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两大医学机构介绍

2020-11-13惠仲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研究所传染病部门

惠仲阳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NIID)是厚生劳动省的附属试验研究机构(不具备日本理化所等研究机构类似的独立行政法人地位),兼具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一部分职能,是日本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线力量,也为政府制定抗疫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具有百年历史的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The University of Tokyo,IMSUT)代表了日本医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是培养顶级医学专家和医护人员的摇篮。梳理这两家机构的愿景使命、发展历程、组织结构、人员和经费等情况,对于了解日本的传染病防控和研究力量,提高我国的传染病防控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1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

1.1 愿景和使命

1.1.1 愿景

抑制传染病在日本蔓延,提高民众的医疗保健水平,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广泛开展针对传染病的尖端性、独创性研究,为日本政府的医疗保健行政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1]。

1.1.2 使命

1)传染病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

针对传染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特别是对新型传染病以及长期存在的重要疾病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研发快速诊断方法和疫苗[2]。研发基因重组疫苗和各类新型疫苗,如粘膜疫苗、DNA疫苗等。由于气候变化、交通日趋便利、访日外国人增加等因素,近年来新型人畜共患传染病及耐药性强的传染病不断增多,NIID正在开展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

2)传染病应对决策咨询

存储和分配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寄生虫、载体等),确立传染病检测试剂的标准,制造和分配检测试剂,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评估检测精度,交换信息。设立咨询委员会,与地方卫生研究所开展合作以抑制传染病蔓延。

3)传染病监测和信息收集分析

收集并评估全国卫生研究所的病原体检测报告、患者发病状况等,向国民发布传染病月报和周报。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或爆发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外国传染病应对机构交换信息。举办日本全国流行病学专业培训,扩大本国流行病学专家的交流。

4)开展国家检测、检查业务和生物制剂、抗生素质量管理研究

与传染病预防、治疗及诊断相关的生物学制剂(疫苗、血液制剂),NIID对其有效性、安全性、同质性进行国家层面的检测与检查。

除了行政要求的检测外,NIID还根据社会需求,对其他生物制剂、抗生素药物、病毒、血清、抗体进行生物学检查;储备检测所需的标准化生物制剂和抗生素(诊断用血清、诊断用抗原、标准链霉素等),针对国内难以生产的制剂和药品,NIID组织攻关和生产;在诊断用抗原、抗血清量产之前,开展试验性生产。

5)国际合作

为了应对新型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NIID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等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交换信息与技术。

6)研修业务

对来自国外的研修人员提供关于艾滋病、小儿麻痹、麻风病等相关技术培训,培训国内研究机构、卫生保健机构的员工。

7)宣传普及

定期开放NIID的设施,对民众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治疗宣传教育。

1.2 发展历程

NIID的前身是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距今已有 73年的历史[3]。

1.2.1 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时期(1947—1996年)

1947年,东京大学附属传染病研究所的部分研究力量分离出来,成立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成为致力于传染病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发抗生素和疫苗的厚生劳动省附属试验研究机构。1950年由原先编制的3个研究部(研究部、检测部、试验制造部)扩充为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结核、血清免疫、抗菌等12个研究部。1984年,研究部门与质量管理部门分离。

1.2.2 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时期(1997年至今)

1997年1月,国立多摩研究所并入,成为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的麻风病研究中心。同年4月,为突出研究所设置之目的,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从此更名为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NIID),同时设立了传染病信息中心。2002年,作为厚生劳动省推进科学研究、重点发展的试验研究机构,NIID将口腔科学部的牙周病房移交给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将食品卫生微生物部移交给食品卫生研究所。2005年4月,遗传因子资源库、筑波医学灵长类动物中心和兽医科学部的一部分移交给国立卫生科学研究所。同年10月,为加强病原体基因组研究,将基因实验室改组为病原体基因组研究中心。2007年4月,为加强对生物制剂、抗菌性制剂的国家级检测力量,新设立了鉴定检查质量保证室。2009年4月,成立流感病毒研究中心以加强流感病毒研究。2013年4月,生物活性物质部更名为真菌部,专注于真菌研究,传染病信息中心更名为传染病流行病学中心。2014年4月,为加强药物制造、试验记录等审查工作和生物制剂的质量管控,将检测质量保证室和放射管理控制室合并为质量保证和管理部。2017年4月,新成立抗药性研究中心,改组细菌研究部,将耐药性研究和抗生素质量管控职能移至该中心。

