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20-11-13江碧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留守儿童

江碧林

摘要:2014年9月~2016年9月,笔者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之旅,笔者支教的学校是新坝中心学校龙口教学点,支教的两年笔者看到了很多农村教育现象,也有一些想法及思考,现作一总结。

关键词:特岗教师;留守儿童;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52

笔者看见的农村教育是这样的。

一、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简单、落后。整个教学点四间教室,一个教师办公室、一个简陋图书室(基本上谈不上藏书),一个所谓的多功能教室(一台老式电视机布满灰尘)里美术、音乐器材打包堆积于此,没有拆封,一个体育器材室(应该叫是杂物间)里一个蹲位开放式原始厕所(2个桌子是坏的)一个篮球架,一个食堂(设备齐全),整个学校只有一台淘汰的电脑用于办公,学生活动空间狭小,没有基本的60m跑道。

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个学区50岁左右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臣)有30多人占30%,笔者支教的教学点共7位教师,50岁以上的5人,30岁以下的2人,教师年龄偏大及老化可见一斑。在现在的农村学校并不缺少语文、数学教师,真正缺少的是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科学等教师,在三个教学点没有能指导学生这些学科的教师。

三、“特岗”教师是新鲜血液,但年轻没经验。近几年招收的“特岗”教师不少,而且绝大多数教师都分到了农村学校,应该说“特岗”教师对改变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对解决学科结构性矛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这学期教学点校长打电话跟笔者说,今年分来了两个“特岗”教师,一个是学音乐的,一个是学美术的,他打电话的心情喜于言表。但“特岗”教师大多是“90”后,他们与时俱进,明显烙上了社会烙印。他们大多是外地的(本地少,这是特别情况,值得思考),长期服务在这里的农村学校不现实,从笔者跟他们的交往中了解到,他们全心全意要考走,每年的下学期都是他们积极准备迎考的学期,就和他们当年准备高考一样,这样一来,他们认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就是一种笑话。

四、“留守儿童”及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令人擔忧。笔者支教的一个教学点,95%以上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一个班只有24个学生,但单亲家庭就有5个,这些孩子平时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监护,隔代教育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孩子们只在暑假、寒假才能回到父母亲的怀抱,亲情严重缺失,所以这些“留守儿童”慢慢形成了娇、横、脆弱等许多不良习性,不能经受一点点挫折,更谈不上打击。

五、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每年中心学校都花费大量的资金安排教师去杭州、南京、合肥、安庆等地方学习、听课,但形式主义较严重。为何这样说?去是去了,但他们回来时没有看到反馈,没有看到他们把学习回来的精神向没去的教师传播,感觉是一种福利,面对现实的是教学点的教师想不到出去研修和培训,因为那位教师有事走了,跟他搭班的教师就“惨”了,基本是一天到晚包班,孩子们也蔫了,基本上是一天到晚只学语文或数学,学习积极性没有,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学点谈不上教研,甚至可以说没有教研,因而教育教学观念滞后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个教本,教学方法也是陈旧的,上课没有激情,缺乏热情。

六、“为农村学校配送营养餐”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在农村,这是笔者“看见”的最好的一面,笔者很为这里的留守儿童感到高兴,营养餐管理这一块他们有非常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从招标、采买、问价、菜谱、食堂卫生都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学生吃的好,吃的饱,这也是农村学校教师唯一的福利。

“看见”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后,笔者陷入了沉思,于是有了下面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和思考。

1.加大加快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今年上学期,中心学校领导及三个教学点负责人一行,为迎接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检、省检到东至县(已通过国检)张溪镇中心学校参观、考察学习,他们回来的第一句话是,“东至县政府、东至县人民真舍得投资,投入办学。他们的中心学校,完小不用多说,他们的教学点都有标准的60M塑胶跑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60m跑道实际上就是孩子们嬉闹、玩耍、追逐、奔跑的一条路,孩子们要走的路很长,需要我们去铺垫。

2.城区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化。笔者是下乡支教的教师中的一员,是一个心系教育的人,目前县城区下乡支教教师的年龄偏大,这些教师经验丰富,但教育激情、热情,是否依然?怎样使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化、正常化?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值得教育主管领导深思。2013年9月~2014年9月,怀宁县以张小满教师等支教的一行5人,在新坝领导、教师、孩子、家长中留下非常深刻美好的印象,给她们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来了对教师职业的一份尊重,带来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

3.送教下乡经常化。送教下乡要送去什么?要送去对教育思想的理解,要送去新的教学理念,要送去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教学模式、教育办法、教育手段。2015年春,实验学校檀喜林、张茂丹等在刘兴振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了笔者支教的龙口教学点,他们上了两节课,一节四年级数学,一节三年级英语,就地取材,在没有现代教学器材的情况下,两节常态课意义重大。

4.关爱“留守儿童及特殊儿童”人性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教育“留守儿童”一定要人性化。首先,提高认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留守儿童有占了很大的比例,教育好留守儿童是一件大事,学校、社会、家庭都应团结起来,共同承担这一件重大责任。其次,学校是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应有相应的工作计划、学生档案,定期召开监护人会议,建立留守学生的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解决儿童心里的因惑。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孩子通电话,开通教师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5.管理学校规范化。管理促进办学质量提升,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着力推进教育管理规范化。规范化是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规范化,既要求着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又要求保障学生公平的受教育权,完善教育信息公平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把办学行为纳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促进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办学行为的规范,实行校长轮岗制。

(作者单位:安徽省望江县实验学校开发区分校246200)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留守儿童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