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在线教学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从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谈起

2020-11-13周玥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教师

周玥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2249)

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全国乃至世界各大高校均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被迫”全面推行网络授课,客观上将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主流——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向全面、快速、高效的发展时期。在这场教学方式变革浪潮中,高校在线教学实施的效果、面临的困惑以及未来的走向成为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亦是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现实问题。本文以疫情期间作者所在学校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在线教学的基本数据及基本情况为实例,聚焦未来在线教学改革主题,分析在线教学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情况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于2020年2月24日正式开学,本科教学如期在线开展,截止到第8个教学周(学期过半),开课门数占2019-2020学年计划开课门数的81%,在线授课人数达全校专任教师的70%,参与在线学习学生人数达全校本科生的89%。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参与学校本科在线教学的基数较大,课程运行状况及师生教学反馈可以反映出整个学校本科在线教学基本情况。

图1 在线教学平台使用分布情况

(一)平台使用情况

学校在线教学采用学校定制版第三方教学管理平台——中国政法大学定制版学习通。该平台于2018年建设并完成与校内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在学校师生中有较好的使用基础。该平台实时读取学校排选课数据,师生可以该平台为集结联系点在线上完成社交互动。在此基础上,学校鼓励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自由选取教育部公布的支持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商用平台进行教学。

通过上页图1可见,除定制版“学习通”教学平台外,学校教师还使用了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中国大学慕课等软件或平台进行线上授课。

(二)在线教学活动数据分析

在线教学产生并存储了大量客观的线上数据,可供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教学决策。中国政法大学实施线上教学过程中有85%的课程均使用定制版“学习通”教学软件,存储的数据基本能够反映学校线上教学活动情况,如下表1所示。

通过前八周教学活动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第一,从平台师生访问次数可以看出,师生在渐进式了解、选择多种授课平台,最终确定合适的教学渠道;第二,教师积极认真备课,在线上授课过程中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第三,任务点完成、课堂讨论两项课堂活动均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活跃度,在线授课互动性及学习完成率较好;第四,发通知、组织签到活动数一直呈现递增趋势,体现在线教学在辅助教师实施课堂管理上的优越性;第五,教师直播授课数量逐渐减少。

(三)在线教学效果分析

除统计每周在线教学数据外,中国政法大学每周发布本科在线教学工作简报、分期发布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简报(包含督导查课质量反馈)、定期填报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调查问卷并收集反馈报告。通过这些报告和数据可以看出,在线教学有其显著优点,同时也存在若干不足。

表1 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学习通教学活动数据(前八周)

1.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在线教学表现出诸多优点。首先,疫情期间本科教学能够正常实施正是在线教学具有突破时空界限优点的集中体现,学校师生可以在线上随时开展教学活动。其次,直播回放、录播功能有利于学生反复学习、自主安排学习重点,有助于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课程内容。在教育部反馈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为“问卷”)中,最为学生所认可的是“录播”功能,有90.33%的同学赞同录播功能有助于学习。再次,在线教学有助于收集学情数据,指导师生学习、辅助教学管理者决策。

2.在线教学也反映出一些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第一,教师无法“面对面”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影响教学效果。问卷显示,57.89%的教师“无法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还有37.97%的教师反馈“因为无法直面学生,教学状态受到影响”,这两项成为学校教师在线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说明习惯了传统课堂的师生还不适应虚拟空间的互动,线上教学数据反馈还不能代替传统课堂的感官体验。第二,网络不流畅,网络负载压力大,无法有力支撑在线教学工作。问卷显示37.97%的教师认为“网络问题”影响线上教学,在直播或资料上传过程中的网络卡顿现象无法绝对避免,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问卷显示,该问题与“缺少真实互动”并列成为教师反馈的在线教学的两大困境。第三,学生适应性差,在线学习挑战难度大。通过学生线上座谈、邮箱收集意见、二级学院意见反馈等方式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适应在线学习。具体表现为不适应部分老师的授课方式,对于在线互动频繁的教学要求不适应;部分学生感到在线学习较以往线下学习使用时间长、作业量大,学业挑战度增加。

根据问卷显示,只有13.35%的教师和14.88%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结合以上综合分析可见,在线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师生接受程度仍待提升,教学效果有待加强。

二、高校在线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观念问题

教师如何认识在线教学直接决定教学改革推行的效率和质量。尽管大多数高校近些年来在教学改革方面均对在线教学有所侧重,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在线教学仍持观望、怀疑态度。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此次疫情迫使教师“被动”接受在线授课,尽管已经改变了一些教师的观念和看法,但真正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师还不多,真正充分了解、学习、探索在线授课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拓荒者”数量有限。如何让教师了解并认识在线授课的发展脉络、改革灵魂、深刻内涵、发展趋势,转变教师对于在线教学的看法,由怀疑、不接受转变为愿意尝试、深入探索是在线教学改革要走出的首要困境。