1.3 组织结构

NIID的组织结构可划分为运营管理部门、重大传染病专项研究部门、病原学研究部门、基础医学研究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五个部分。在此次疫情应对过程中,流感病毒研究中心、传染病流行病学中心、国际合作室等部门收集分析传染病信息、研究发病机理和预防治疗办法、开展国际合作,为抗击疫情发挥了各自职能[4]。

1)运营管理部门

总务部:下设总务科、会计科、调整科、业务管理科四个处室,作为综合部门从整体上推进研究所的各项工作。

企划部:与其他行政机构、研究机构开展沟通,综合规划并协调相关研究活动。

质量保证和管理部:下设放射能管理室、质量保证室,从事放射线管理,确保国家认证、检测业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国际合作室:负责研究所的国际合作活动,协调与世卫组织和海外研究机构的合作。

2)重大传染病专项研究部门

流感病毒研究中心:下设流感毒株监控室、流感病毒检测室、流感疫苗质量控制办公室、流感疫苗开发办公室、细胞培养疫苗开发室、鼻粘膜疫苗开发室,负责对流感病毒开展基础研究,研究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方法,检测病毒并确定诊断治疗方法。

艾滋病研究中心:下设预防研究室、疫学研究室、分子病毒学研究室等,负责开展艾滋病毒、艾滋病研究。监测日本及亚洲地区的HIV感染趋势并实施流行病学分析,监测日本的耐药HIV突变以及和HIV相关病毒的传播。

麻风病研究中心:下设分子细菌室、分子药理室、病态治疗室、发病预防室、分子疫学室等,负责开展麻风病、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检测、诊断、治疗、预防工作。

3)病原学研究部门

病毒部:下设外来病毒室、神经病毒室、立克次体衣原体室、肠道感染室、肿瘤病毒室、血液传播性肝炎病毒室、麻疹病毒实验室、风疹病毒实验室、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和细胞因子实验室等,负责针对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开展基础研究,寻找发病机理,研发疫苗和诊断方法。

细菌部:下设肠道细菌室、新兴细菌室、全身性感染细菌室、泌尿生殖系细菌室、生物制剂和耐药性菌室、无菌保证和支原体室、BCG/结核菌素室等,负责对这些细菌进行分类和鉴定,开发快速诊断方法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研制相关疫苗、诊断方法和新药。

病原体基因组研究中心:下设传染病相关的遗传信息分析室、病原性病毒遗传信息分析室、病原性细菌遗传信息分析室,负责搜索和分析与传染病有关的宿主基因,分析病原性病毒和细菌基因,研究这些基因产物的结构和功能。

寄生虫部:下设原虫室、蠕虫室、外来寄生虫室,负责针对原虫、蠕虫等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的致病机理和预防办法开展基础研究,进行流行病学监测、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接受临床检查要求和有关咨询。

真菌部:下设四个室,负责真菌传染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实施监测和抗菌剂的质量控制。旨在阐明真菌传染性疾病的病理,研发抑制方法,开展霉菌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昆虫医学部:下设分类和生态室、生理功能室和杀虫剂室,负责对疾病媒介和害虫(昆虫类、螨虫类等)进行分类,针对生理功能、病原体的传播机理、防除等开展基础和调查研究,对此类害虫的杀虫剂开展有效性检查。

兽医科学部:下设传染源动物对策室、传染控制研究室、稀少动物传染病室,负责针对由动物传播的传染病进行风险评估,特别针对本国稀少或不存在、但可能由国外进入日本的动物传播疾病,研究诊断和预防方法。

