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2020-11-13杨彩玉
杨彩玉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主要任务是讲解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以及历史素养。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念,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教学 历史教学 策略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未来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平等、互助、和谐等中华民族发展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学生应当深刻的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增加学生的社会荣辱感,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时刻依赖初中生这一中坚力量,因此,初中生健康成长可以促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由于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各国的文化都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这对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方面的良性发展与健康成长,同时还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家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及情感思维上的正确引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机结合的实践策略
1.“中国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等12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可以直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时刻渗透大局观与忧患意识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新闻,掌握国家动态。例如:在《近现代侵略战争》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积极引进多媒体设备,把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最终通过课件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利用文字、视频等形式营造出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到历史情境当中。学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感受到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以及国家民主等目标所做出的努力,激发出学生的浓厚爱国之情。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针对《近代化民族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师将近代工业发展、维新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等相关历史知识制作成思维导图,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系统化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华民族为追求富强、民主、文明所付出的努力,使学生能够了解以及掌握近现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以及革命先辈为民族复兴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浓厚民族情感,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2.社会主义建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
“自由、平等、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属性最直接的表达。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新中国所付出的努力的教学,让学生对“自由、平等、法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高层次的追求。例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相关知识点提炼出来。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主题举办小型的辩论赛。让学生针对辩论的主题查找资料以及历史史实,不断的充实自身的观点,随后在演讲的过程中利用充实的资料表达出自身观点。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够让学生深刻的了解以及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深刻含义与内容,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3.正确道德规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性时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爱国、诚信、敬业是初中生乃至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养,每一位社会主义公民都应当恪守道德准则。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一些爱国主义的相关事件,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敬国、爱国的优良品质,让学生收到历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抗日战争》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课前收集大量的历史图片、史实资料以及纪录片等,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播放,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抗日战争的惨烈,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民族发展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博物馆当中开展多样化的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所付出的努力甚至是生命,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是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的,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中坚力量,初中生应该时刻关注国家时事新闻,掌握国家及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刻的了解以及掌握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激发出学生社会奉献的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中国梦”的建设以及实现过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薛新华.中职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法[J].牡丹,2018(5Z):126-127.
[2]马敬良.高中历史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原因和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11):11-13.
(作者单位:白银市育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