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生命都是奇迹

2020-11-13钱林子

艺海 2020年9期
关键词:音乐剧童话

钱林子

〔摘 要〕2019年第八届琴台音乐节期间,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演了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该剧丰满的故事内容,曲折而近似魔幻的情节,个性化十足的词曲创作,优秀的演员阵容,精良的舞美制作,成功的商业包装,尤其是那个双手叉腰、昂首挺胸的小女孩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关键词〕琴臺音乐节;音乐剧;玛蒂尔达;童话

生命的孕育,无疑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事,生命有了延续,世界才有希望。每一个小生命,都应该是父母的心肝宝贝,都被赋予太多的期待来到这个世界,但这种原生家庭的幸运并没有降临在马蒂尔达这个聪明又神奇的小女孩身上。原来,并非只有成人世界才会有苦恼,充斥在成人世界里的霸权、欺凌,在孩子的世界里也会如恶梦降临。

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出品,改编自罗尔德·达尔同名儿童文学作品的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马蒂尔达》,给我们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惊喜:丰满的故事内容,曲折而近似魔幻的情节,个性化十足的词曲创作,优秀的演员阵容,精良的舞美制作,成功的商业包装,尤其是那个双手叉腰、昂首挺胸的小女孩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马蒂尔达与庸俗的父母和草包哥哥截然不同,因此她成为父母眼中的“怪胎”。无人交流的马蒂尔达只能与书本为伴,通过阅读,她能与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作家对话,那些书中的人物,走进她的心田,成为她的伙伴。得不到父母的认同,缺失家庭温暖,面对恶毒的校长,她在黑暗中孤军奋战,渴望得到拯救、庇护,直到遇见善良的蜜糖老师,两个孤独的灵魂这才有缘融合,直至惺惺相惜、相濡以泽。

剧中人物设计黑白分明,采用了传统的善即是善、恶即是恶的极端创作手法,符合一般童话故事的创作规律。

父亲是个奸商,深受重男轻女思想侵蚀,趋炎附势、欺软怕硬,信奉读书无用论。他的口头禅“电视越大,这个人就越聪明”,让人联想到当下的“低头一族”,看似海量的知识信息都能透过一部小小的手机掌握,殊不知,大量文化垃圾为了博取眼球,千方百计、无孔不入,渗透进人们的脑袋,造就一个个像玛蒂尔达哥哥那样的废柴。

母亲热爱伦巴,看似时尚,实质自私自利,用浮夸的打扮来掩饰自己的粗鄙无知,她对蜜糖老师唱出“你选择了书本,我选择了外表” 这句大实话,也说出了一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实,引发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思考。

川奇布校长是个典型的反派形象,外形设计得像个卡通人物,集滑稽与恐怖于一身。该角色由男演员反串饰演更增添了喜剧感,那高大丑陋的身材跳起芭蕾舞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但如果透过这种可笑的现象看本质,便会让人细思极恐,此人的内心世界与其校长身份完全相悖,她崇尚暴力,痛恨小孩,是个偏执狂,她心地肮脏,外表冠冕堂皇,处处将规则挂在嘴上,讽刺的是什么规则全由她说了算。如今的媒体上,有人在质疑父母的资格,即“最可怕的是做父母不用经过考试”,那老师呢?发人深省。

蜜糖老师,温柔善良,外表柔弱,实则内心强大,拥有悲惨身世的她并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所击垮,依然坚强而不失尊严地活着,心中始终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得知玛蒂尔达的遭遇后,她渴望给予关爱,虽然她踌躇不决,内心斗争强烈,但还是挺身而出,最终通过彼此的相互救赎,两人都获得成长和勇气,赢回本该属于她的亲情回忆和财富。

在这个畸形的家庭中,玛蒂尔达并没有活成她父母所期望的样子,她聪明、勇敢,富有正义感,她不甘于命运的不公,拥有突破一切条条框框的勇气,在她的脑子里,没有什么“尽人事,听天命”之类的教条,她确信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我的命运由我做主。在这个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独立女性的光辉,面对父母喋喋不休的恶语相向,最心爱的书本被一次次撕毁,不断受伤又不断进行自我安慰与自我救赎,灵魂深处依然无比强大,冲出环境和命运束缚的决心指引她在风暴中乘风破浪。她所拥有的超能力是真实的超能力吗?笔者认为她的超能力就是智慧、知识和勇气,这是每个孩子身上最单纯的天性,作者用这种魔幻的处理手法,提炼了孩子天性中最珍贵的精华,因此让人感到合理,或许作者是想借此给人以安慰,生活并没有残酷到失去希望。尽管剧情最后不免落入俗套,由悲剧转变为观众期盼的温暖结局,善恶有报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并不存在,但童话故事的魅力就在于此,人人都希望故事有个美好的结尾。

