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金佛山森林公园景观规划
2020-11-13申永涛曲旭东
马 浩,申永涛,曲旭东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8)
森林城市创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森林旅游是实现森林城市建设的关键[1-4]。森林公园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既可提供森林游憩服务,还兼顾生态、景观、游憩、美学、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已成为生态旅游地的重要形式[5-6]。重庆市南川区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确定以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要依托,优化和提升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和游览观赏景观水平。景观规划作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统筹生态要素、科学合理落实功能分区规划的关键。但是目前基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7]。因此,本文旨在通过重庆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实例,总结阐述景观规划中的主要问题、基本原则、关键目标和策略措施,为国内其它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1 重庆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环境特点
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东南隅,总面积60.82 km2。东与合溪镇、德隆乡、大有镇为邻,北接三泉镇,西连万盛区及南城街道,南与贵州省桐梓县交界。地貌主要为低山峡谷和中山台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为77.52%。林地中,有林地4 697.94 hm2、占总林地77.52%,灌木林地1 326.61 hm2、占21.89%,宜林地31.01 hm2、占0.51%,林业辅助生产用地4.53 hm2、占0.07%;有林地及灌木林地中,天然林、人工林面积分别占96.6%和3.4%。
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类型多样、景观独特,以雄险怪奇的岩体造型、神秘而幽深的洞宫地府、变幻莫测的气象奇观最为优势,还融山、水、石、林、泉、洞为一体,集雄、奇、幽、险、秀于一身,素有“南方第一屏障,巴渝第一名山”之美誉,被国内外专家评定为极有开发价值的自然风景区。
金佛山是我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地区之一,植被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园内的森林植被区系组成复杂,群落繁多,垂直分布明显。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和植物种类出现的差异,将其植被划分为四个垂直带,即山脚沟谷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带;浅丘偏暖性针叶林带;山腰偏暖性针阔混交林带;山顶落叶、常绿阔叶与竹类偏寒湿林带。植被按不同类型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2个群系:阔叶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针叶与阔叶混交林;竹类植被类型:亚热带合轴型竹林、亚热带复轴型竹林;灌丛植被类型:山地灌丛、河谷灌丛;草丛植被类型:禾草草丛、蕨类草丛。公园现已查明各类植物330科1 534属5 09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0种,二级保护植物52种,特有种200余种。
2 重庆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目标与原则
2.1 规划目标
根据南川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推动绿化向森林转变、向生态转变、向美化转变、向产业转变,促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的目标,以及在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定位——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和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调整森林结构,保护、完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等生态建设重要任务[8],结合金佛山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状况良好,但自然资源优势尚未充分挖掘,功能分区不合理导致景观隔裂、生态系统稳定性弱化、生态功能发挥不足,景观美化作用不突出等现状,确定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目标为:加强生态保护,发挥公园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构建原生植被——次生植被——人工植物三大森林景观体系,通过公园建设为创建森林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2.2 规划原则
