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共享思想的理论特征及践行思考

2020-11-13边拥护

公关世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消费需求居民收入系统性

边拥护

摘要:共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性研究习近平共享思想及其践行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习近平共享思想的理论发展及特征、实践演绎及特征、践行的当前思考三方面,对习近平共享思想及其践行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习近平 共享思想 系统性 居民收入 消费需求

一、习近平共享思想的理论发展及特征

(一)习近平共享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的升华

习近平共享思想主要来源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国传统共享理念;二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共享思想。

习近平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中国传统共享思想,必然深刻影响习近平共享思想的形成发展。比如,习近平谈及公平共享改革成果时强调:公平均衡是中华民族始终传承的基因。“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再比如,习近平谈到共建才能共享时,明确指出:“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所有这些引经据典的具体论述,既是对中国古代“不患贫而患不均”等共享思想的继承发展,也表明了习近平共享思想的一大来源就是中国传统共享理念。

马克思主义终极目标即是共享。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共享,故最终必然为能实现共享的社会所代替。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视党的根本宗旨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强调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均体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共享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观,强调社会主义应消除兩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胡锦涛也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各自的共享思想。三个代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其实质均是成果共享。

习近平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再次重新对共享的内涵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共享思想。

从十八大界定“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到“中国梦”理论的提出,是习近平共享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总体上看是从理论方面强调全民共享。

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依法治国;从共享发展理念明确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全面从严治党到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断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时期是习近平共享思想不断完善深化成熟时期,表明习近平共享思想不再局限于全民共享,也具有了共建共享、全面共享、渐进共享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的升华。

(二)习近平共享思想具有系统性特征

习近平共享思想继承中国传统共享理念,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思想,具有理论逻辑严密的系统性特征。

1.共建共享系习近平共享思想之精髓

共享无疑以成果为前提,但成果如何取得,显然是要依靠劳动创造。

深谙此逻辑的习近平明确指出:落实共享发展首先就是要把“蛋糕”做大。要共享“蛋糕”,就必须先共建“蛋糕”。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这一切充分表明了“共建共享”是习近平共享思想的精髓。

2.全民公平共享构成习近平共享思想之核心

共享既体现全民性,也强调公平性。不劳而获背离共享要义,劳而不获、劳而少获、劳而多获,也相悖共享旨义。现时,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个人收入分配失衡对共享的影响。所以习近平认为,落实共享发展不仅要做大“蛋糕”,同时还要分好。从理论层面不断深化其全民公平共享思想。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及“中国梦”理论,直接体现习近平全民公平共享实质;

“四个全面”的提出,本质是调整不公平的物质利益关系,纠正分配失衡对共享的影响,直接彰显习近平全民公平共享思想;

共享理念明确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直接诠释习近平全民公平共享思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体现习近平对党的根本宗旨的坚持,体现其对党必须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理念的强化,也直接表明习近平全民公平共享思想;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阐述,是习近平对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刻把握,更是习近平全民公平共享思想的升华。

3.全面共享是习近平共享思想的重大要义

共享的内容不是恒定的,新时代,其内容和范围已发展到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的追求。正是因为如此,故习近平共享思想必然与时俱进,具有全面共享的特色。这从他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方面,并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归纳为“五位一体”就可清楚说明。

4.渐进共享组成习近平共享思想的重要特征

诚然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必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当前要想实现完全的全民共享是不切实际的。故习近平共享思想的重大特征就表现为渐进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这是习近平明确强调的。

共建共享、全民公平共享、全面共享、渐进共享完整组成了习近平共享思想体系,四大方面紧密联系,又互相依存,深刻表明了习近平共享思想内在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二、习近平共享思想的实践演绎及特征

习近平共享思想从实践演绎分析,最主要的表现有两大特征:一是同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二是践行的坚定性和持续性。

(一)习近平共享思想的实践演绎同理论指导高度契合

1.从习近平共享思想的精髓—共建共享分析

共建是共享的先决条件。习近平以其共建共享理论为指导积极践行。

首先,全民实干奠定共建共享的基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用众人之力无不胜也”。这是习近平的深刻意识。为此,他大力号召“领导干部俯下身子干,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干”。正是万众一心,大干快上,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取得了良好发展。

其次,高质量发展的践行有力推动共建共享。全民实干不是蛮干而是巧干,高质量发展就是解决如何实干的钥匙。自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各地在实践中都积极践行。在创新发展方面,积极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在促进内需方面,积极改善营商环境扩大投资需求;尽力提升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一带一路”的践行促进共建共享。“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千道并行而不相悖”,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如何实现全人类共建共享指明了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普遍参与其中,而“一带一路”建设恰恰就是连接各国的重要纽带,是直接促进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参与国基础设施进步的同时,也增加了国内企业的效益。如此良性循环,最终无疑有助于共建共享的实现,也表明了习近平共建共享实践同理论相吻合。

