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握生活脉搏 营造德育课堂

2020-11-13桑孙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德育课堂德育渗透道德与法治

桑孙梅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分析,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紧握当代生活脉搏,在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真实的生活感受进行德育渗透,积极挖掘本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营造新时代所需要的德育课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德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78

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但是看问题容易片面化、表面化,需要教师在分析相关知识点时理论联系实际,紧握生活脉搏,紧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案例一:九年级道德和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踏上强国之路》,备课时笔者收集了一些改革开放的相关视频和数据材料課堂上呈现给学生。例如,《从数据看变化》中国GDP的变化,《开放的中国》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等。在新课传授时,学生看视频数据的表情是震撼的,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脱口而出:“中国太牛X了。”,笔者适时抓住机会进行国家和党的认同教育,如:“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党的领导并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取得的。”云云。为了更直观的触碰“改革开放”,笔者在课后布置一项探究与分享作业——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居民衣食住用行的变化调查,要求学生从衣食住用行五个方面进行调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踏上强国之路》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加深对国家对党的高度认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学生调查总体情况如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几年前,人们住的基本是土房,现在住上楼房;以前有啥吃啥,现在吃要讲究营养均衡,穿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换新装。出门有公交车、小轿车等,有事几千里以外打电话、打手机一分钟办妥。家里基本上用上了洗衣机、冰箱、液晶电视等家用电器。

案例二: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这是关于国家科教兴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等,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高大上的知识内容,它离我们普通人是有距离的,通常情况下和我们是没关系的。在处理本课教材的相关内容时主要的一个任务是让学生树立“科技除了高大上的部分,它也有接地气的部分,我们普通人,包括我们普通的中学生是可以参与的,能参与的”,抱着这样的理念,在设计第一课《科技改变生活》时,其中就涉及一些环节,学校“科技节”学生作品在课件中呈现出来。让学生逐渐接受一种理念:科技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有了这样引导,学生就打开了原先关于科技理念的枷锁,放飞自己的想法,把他们所见所闻关于科技创新的点点滴滴在课堂与同学交流起来。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我们身边的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课后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完成本次作业,随着学生作业的完成,他们对“科技是一种生活方式,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感觉了,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的主动性提高了。笔者在教学中紧握生活时代的脉搏,完成了理论与具体实践的无缝衔接,更是完成了对学生达到知识教学和德育渗透的双重目的。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判断力都并未完全定型,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而且好奇心重,容易受到新生事物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如果不做好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道德与法治教学突出的特色使德育更为明显,紧握生活的脉搏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有以下几点独特的作用。

一、润物细无声中完成德育渗透

例如案例一中的“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完成《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居民衣食住用行的变化调查》探究与分享作业中,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真实变化,感受教材上的知识是在生活中的验证,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案例二中体现出来的通讯方式的改变,从传统的来人亲自告知到短信电话微信等几秒到几分之内搞定这种新科技的通讯方式,就是在这些紧握时代脉搏的案例教学中,我们的德育渗透润物细无声地就完成了。

二、充实课堂教学反馈德育渗透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社会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又可以反馈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例如,案例一:《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居民衣食住用行的变化调查》“用”的反馈,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随着家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家乡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案例二中调查我们身边的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以前的废旧轮胎、铁丝之类的东西一般是丢弃或者卖给收废品的,但现在通过创新把原先的垃圾变成了艺术品,不但变废为宝,而且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调查,能直观的理解相关知识点,最终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提高课堂效果指向德育渗透

道德和法治这门学科有自己独特的课程性质与功能的坚守,课堂上必要的德育渗透是必须的,并且要与时俱进,使学生增强对我们国家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认同,从而使自己成为自信的中国人。例如,案例一调查“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土砖房,现如今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家里用上配备齐全的家电等生活用品。案例二中,学生反馈的科技改变生活的内容,出行方式和支付方式发生改变,如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这些方式的改变大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像这样的科技创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有的这些都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综上,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教师课堂传授的纯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互印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完成了道德与法治在线下延伸课的德育渗透。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根据具体知识点选择适合的材料,不能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单纯的思想教育课,即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完成德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王心爱.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研究,2018(1).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第二中学325014)

猜你喜欢

德育课堂德育渗透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