2.2.1 生态优先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为前提,进行植被与森林景观优化。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根据森林群落的大小、形状、数量、廊道特征和景观资源稀缺程度,合理规划设计森林植物景观。
2.2.2 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为森林公园长远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也提供生态文化载体,是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要突出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艺术设计、生态美学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效益融为一体,避免贪图短期效益。
2.2.3 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协调统一 致力于营造森林植物景观的独特之处,以区别同类型、同地域的其他森林公园;体现其唯一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森林植物景观布局要放眼全局,点线面通盘考虑,区域间相互协调。
2.2.4 充分展现森林色彩景观的季相变化 在植物景观营造和植物配置时,注重色彩搭配,以丰富和变换植物的组景艺术效果;同时注意季相变化,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季季不同,增加植物景观的可观赏性。
2.2.5 植物景观与科普文化融合 森林公园内及周边地区又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孕育了大量的珍稀生物物种,因而被誉为我国中亚热带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生物宝库。植物景观应成为衬托生态文明教育的背景,成为植物科普教育的载体,相互交融,互为映衬,提升公园的品位和档次。
2.2.6 营造林与园林植物艺术相结合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适生树种为主选择和配置主基调植物,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观花、观果、观叶、观形树种与花卉并用。运用孤植、片植、丛植的手法,营造疏密有致、高低起伏、明暗相衬、丰富多彩的森林植物景观,体现情景雅致、意境悠远的景区特色。
3 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规划
3.1 功能区划分
主要依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森林生态系统保存现状、景观景点属性及空间分布、各区域旅游活动开发现状,本着有利于园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和公园生态旅游活动经营管理,将森林公园划分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等四个功能区。
3.1.1 核心景观区 面积834.16 hm2,位于金佛山景区中南部,北至芹菜坝,南至牛清潭,东至桥长河坝东侧第一层山脊,西至响水河沟。区域内森林景观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有林地占比较高,主要包括南天门、石门宫、银杉岗、迷魂奇阵、睡美人、尖山观景台、三叠瀑布等景点。该区分布有金佛山最为丰富多彩的生物及地文景观资源,景观规划应全面提升景观品质,逐步形成公园生态旅游新亮点。
3.1.2 一般游憩区 面积1 931.38 hm2,位于金佛山景区及鹿池景区北部,北至公园北界,南至洼洼坪,东至扇子坪,西至老梯子。包括以下两个分区。
(1)自然及人文景观游览区
位于金佛山景区西北部,主要包括古佛洞、生态石林、苦李子坝滑雪场、金佛寺、凤凰寺等,景观类型多样,景点集中,是公园旅游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该区分布有金佛山最为丰富的自然及人文风景资源,应在保护好现有景观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现有景点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森林景观品质。
位于鹿池景区北部,主要包括金佛山景区的大垭口景点、鹿池景区的大鹿池、小鹿池、清凉顶及及其周边区域。植物景观规划首先应保护好该区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尽量降低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1.3 管理服务区 将森林公园南北入口、游客中心、停车场和部分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以及森林管护站、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等所在区域划分为管理服务区。面积15.01 hm2,主要包括牵牛坪管理服务区、场部管理服务区及各公益林管护站等。牵牛坪管理服务区包括天街住宿与饮食区域、西索道经营管理区、景区管理处等;场部管理区包括林场办公楼、场部黛格假日酒店等。该区域植物景观规划应当以美化绿化为主,栽植观赏性乔木,起到遮蔽作用,同时能够构建和谐统一的景观环境。
3.1.4 生态保育区 面积3 301.32 hm2,主要包括金佛山景区西南部、鹿池景区南部及柏枝山景区生态保育区。该区域生态系统和森林植被相对完整。在本规划期内以生态保护为主,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等森林经营和抚育措施,对该区域森林植被进行全面保护和恢复,提高森林质量。
3.2 森林景观规划与经营管理