耐药性研究中心:下设抗生物质和分子疫学研究室、院内感染和统计研究室、疫学研究室、寄生虫和媒介动物研究室、基因疫学研究室、耐药性真菌研究室等,负责跟踪研究国内外情况,探索耐药性机制,对抗生素进行质量检查,开发有助于抑制耐药性的新技术,支持医院开展传染病控制。

4)基础医学研究部门

传染病理部:下设诊断病理室、传染病理室、实验病理室、分子病理室,负责针对由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和宿主反应开展研究。从宿主方面分析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开展宿主免疫反应、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宿主和微生物基因的功能分析以及新疫苗开发。

免疫部:下设病毒感染室、细菌感染室、免疫预防和疫苗开发室、免疫治疗室,负责开展传染病宿主病因有关的免疫学调查和研究,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同时进行传染症免疫学的体外诊断药物检查,对蛇毒素制剂进行质量管理。

细胞化学部:下设生体高分子化学室、生体膜解析室、细胞功能室、细胞病态化学室,负责运用体细胞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对受感染的宿主细胞进行研究,探索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办法。

5)其他部门

传染病流行病学中心:下设传染病对策室、传染病信息室、预防接种室、病原诊断室、细菌研修室、病毒研修室,负责收集分析传染病信息(患者信息、病原体信息、血清流行病学信息),制定传染病应对办法,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和人员培训,与海外的有关机构交流传染病信息和研究成果。

血液安全性研究部:下设血液制剂室、输血病态室、物理化学室、疫苗和血液室,负责开展血液制品、与输血有关的体外诊断药物的质量控制,对疫苗、抗生素制剂开展毒性试验、发热试验。

1.4 人员和经费

根据现有公开资料,2018年NIID的研发人员为306人,经费预算40亿日元(约2.64亿人民币)。相比2008年,研究人员减少了10人,经费减少了三分之一。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日本国内抱怨对NIID的人员配给、经费拨款不足[5]。

1.5 抗击疫情的作用

作为日本应对各种传染病的一线力量,在此次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过程中,NIID在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疫情信息搜集和发布。在中国武汉出现疫情后,NIID立即跟进、搜集相关信息。2020年1月6日,在NIID对疫情分析的基础上,厚生劳动省向本国医生协会、检疫所就武汉出现新型肺炎发出健康提示,外务省向国民发出有关武汉新型肺炎的信息。随着疫情的变化,NIID始终密切跟踪并及时向国民发布,起到了稳定民众情绪的作用。2)研判疫情态势,为决策提供咨询。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日本于1月30日成立了由首相任负责人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应对本部”,2月14日在“应对总部会议”之下成立“专家咨询会议”,为首相决策提供科学建议。专家咨询会议的负责人由NIID所长担任。对包括出入境限制、是否进入“紧急状态”等问题从医学防疫的专业角度提供建议。3)制定权威医学应对办法。1月10日NIID首次发布《关于中国湖北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对和院内感染对策》并多次修改完善;1月17日首次发布《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实施流行病疫学调查的概要》并多次修改完善;1月21日首次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感染者的样本采集、输送指南》并多次修改完善,指导全国力量科学抗击疫情。4)组织协调科研攻关。NIID牵头组织本国科研机构、大学,联合民间企业的研究力量,针对检测试剂、抗病毒药物、疫苗等开展科研攻关,比如通过结构分析等方法从现有药物中遴选出对新冠病毒具有疗效的药物。5)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NIID代表日本政府直接与中国、韩国等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交换信息,开展合作。例如2月21日,NIID所长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通电话,各自介绍了本国疫情相关信息并就合作交换了意见。

2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

2.1 愿景和使命

2.1.1 愿景

探究生命现象的普遍真理和疾病产生的原理,研发新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办法,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6]。

