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2020-11-13郭春旭
郭春旭
摘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方向,“研学旅行”这种教育形式也随之而来。研学旅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创造实践方面的能力,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本文对研学旅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研学旅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08
语文教学,不能总将过去的文化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如今的文化现状,激发其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因此,教师更要努力让学生在语文的引导下,对中国文化有更清楚的认识。但现如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有所欠缺,学生只能从固定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因此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一、研学旅行的重要性
研学旅行吸取了构建主义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研学旅行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可以以本地的乡土人情或者城市文化为研究的对象,这样的研学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研学旅行主要是通过群体的活动进行的,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相互沟通和学习,在互相沟通中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言语的经验,发展语言素养。传统的语文课堂比较正式和严肃,但是研学旅行是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学习语文,不仅对语文核心素养有帮助,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研学旅行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语言应用未展开。学生不敢表达,参加研学旅行的初中学生需要从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向互相交流探讨的学习方法转变。但是,由于思维模式的转变比较困难,在研学旅行的开展中,教师不会像小学语文课堂一样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学生需要自己探索知识,而在没有教师陪伴和引导下,他们排斥交流,不敢表达自己。“春季研学旅行”的时候,学生和教师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教师在此时可以开展背诵《钱塘湖春行》这一学习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近白居易,感受大自然春天别样的风光。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背诵古诗,并对诗中西湖早春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有的学生因为不敢表达,或者某种原因不能将整首诗背诵下来,教师对没有很好表达自己的学生进行批评,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对研学旅行产生抵抗的心理。
2.思维发展有待提升。研学旅行是一个集体的活动,由于初中生的心理不是很成熟,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面对相同的场景和事物,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不同的观点。在研学旅行的环境下,有的学生为了和他人看不起相同,就压抑了自己脑中的想法和观点,按照其他人的思维去分析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也就没有办法获取,这样学生不仅不能发展自己的思维,甚至还丢掉了思维能力。
3.缺乏审美鉴赏能力。“春季研学旅行”的研学时间和地点都是学校和教师提前安排好的,在学生的心中认为教师是非常权威的,于是对教师做出的决定和见解都全盘接受。因此,在活动开始前就会形成一种暗示:去参观的地方非常壮观美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受的是教师认为美丽的地方,而不是通过自己的鉴赏而感觉到的美丽。学生跟随已经設定好的路线去看、去欣赏,鉴赏美的能力仍然缺乏。
三、研学旅行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1.培养表达能力,感受语言的魅力。语言源于生活,学生通过日常的人际交往来学习语言。研学旅行活动就是要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言语经验。在学生游历湖光山色的时候,可以在船上和船家交流,并且认真倾听他们说话语调的变化,可以接触到平时听不到的语言,感受水乡农家的乡土风情。体验了大自然的乡土风情后,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地分析自己的感受。在这期间,学生的思维火花经过碰撞后,语言的表达能力又有了提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畅想发展思维品质。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研学旅行中可以让学生应用自己的思维自主解决问题。春季研学旅行,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脚步来到故宫博物馆,教师可借此讲解《故宫博物院》一文,作者运用空间顺序描述了故宫规模的宏大壮丽,并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怎样进行游览的,让学生在大脑中畅想出一个自己的路线图,根据学生大脑不同思维的想象对故宫博物馆进行游览,游览过后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路线图,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学习讨论中来,在活动中无形之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思维。
3.提高品鉴审美能力。在研学旅行中不只是游玩,它可以通过进行户外活动发展学生的意志和素养。在暑期自由行研学中,教师为学生选择了去观看中国石拱桥的代表“赵州桥”,它的设计结构坚固,桥洞不是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大拱两肩上各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点。学生在观看设计拱桥的细节后,可以自己在图纸上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通过对赵州桥外形的回忆,加上自己对美的理解,设计出自己觉得满意的拱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独创思维,还会慢慢丢掉学生在课堂上的拘束和漠不关心,开始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发现美和鉴赏美之后,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属于自己的美。
总之,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越来越明显。而研学旅行是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旅行的途中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语文教师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更加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旅行中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秋蓉.浅谈研学旅行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学周刊,2018(28).
[2]崔晓琳,荣华萍.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威海市锦华小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9).
[3]王雪.研学旅行发展的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6).
(作者单位:湖北省当阳市半月初级中学4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