3.2.1 森林景观划分体系 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即一级景观体系按起源和分布特点划分,二级在一级分类基础上,按分布特点、改造类型、区域划分,将森林公园48个林班、609个小班按植被类型划分植物景观体系,划分为三大类、八个小类(表1)。
表1 植物景观体系二级分类
3.2.2 森林景观规划
(1)原始森林景观
主要有2个类型,即栎类原始森林景观和杜鹃原始森林景观(图1)。
栎类原始森林景观是以栎类树为主,混生木荷、山枇杷等树种的原始森林景观,多分布于海拔1 700 m以下;森林气息浓郁,极具代表性、典型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林内栎类树种较多,浓郁茂密,林相色彩多变,且与竹林、多种花灌木等构成景色各异的森林景观。
杜鹃原始森林景观以杜鹃为主,分为灌木型和乔木型。灌木型主要分布于海拔800~2 250 m的中低山森林边缘或土壤瘠薄的山崖巨石或山脊上。乔木型主要分布于海拔1 700~2 000 m土壤肥沃、低温中山地段。金佛山杜鹃花32种,每年4、5月间,杜鹃花盛开时节,五颜六色的花朵缀满枝头,染遍山坡,五彩缤纷,极具观赏价值。
1.3.3 产量调查。每处理随机取3 点,每点20株,从第1次收获开始到收获后期进行产量统计。取平均值,计算增产效果。
(2)次生植被景观
主要分布于公路两侧、居民点周边等区域,大多是原始森林遭受自然灾害或人类经营活动而形成的次生林, 主要有竹林及灌木林地。次生林内
图1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图
人为活动较频繁、林相较差。竹类以方竹为主,另有慈竹、箭竹、水竹等,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灌木林植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杜鹃、女贞、野蔷薇、枸子、绣线菊、小叶黄杨等,一年四季五彩纷呈,是金佛山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
(3)人工林景观
包括人工杉木林、柳杉林及人工竹林等,主要分布于公园金佛山景区,具有林龄一致、林相整齐等特点,是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天然植被为主景观的重要补充与点缀。科学规划营造人工植物景观,不仅能提高、完善整个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效果,还可有效改善游乐场所、休闲度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3.2.3 森林景观经营管理规划 采用与植物景观体系对应的经营模式和利用方式,科学地指导森林经营,进而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1)原始森林景观
建设宗旨是保持原始状态,减少人为干预。景观建设重点是开展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及时伐除和清理风倒木、风折木、枯立木及濒死木;改善林内卫生状况,以防止病虫滋生、扩大和蔓延,并可减少火灾隐患。落实管护责任制,实行专人管护,减少人为干扰,禁止采摘和挖药等人为破坏活动,维护森林景观的自然原始风貌。
严格保护型,对森林公园内林相较好的栎类天然林和阔叶林,以及银杉、金山杜鹃和银杏等珍稀植物分布区,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特定保护区域的生态公益林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改造抚育,严禁采伐与破坏,加强对色叶树与花灌木的保护,增强景观林的季相变化,促进林分结构稳定。
人工抚育型,对公园内林相较为简单的杉木、马尾松等纯林,禁止生产性采伐;对郁闭度过大的林分适当进行疏伐和卫生伐,采伐后严格按照森林抚育技术规程,尽快完成林分更新,更新树种应当以阔叶树种为主,致力培育形成季相分明、景观优美、生态稳定的针阔混交林,从而提高风景林的景观效果。
(2)次生植被景观
建设的主要措施是调整树种与景观林抚育相结合,突出植物季相变化特色,重点开展封山育林和幼、中龄林抚育,以保护次生植被资源,减少人为破坏和影响,提高次生森林植被的林分质量;培育多用途林,促进森林植被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改造型,对森林公园内生长较差且有碍景观、景点观赏的次生植被,通过人工造林、人工抚育,恢复森林植被。规划在金佛山景区的药池坝、凤凰寺区域、桥长河坝两侧恢复森林植被;在鹿池景区、柏枝山景区围绕中幼龄林进行人工抚育。
植被恢复型,对保存较好、有望整体改善且未开辟为景观、景点的次生植被,采取封山育林方式恢复森林植被。规划在金佛山景区南入口、鹿池景区、柏枝山景区实施封山育林。
(3)人工植物景观
主要配合旅游服务、娱乐设施,同步建设,围绕点、线、面展开。“点”系指各景区的景点、观景台等;“线”系指森林公园主干道、旅游步道等道路;“面”系指服务区、广场、停车场、方竹植物园等。人工植物景观建设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科学调研、合理规划,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以自然演替为主,人工促进为辅,使森林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方面持续发挥功能;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健壮的树种,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方竹植物园,利用“金山五珍之一”——金佛山方竹,在金佛山景区凤凰寺东侧新建,主要包括金山方竹科普馆、采笋体验区、方竹工艺品制作、竹笋加工品尝区等。发挥金佛山方竹笋“营养丰富、肉质肥厚、脆嫩化渣、滋味鲜美”“世界一绝、中国独有”的优良品质和享誉海内外的名品优势,培育森林公园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扩展森林公园科普宣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