不同于原著和电影版本,戏中戏的设定将这部作品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为该剧增加了一个空间,现实与虚构的交织让剧情更加充实。随着人物冲突的加剧,故事发展也逐渐走向阴暗,皮影戏式的呈现方式令人毛骨悚然,本以为是玛蒂尔达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想到最后竟与蜜糖老师和校长的背景重叠,这才让人恍然大悟,从头回忆,原来剧情开始早有伏笔,由此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精致,人物因此更加丰满。

该剧的舞美设计完美契合作品气质和内核,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马赛克式的积木方块和顶天立地的书架构成了舞台背景,精准的灯光定位、道具运用和舞台调度,营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空间,布景里隐藏着无数个秘密机关,躲在舞台下的升降课桌椅、背景后的滑梯、消失的蛋糕、从天而降的秋千、旋转的台阶,形形色色,不仅仅存在于舞台,还展现在歌词、剧情和每一个细节里,就像彩蛋一样等待你去发现,永远给人新鲜感,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它又会发生什么,一波三折,让观众惊喜连接着惊喜。

《School Song》这首歌堪称词曲、表演、舞美和灯光的完美集结,26个英文字母巧妙地融入歌词,积木式的道具设计饱含童趣,营造了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每一束灯光都用得恰到好处,舞蹈演员间的配合与对道具的运用严丝合缝,让人看得目瞪口呆。《When I Grow Up》讲述了孩子们对长大的无限憧憬,令人潸然泪下,演员们从背景后的滑梯上滑下,悠长的秋千荡向观众席,仿佛飘荡到每一个观众的童年,让人感慨万千。《My House》中蜜糖老师的独白无不让人动容,与父亲跨越时空的对唱充满了温情,也揭示了玛蒂尔达所讲故事的真相。《Revolting Children》这一段“燃”爆了,没想到孩子们的抗争那么振奋人心。演员的表演充满感染力,尤其是小演员们,演技的成熟度和唱功的稳定程度令人惊叹。

幕间有一段玛蒂尔达父亲向观众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互动,让人记忆犹新。在此引用该剧原作者罗尔德·达尔的一段话:“我热衷于教孩子们学会读书,使他们对书感到惬意而不是畏惧。书不应该让人感到畏惧,而应该有趣、令人兴奋、奇妙无比,养成读书的习惯会让人受益无穷。”从玛蒂尔达吊足图书管理员胃口,即所谓“断更”的剧情设计看来,该剧完美领会了作者的思想,因而采取这种方式来激发观众享受阅读的乐趣。

很难想象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它远远超出了儿童剧的范畴,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不尽相同,感受也有区别,在剧场内能不断听到孩子们的笑声,演员使用夸张肢体语言的表演方式确实让人捧腹,还有一些为方便中国观众理解而精心设计的台词和歌词翻译别具一格,幽默尽显。在孩子们眼里,舞台上也许只有坏人好人之分,该剧折射出的现实意义,对于他们来说还无法领会,但在成人眼里,你也许会发现个人的情感经历,从中找到认同。笔者也为一些观众的评论感到悲哀,譬如“此剧过于玄幻而不切实際,剧情幼稚浅薄”。幻想本就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体裁的作品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故事中所描述的事实,就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在童话世界中,人们完全可以超越时空约束,大胆想象,大胆憧憬,把它当作一扇遥望美好的窗。

此剧让人仿佛品尝了一杯混合果汁,童趣、暗黑、魔幻等元素交融相织,多种风味搭配合理,回味深长。内容看似浅显易懂,实质并不幼稚,尽管是童话,但却有着强烈的带入感,让人时而捧腹,时而落泪,时而惊悚,时而温暖。

好的童话故事从来不只是写给儿童看的。世界需要童话,孩子从中获得快乐,成人获得启示,对童话的信任度越高,感受幸福的能力就越强。看到剧中孩子们天真、调皮又努力的模样,谁不怀念童年时光,再看看蜜糖老师,是不是挺像那个渺小胆怯的自己。我们长大了,变得越来越有力气,可内心却不如孩子勇敢。在人生这条路上,没有谁能替你选择,人生的谜题,还得靠自己去解答。我们无法拥有马蒂尔达的天才头脑和魔法,但至少可以像蜜糖老师那样鼓起勇气,有时候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引领自己抬手叩响那一道道关在面前的门,不论门后等待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是好的也好,是坏的也罢,人生的意义不就是一场体验吗?不问来路,但问归处。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双手叉腰昂起头,勇敢、自信一点。

因为你就是奇迹!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音乐剧童话
午夜童话镇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