2.1.2 使命

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The University of Tokyo,IMSUT)目前涵盖情报科学、理学、工学、农学、药学、医学、伦理学、公共政策学等各种学科,以“医科学”为核心串联起这些学科的关系,相互借鉴和启发。建立自由的研究环境,推进科研人员、医疗人员开展以好奇心为驱动的创新研究、技术开发和尖端医疗。

2.2 发展历程

IMSUT最早可以追溯到1892年北里柴三郎建立的私立卫生协会附属传染病研究所,距今已有 128年的历史[7]。

2.2.1 传染病研究所时期(1892—1966年)

1892年北里柴三郎建立私立卫生协会附属传染病研究所。1899年由内务省接管,成为国立传染病研究所,1914年移交给文部省。1916年成为东京帝国大学下属的传染病研究所。1965、1966年分别设置实验动物研究设施、伤害性动物研究设施。

2.2.2 医科学研究所时期(1967至今)

1967年正式更名为“医科学研究所”;1980年设置遗传因子解析研究设施。1981年设立生物有机化学研究部、附属医院传染免疫内科。1988年设立分子生物学部。1989年改组生物制剂制造设施,设立分子病态研究设施。1991年改组生物有机化学部,设立细胞生物化学研究部、人类基因组分析中心(基因数据库)。1992年迎来创所100周年,在人类基因组分析中心增设基因结构分析领域。1993年在人类基因组分析中心增设DNA惯性分析中心。1995年设立基因控制捐赠研究部门、干细胞信号分子调控和细胞加工捐赠研究部门。1996年改组分子病态研究设施,在人类基因组分析中心增加了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序列技术开发领域。1998年分子生物学研究部调整为分子细胞控制研究部,改组兽医学研究部、癌生物学研究部,设立人类疾病模型研究中心。2000年将原来的23个研究部门整合为3大研究部门——传染和免疫部门、癌症和细胞增殖部门、基础医学部门,新设尖端医疗研究中心。2002年设立细胞基因动态分析捐赠研究部门。2005年在传染病国际研究中心下设高病原性传染病部门、病原微生物资源室、传染病控制部门。2006年在中国北京设立亚洲传染病研究基地。2009年将人类疾病模型研究中心改组为系统疾病研究中心。2011年设立国际粘膜疫苗开发中心。2014年设立遗传基因和细胞医疗中心。2015年设立健康信息中心。

2.3 组织结构

IMSUT的组织结构可划分为研究部门、附属医院、医疗研究中心、社会合作研究部门四个部分。其中,研究部门的传染和免疫部门,传染病国际研究中心、人类基因组分析中心都针对新冠病毒开展了各种基础研究,特别是社会合作研究部门的亚洲传染病研究基地在疫情分析判断、开展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

1)研究部门

①传染和免疫部门:包括病毒感染、传染性遗传学、病毒疾病控制、疫苗科学、疟疾免疫学5个领域。

②癌症和细胞增殖部门:包括癌症发病机理、分子致癌、癌症抑制、癌症防御4个领域。

③基础医学部门:包括神经网络、分子信号控制2个领域。

2)附属医院

包括治疗运营组织、治疗支援组织、医疗安全管理和传染控制组织、临床研究支援组织、看护部、药剂部、艾滋病疫苗开发等7个组织/部门。

3)医疗研究中心

包括人类基因组分析中心、系统疾病模型研究中心、尖端医疗研究中心、干细胞治疗研究中心、传染病国际研究中心、国际粘膜疫苗开发研究中心、基因与细胞治疗中心、实验动物研究中心8个医疗研究中心。

4)社会合作研究部门

包括国际再生医学研究中心捐赠研究室、RNA医学合作研究室、系统免疫学社会合作研究部、国际先进医学与社会合作研究部、高级医学科学社会合作研究部、先进基因组医学基础研究部、高级生物制药社会合作研究部、癌症生物分子疗法社会合作研究部、基因组预防医学社会合作研究部9个部门。

