更为以传承和推广扬剧为创作编排的唯一动力,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传承和推广扬剧艺术,让更多、更广泛的观众接受扬剧艺术的熏陶。因此,经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和总经理室批准,我们果断放弃了以扬州地区基层“红白喜事”为代表的服务于私家客群的演出,转而参与受众范围更宽泛、更有利于扬剧艺术传承和普及的社区、街道、高校等地的演出工作中去。在日复一日的市场推进中,团部领导和负责市场开拓的业务专员竭尽所能的争取各种机会参与全国和地方艺术基金、各市区文化主管部门权限内演出任务的争揽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江苏省扬剧团现已成功开辟了南京博物院驻场演出、传统戏曲社区行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三大日常演出阵地,近两年已先后在南京博物院小剧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秦淮区、浦口区辖属的数条街道巡回演出了《百岁挂帅》《马娘娘》《白蛇传》在内的多本传统剧目达数百场。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省扬剧团都成功达到了既定的演出场次目标。此外,为推进现役扬剧国有专业团体的抱团取暖、资源整合工作,江苏省扬剧团联合南京博物院牵头发起举办了首届《扬剧联盟精品展演》专场活动,这也是时隔近二十年后六大扬剧专业团体的再度聚首,对于新时期扬剧艺术的发展繁荣无疑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扬剧艺术作为盛开在江苏中部、上海、安徽等部分地区的艺术之花,曾经在上世纪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得到过上至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基层黎明百姓的一致支持和褒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整个戏曲的大环境一样,它也曾陷入了发展的低谷和瓶颈期,对于各项工作的推动,我们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如今,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扬剧艺术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重现了复兴的曙光。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衷心感谢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给予的恩泽和发展机会。沐浴在这一缕缕阳光之下,我们在感恩之余,唯有用更好的舞台作品、更全情投入的工作状态才能回报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心。以上三个方面的总结,正是江苏省扬剧团近两年工作过程的真实回溯。当然,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日常的练功和排练、进一步苦练自身的艺术内功本就是提高艺术水准的题中之意,因此自不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