2.从习近平共享思想的核心—全民公平共享分析

经济社会成果全民公平共享,有两大基础:其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其二是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性。

首先,从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看,习近平在实践中积极推进。

第一,在经济制度上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公平分配奠定所有制基础;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始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直接保持分配公平性;在经济体制上积极推进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改进政府职能,为公平分配提供体制性保障。

第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重新调整各方利益关系方面,效果逐步显现;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对于治理各种不当收入尤其是腐败收入效果明显,大大加快了公平分配步伐。

其次,从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性看。对资源占有少或劳动能力弱的群体进行扶持,是全民公平共享的又一重要标志。为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国家大力推进扶贫攻坚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取得了实质性效果。我国实行免费医疗政策,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充分展露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3.从习近平共享思想的重大要义—全面共享分析

全面共享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的全方位享受。从实践看,习近平的这一共享思想不断得到强化。

在政治、社会、文化层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落实,使整个政治生态逐步趋于良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大力开展,大大净化了社会风气,缓解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稳定和谐问题;国家多渠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成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们不仅及时汲取了优秀文化营养,也自觉地抵制了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

在经济层面。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人们收入的稳步增长,大大推动了消费水平的提升,不仅消费总量逐步增加,消费构成也稳步升级。各种精神层面消费的权重不断加大,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2019年平均下降到28.2%,其中城镇为27.6%,农村为30.0%。

在生态层面。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近年来已成为共识。各地全方位纷纷践行生态环境保护。

4.从习近平共享思想的重要特征—渐进共享分析

渐进共享是从中国现有的分配体制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实际出发的。其一是表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渐进性,其二是说明最终目标是收入分配公平均衡,实现全民共享。

从实践看,渐进共享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的貫彻落实。第一,调整现有的分配政策,使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遏制超高收入群体收入。国家抑制国有企业高层和影星的非公平超高收入就是践行渐进共享。第二,逐步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缩小各区域差距。对此,中央不仅从国家层面积极推动中西部发展,而且中西部各地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追赶超越计划并积极践行。

(二)习近平共享思想的践行具有坚定性和持续性特征

坚定性、持之以恒性是习近平个人的重要品格。一种理论只要是正确的,他都会始终坚持并坚定践行。

共享离不开发展的基础。深谙此理的习近平始终继承发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不仅坚定的启动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扫清体制性障碍,并面对各种阻力,持续推进,而且每年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时布置安排年度经济发展重点。

共享需要公平分配。扫除腐败收入,是割除分配不公毒瘤的重点。对此,习近平不仅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定惩治腐败,而且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高度始终对腐败分子保持高压态势。充分证明了习近平践行共享的坚定性和持续性。

共享需要生态系统良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习近平在其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后,就一直坚定的践行。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来陕考察时,首站就直奔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对巍巍秦岭,他再次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陕西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必须汲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已是重大国策,必须坚定而持续的践行。

共享需要全国发展相对均衡。践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无疑是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但消除东西部发展差距,各省内部各地市之间的差距,不可能一蹴而就。故正视发展不平衡,逐步缩小差距才是我们切实可行的目标。这就要求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具有坚定性和持续性。事实上,当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出时,就意味着中央已做好了坚定而持续的化解矛盾的决心。

三、习近平共享思想践行的当前思考

习近平共享思想在实践中虽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依然存在严峻挑战。故如何更好的践行习近平共享思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当前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两大问题尤为重要。

(一)正视分配失衡现象,严防收入差距扩大

居民收入多少,分配是否公平,是体现共享程度的关键。当前,分配不公,居民收入严重失衡依然是直接影响共享的最大因素。

1.从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我们的现行分配政策,但必须承认现阶段我们还没有实现完全的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不合理收入以及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由此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并没有实质性得到改善。

《2019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底,中国大陆地区拥有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已达198万户,这还是明面的数据,许多非法化超高收入不包含在内。与之相对应的是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8228元。正是这种畸形的收入差距存在,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一直依然处在高位。2014年0.469,2015年0.462, 2016年0.465,2017年0.467。

即使单从普通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分析,也存在着公职人员同无固定职业人群的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同行业人群收入差距……

不同群体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本来就直接影响共享发展。而我们一些富裕阶层又把资产大量移往国外,这反过来又影响国内经济增速,进而间接影响共享发展。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世界形势不稳定,我国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由此不仅一些工厂工人、农民工的收入受到限制,而且许多服务行业从业者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故如何严防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是国家和各地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缩小不同居民群体收入差距,关键在于践行公平分配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我们必须重视流动劳动和物化劳动在收入中的占比,尽力实现按劳分配;正确衡量不同生产要素的贡献,保证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公平性。同时坚决取缔不合理收入,遏制腐败收入,这是常态下消除分配不公的核心。能否做到这点,各级领导的担当精神至关重要。