同时,IMSUT拥有动物研究设施、奄美病害动物研究设施、疾病蛋白质组学实验室、亚洲传染病研究基地、遗传因子分析设施等研究设施,以及隶属于东京大学、可供IMSUT使用的超级计算机SHIROKANE。另外,还拥有开发个性化药物必不可少的DNA、血清、组织库;支持再生医学研究的疾病特异性iPS细胞库,以及对传染病研究必不可少的病原微生物库。

2.4 人员和预算

2019年7月,IMSUT拥有1071名副教授以上职员,其中研究所430人,附属医院641人(表1)。另有在读的硕士研究生99人,博士研究生125人,研究生17人(日本的“研究生”介于我国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属于“硕士预科”)。综上,共有职员和在读学生合计1312人[9]。

2018年,IMSUT的预算总规模为142.4亿日元[9](约9.4亿人民币),其中来自政府的稳定性运营经费占66%。从经费用途看,用于研究单位的经费占48.3%,用于附属医院的经费占51.7%。

表1 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副教授以上职员构成情况

2.5 研究成绩

2.5.1 重要成果

在IMSUT2020年3月最新发布的《自我评价报告》中[10],列举了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取得的重要成果。

1)传染病领域:针对新型流感病毒感染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包括开发了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阐明了疱疹病毒在细胞中复制的机制、宿主逃避免疫的机制,以及调节单纯疱疹性脑炎敏感性的分子基础。

2)变态反应和免疫疾病领域:鉴定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的细胞,与SLE发育有关的自我RNA识别调控,IL-25在接触性皮炎中的功能分析,粘膜免疫机制等突出成果。

3)癌症领域:基于阐明病理状况的分子基础,已经获得了与治疗效果和预期判断有关的重要结果。

4)再生医学领域:阐明了控制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新的分子基础,开发了干细胞移植医疗方面的突破性技术。

2.5.2 论文与专利

1)论文

2010年以来,IMSUT每年能发表50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2016年至2018年的3年间,共发表英文期刊论文1461篇,其中在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10以上的期刊发表了228篇。表2列举了2015年至2018年IMSUT发表的英文期刊论文总数,IF值10以上、20以上的论文总数及其占比。

2)专利

2018年在国内、国外分别持有专利62件、152件,外国专利的数量增长较快(表3)。

表2 近年来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论文发表情况

表3 近年来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专利持有情况1)

2.6 抗击疫情的作用

IMSUT代表了日本医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专家,与NIID相比,IMSUT在疫情应对发挥的作用更加基础,但不可或缺:1)针对防护救治开展研究。IMSUT研究人员在疫情发生后立即开展攻关,取得了一批成果。例如IMSUT的井上淳一郎和山本瑞雄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在感染早期阶段有效阻止病毒侵入[11];动物基因组的专家研发了一种快速诊断办法,具有和PCR核酸检测法同样的高灵敏度,无需使用抗原测试办法等精密仪器即可在40分钟内完成测试[12]。2)利用科研设施,为本国研究人员提供平台。IMSUT拥有一批对外开放的生物医学科研设施,例如可进行大型基因组分析的超级计算机SHIROKANE,开展病毒科研攻关的研究人员可以申请使用[13]。3)疫情分析和国际合作。IMSUT社会合作研究部门的亚洲传染病研究基地在日本、中国设有分部,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抗击疫情。

3 总结

综上所述,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以国立传染病研究所、东京医学研究所为代表的医学研究机构为政府判断疫情态势、指导民众抗击疫情、救治病患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6月15日,日本国内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18241人、死亡940人,在全国范围解除了“紧急状态”,使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虽然日本国内民众抱怨政府对NIID的支持力度不够,但日本政府对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稳定性支持经费比例达到66%,对其他国立科研机构的稳定性经费支持比重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建制化地保持一支专门针对传染病预防与治疗的医疗队伍,常态化地开展传染病疫情信息搜集、研发疫苗和预防治疗办法、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长期、稳定地支持与传染病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对于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研究所传染病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睡眠研究所·Arch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昆虫也会便便吗?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