(二)教学平台问题

教学平台稳定性差、功能界面友好性不足、多平台数据无法流通等在技术支持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成为此次疫情期间师生反映最多的问题。目前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在内的大部分高校开展线上教学均使用第三方商用教学软件或平台,尽管这些平台在疫情期间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尽可能优质的支持和服务,但仍存在着不符合教学规律、不契合教学使用特点、使用友好性差等缺陷,另外网络负载能力不足、在线授课不顺畅等问题也令在线授课备受考验和煎熬。由于不同教师选择不同教学平台授课,学生还面临安装、熟悉、学习使用多种教学软件的问题,给学生学习造成一定困扰。而第三方平台之间信息无法共享互通、校内无法将工具资源集合等聚合类问题给用户使用、数据统计分析带来了困难。平台之间的壁垒引发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高校网络课学分认定问题,SPOC课程纳入学生总学分已经被大部分高校认可,但慕课的校际学分认定、标准、流程、质量控制等问题一直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则,这给在线课程“大规模、开放性”目标的实现造成了阻碍。

(三)学生适应性问题

在线教学必将带来一场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许多人以为“千禧一代”能够快速适应在线教学节奏,喜爱新型学习方式,然而通过学生问卷结果、在线座谈以及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不接受”“不喜爱”网络课。中国政法大学的调查显示仅有14.88%的学生认为在线授课效果相较传统教学更好。在北京市高校的调查问卷中这个数据亦得到验证,仅有17.83%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教学[1]。高校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法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和自我规划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放任了一部分学生应付式、应试型学习,而在线教学由于学习轨迹过程可记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随堂测验增加等原因,课程“挑战度”明显增加,学生感到负担突然加重,表现出对在线课程较差的适应度及其所带来的不认可。

三、在线教学改革推进策略

(一)重塑教师在线教学理念

促进教师重塑教学改革理念,学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二级学院等应当着力层层推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学校可以通过进阶式培训和以“线上教学”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示范性课堂建设、教学改革标杆树立等措施,帮助教师及时完成角色和职责的转换,让其认识到线上教学并不是线下教学的简单搬家,应推动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转变教师观念不仅仅是使教师“愿意尝试在线直播、在线互动授课”“学会使用网络教学软件”,而是要促使教师从思想上认同线上教学,主动来探寻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完成这一“脱胎换骨”的变化,核心是改变已经养成的“教学惯性”和“教学方法记忆”。这一过程的改变,显然不是“断崖式”的革命或突破,而是需要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这种改变不仅在国内是这样,在国外大学同样如此。2019年,美国新媒体联盟在其发布《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就把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作为中期困难来看待,而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2]。

(二)组建一支专业的在线课程研究团队

组建一支专业的最新教育理念研究团队(目前着眼于在线教学),对于学校在线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这支团队能够有效指导教师开展混合式学习和在线教学的教学实践。团队成员需了解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学校教学实际情况、信息化技术发展基本情况,从而开展混合学习的设计研究,制定具体的在线学习战略,研究多样化的混合学习设计策略,评估新兴教学模式效果,开展相关的教师培训。首先,这样的专业团队能够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前沿、明确的方向,给教师详尽的授课建议(包括准备工作、在线教学方法、技术工具、图书馆资源利用等)以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改革效率。其次,该团队通过科学评估建立健全线上教学相关制度。制度建立有助于规范教学改革方向、激发教师改革积极性、有效进行教学改革评估。制度应当明确建设管理标准,另在课酬、工作量、教育教学奖励、质量评估等方面出台或修订制度办法,全面支撑在线课程建设,从组织层面认可教师额外的付出和承诺的奖励系统会使教师在教授和创造高质量网络教学时更有信心和动力[3]。再次,该团队能够研究出一套适合在线教学的质量评价标准。

(三)解决信息化技术与教学需求的矛盾

目前的信息化教学仅是信息科学技术与教学的简单结合,并没有做到深度的结合,没有催生出我们期待的“化学”反应。信息技术只有深入教学改革,产生质变,我们才能说“互联网+教育”的价值有所展现。此次疫情期间,各个高校普遍反映了网速不稳定、视频不流畅、操作不友好等问题,除了网络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单纯科技因素外,教育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首先,对现有教学平台进行功能优化,根据学校教师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特点继续深挖优化平台功能,抓住易用性、功能性、安全性、大数据分析四个关键点提出需求,优化平台设计。其次,就现在教师使用的平台数据如何有效提取集合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多平台问题的具体工作方案,解决师生多头使用平台的困扰。这其中涉及到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等专业的计算机、数据、信息化问题。再次,智慧化学习环境的软硬件叠加式提升。目前已建成的智慧教室、将要改造的教学设备如何更好地与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更好地辅助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开展亦需要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出台方案并实施,为实现以网络教学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导的颠覆性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做好准备。

(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改革进程中学生是相对的被动者。教师应当通过在线教学的有效探索、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以更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更科学的教学组织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更恰当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构建线上课堂和线下学习的联系,以更灵活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整个育人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线上学习技术、线上学习方法的培训,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通过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挑战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思维创新的跃升,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应用者和创造者。

疫情推动在线学习在更广泛层面展开,学习的场所由正式的教室拓展到非正式的个体空间,使学习时间由固定的节次改变为自主分配,使学习方式由教师灌输改变为学生自发。这样的变革打破了以往“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划分,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终身学习等理念渗入其中。“‘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4]这种学习方式将在后疫情时代、在未来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甚至主要模式。不难想象,未来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教学可能会衍生更多新的名词,正如“近年地平线报告中描述的MOOC(2013)、翻转课堂(2014和2015)、移动学习(2017和2019)和创客空间(2015和2016)”[5]等,高校的教学方式将更为灵活多样,学习方式将更为个性化,学生将更关注自我约束和管理、自我激励与肯定,教师将更大程度上发挥出人生导师的作用。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圆我教师梦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