其次,这是当前非常时期,增加普通居民,尤其是城市中一些“停滞过剩人口”收入的重点。

2.从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首先,从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看。当前,东部地区在市场规律下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致使与西部地区的差距拉升。2019年,广东GDP107671.07亿元,但西藏仅为1697.82亿。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现行个人收入分配体制下,居民收入自然存在差距。2019年,上海、北京、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69442元,67756元,49899元。而甘肃、西藏、贵州则分别为19139元,19501元,20397元。

化解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矛盾,关键取决于落后地区的追赶超越能力。发达地区不会停滞不前,要想缩小差距,西部地区唯一途径是:以国家正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为契机,组建出真正以民为本的领导班子,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其次,从省域内居民收入差距看。现阶段省域内各地市之间因多种因素影响,居民收入差距也较为显著。以陕西省为例,2019年西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50元,商洛仅为25503元。

省域内各地市居民收入差距客观存在,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依然是:落后地市是否具有追赶超越的坚定性和持续性。

(二)强化消费基础性作用,谨防消费需求萎缩

消费需求不仅直接体现共享程度,而且通过对经济的反作用间接进一步影响共享。所以它既是一种经济指标,也是衡量共享与否的重要標志。

近年来因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投资需求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升作用不可避免的受限,所以国家在“三架马车”中,已越来越凸显消费的作用。2018年、2019年消费贡献率已分别达到76.2%和57.8%。

目前,世界范围内又爆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的出口再次受到极大制约,故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作用不言自明,重视消费作用已是共识。但是,消费需求的形成,既取决于人们的实际需要,更受制于支付能力。需要正视的是,近年来,由于人们收入增速放缓,外加房价畸张,消费需求增速已呈现明显递减态势。2016、2017、2018、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总额增速分别为10.4%、10.2%、9.0%、8.0%。2019年同2010年相比,增速已减少了10.3%。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又下降了19%,而且经济平稳后,消费需求并没有出现报复性反弹。此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普通居民的支付能力有限。

保持消费需求稳步提升,除了常态化保证人们收入增加外,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件事。

1.稳就业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而就业是民生之本。虽然我国近年来就业持续增加,但并没有实现充分就业。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比2018年还少增加了9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依然有3.62%。特别是今年以来,许多外贸企业、服务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巨大影响,从而使大量原本可就业的岗位消失。另一方面,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又达到了874万的新高,所以,就业形势之严峻,不言自明。

没有稳定的就业,就没有收入的增长,也就没有消费需求的提升。稳定就业,从国内分析,取决于中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能否快速拉升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国际分析,取决于我国出口能否恢复正常,外贸企业能否重新吸纳大量就业者。从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态度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持续性分析,当前稳就业的重点应放在内需型企业、服务业、自主就业等领域。

2.穩物价

物价涨落牵涉民众的直接利益,也关乎经济的平稳运行。去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有了明显上升。201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11月、12月环比连续上涨4.5%。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更是大涨了14.5%,而农产品恰恰又是人们最基本的必需品。2020年1月和2月,因食品价格的冲击,CPI同比分别上涨5.4%和5.2%;3月物价同比依然维持在4.3%的高位。

纸币流通条件下,势必存在通货膨胀。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流通中的货币量肯定会增加。但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合理限度,则会直接使普通消费者实际收入大大缩水,进而影响消费需求提升。

稳定物价,从供求关系看,目前最重要的是增加农产品的供给;从货币流通规律看,目前最重要的是平衡好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其既能保证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又能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3.稳房价

房价畸高,严重脱离居民收入,是中国目前的客观实际。本来人们建造房子是享用其使用价值。但近年来在我国房子的第一属性却成了价值增值的工具,致使房价不断跃升。结果是一方面是普通居民买不起,大量房屋空置;另一方面是社会大量资金聚集于房地产,影响其它实体产业发展。

居有定所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也是践行习近平共享思想的基本要求。畸形的房价,侵蚀勤劳致富理念,加深分配秩序混乱。而且因房价居民负债率跃升已实际严重影响了消费需求提升。

稳定房价,首先,从理论上要形成共识:高房价对中国崛起具有严重危害性。第一,大国之间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不是房地产的竞争。高房价导致中国社会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必严重影响国家核心技术竞争力;第二,高房价以及炒房者的客观存在,使房屋长期处在流通领域,不能及时进入最终消费,不仅影响社会资金快速进入生产领域,创造新的财富,而且大量活劳动所物化的房屋,有可能因其使用价值得不到利用,会成为无效劳动。

其次,从实践看,地方政府必须走出房地产快速提振经济和财政收入的惯性思维,真正认识到维护高房价是饮鸩止渴,认真落实“房住不炒”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陕西省及各地市近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全国各省份近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猜你喜欢

消费需求居民收入系统性
全面系统性护理在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及消费习惯转变
重视高中物理复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
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
浅析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对策
我国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非线性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