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
2020-11-13赵小敏刘亚琴
赵小敏 刘亚琴
摘要:中国红色文学作品蕴含政治导向功能、思想引领功能和情感升华功能,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缺乏文化自信、红色经典文学传播平台局限和国内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等原因,红色经典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我们要通过增强对红色经典文学的文化自信、提高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搭建红色文学作品自媒体传播平台和引导受教育者对红色经典文学阅读的常态化的路径,发挥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多元文化价值冲击的当前,构建红色文化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将红色基因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对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一、中国红色文学作品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吸收借鉴先进文化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产物。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价值追求。”中国红色文学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凝练而成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具有政治导向、思想引领、情感升华等功能。
(一)政治导向功能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根植于中国革命战争的真实历史事件,经过文学艺术的加工与升华而形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为信仰而牺牲的理想信念……其产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带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识形态,在革命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与实践的各个时期起到了重要政治导向功能。
(二)思想引领功能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缩影,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与精神血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中国红色文学作品讲述了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带领人民突破敌军的层层封锁,“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爬雪山”“過草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同时一个个鲜活的革命先烈:如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舍生炸碉堡的董存瑞、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等通过红色经典文学展现出来为人民传颂,他们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引领中国人民思想觉醒。
(三)情感升华功能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一个个革命英雄的故事通过文学艺术形式表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情感张力。例如《红岩》所写的江姐被刑讯逼供仍拒绝交代的片段,“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江姐的身影消失了…‘现在愿意说了吗魔影狂乱地乱动着,‘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经过文学艺术的表达,江姐视死如归、蔑视敌人的革命者形象呼之欲出,更容易引起共鸣,达到情感的升华。
二、中国红色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对红色文化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直接决定社会成员对现存社会制度的认同以及个体的行为取向, 不仅关系社会成员的品质塑造与人格健全, 更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当前中国红色文学作品渐受冷遇,自觉自愿去阅读的受教育者越来越少,找准“病因”才能更好“对症下药”。
(一)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缺乏文化自信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经济繁荣生活条件优渥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一方面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多表现为理想信念淡薄,对自我缺乏明确清晰的人生规划;缺乏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毫无抵抗之力,一味崇洋媚外,追逐“潮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和认同等,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红色经典文学传播平台局限
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前社会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网络媒体已占领传播高地,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角斗场”。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惯有模式的影响,红色经典文学的传播仍以文本阅读、教师讲授等灌输式教育为主,利用新兴自媒体公众平台传播中国红色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尚未被有效挖掘,个别高校虽然也注册了教育平台公众号,无奈却缺乏持续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多“门庭冷落”,更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三)国内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西方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糟粕涌入我国,如“历史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等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最典型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它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总而言之,历史虚无主义否认中国近现代史革命历程的真实性,从根本上歪曲红色经典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抹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严重引发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在致使人们对红色经典文学出现认同危机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三、红色经典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路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时期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孕育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之结晶的红色文化,在文学前辈呕心沥血中书写了中国红色文学作品,需要在新时代用实际行动去传承。唯有不断创新红色经典文学育人的现实路径,才能更好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增强对红色经典文学的文化自信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凝练和升华,不可否认,其精神内核在当代依然能够为人们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观念提供正确指引。然而受生活时代、人生阅历差异的影响,不同群体对中国红色文学作品的认同与情感也各不相同。生活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民众,由于亲历或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苦难辉煌,透彻了解中国红色文学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更能引发共鸣;然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物质条件充裕,红色经典文学中蕴含的核心价值取向面对认同危机。对红色经典文学认同的缺失不仅使受教育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如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正因如此,当下国家、社会和个体在思想意识层面应充分认识中国红色文学作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对一些试图解构红色经典文学所蕴含的崇高革命精神的文化现象进行抵制,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等恶意消解红色经典文学意识形态的思想言论进行有力批判,不断增强红色经典文学文化认同与自信。
(二)提高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的弘扬与传承,需要思想政治受教育者媒介素养的提高。当前西方国家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文化相互交融为契机,大力鼓吹西方核心意识形态,对中国红色文学作品传播极为不利,加之,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青年学子扩展认知、了解世界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信息污染,极大影响了青年学子对信息的获取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开展相应的媒介素养提升课程,帮助青年学子提升自主甄别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对媒介信息进行自觉批判吸收。青年学子只有具备了信息解读、分析、批判的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成为中国红色文学作品的传播者,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三)搭建红色文学作品自媒体传播平台
为更好发挥中国红色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自媒体迅猛发展中,争夺弘扬中国红色文學作品价值追求与革命精神的话语权,必须要积极创新拓展中国红色文学作品传播依托载体,搭建行之有效的自媒体传播平台。如建立红色经典文学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将红色经典文学中蕴含的革命理想、革命情怀、革命精神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给青年学子,在潜移默化中“讲好中国故事”,全方位扩大中国红色文学作品的影响力。然而,要切实有效抢占自媒体传播平台这一宣传教育阵地,要寻求技术方面的突破和表达方式的转变,以中国红色文学作品生动性、趣味性、感染力的多元表达方式传递红色经典文学之声。除此之外,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及时关注红色经典文学自媒体传播平台受众的点评和需求,加强交流、有序互动,加强红色经典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引导受教育者红色经典文学阅读常态化
首先,教育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适当穿插红色经典故事,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主动推荐一些红色经典著作,如《红岩》、《红旗渠》、《长征》等;其次,要重视隐性教育,构建蕴含红色基因的优秀校园文化,可在校园内适当张贴红色经典著作中的精彩故事片段或展览一些红色革命图片。最后,学校应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红色经典著作阅读环境,一方面可开辟朗读亭,为读者提供精选红色文学经典片段。同时,在革命纪念日,积极组织红色经典文学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只有通过阅读红色经典文学著作,才能更直观生动的让读者从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中,体味优秀的革命精神,带给读者心灵震撼、思想共鸣的同时,指导其价值追求与行为选择。
基金项目:遵义医科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2018 年度思政专项课题“新媒体时代遵义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编号:SZZX2018-5)。
参考文献:
[1]罗广斌、杨益言,红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
[2]李懋君,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4),P123.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