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免疫的基石
2020-11-13张琳
张琳
母乳能增强婴儿免疫功能
母乳喂养,不仅能给宝宝最营养、最容易吸收的营养素,促进婴儿口腔发育,增进母婴感情,还提供给宝宝生命早期的免疫物质,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还能预防成年期的代谢性疾病。
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使婴儿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抵抗外来致病菌的侵扰,增强婴儿免疫系统功能。因此,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容易生病。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多种酶、抗体、促生长因子以及其他珍贵成分,可帮助宝宝预防多种疾病,如中耳炎、过敏、呕吐、腹泻、肺炎、哮喘、细支气管炎、腦膜炎等。
如何判断宝宝母乳摄入足够
1.观察婴儿吸吮的动作:婴儿自己放开乳房,表情满足且有睡意,表明乳汁摄入充足。
2.观察婴儿的增长体重:新生儿出生后7~10天内体重应恢复至出生体重,此后体重持续增加,满月时增长600克及以上。
3.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观察婴儿尿、便的次数及颜色。婴儿的排尿和排便情况良好,说明婴儿摄入了足够的母乳。婴儿尿量与年龄有关,生后第1天尿量较少;随着母乳摄入的增加,婴儿尿量逐渐增加。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平均每小时每千克体重少于0.5~1.0 毫升),且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4.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宝宝出生后24~48小时,即排出墨绿色的胎粪。3~4天后大便颜色应从墨绿色逐渐变为棕色或黄色。粪便转黄时间3~15天。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1.6~8.5次/天,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5.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10%时,应警惕可能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摄入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
6.注意母亲乳房:喂哺前乳房饱满,喂哺后变软,说明婴儿吃到了母乳。如果喂哺过程中乳房一直充盈饱满,说明婴儿吸吮无效。
母乳喂养须注意
母亲不要在婴儿停止吸吮但未离开乳房前,将乳房从婴儿口中拔出或换另一侧乳房,这样可能导致婴儿不能得到充足的母乳,频繁饥饿。
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乳母过多补充液体不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母亲应直接乳房喂养宝宝,在不能及时哺乳时,可泵出乳汁短期(不超过72小时)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不超过3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
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不足时,应分析母亲与婴儿双方的原因,必要时到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新生儿科咨询。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