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科素养在特色农业命题中的体现
2020-11-13湖北邓士木
湖北 肖 芮 邓士木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近些年高考地理中频繁出现特色农业命题,如哥伦比亚的鲜切花、四川武都的花椒、东北建三江的绿色米都、西亚伊朗的开心果、新疆的小白杏、重庆涪陵的榨菜、宁夏银川的枸杞、广西横县的茉莉花、河南淅川的柑橘、非洲坦桑尼亚的剑麻等。特色农业的关键点在于“特”,高考备考中关注特色农业,即要关注农作物(林果树)的生长习性,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它们的生长条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等。特色农业多种多样,在区位因素分析中,不是某种作物“能不能”种植的问题,而是产品品质“优不优”的问题,或者是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呈现独特发展方式的问题。高考命题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某个或多个方面体现出学科素养要求。
一、侧重重点区域特征的分析,考查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认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区的区域,从区域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是注重区域的典型性,二是注重区域组成要素的综合性,三是注重区域的联系性和可变性。特色农业之“特”其根本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体现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其发展要“因地制宜”。
【例1】西藏年楚河河谷所产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分析】这是一道经典高考试题,设问的关键词:自然条件;行为动词:分析;限定词:年楚河河谷;研究对象:油菜籽。该设问审题时应该联想到:(1)其他地区可以种植;(2)年楚河河谷有什么独特的自然条件?解答此题要充分认知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据图可知,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该地区纬度低,海拔高,所以气温较低,农作物的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太阳辐射强,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答案】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纬度低、地势高;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反思】特色农业的关键点在于“特”,产品质量优是“特”之一,何谓农作物产品质量优?“优”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营养物质丰富,二是产品无污染,三是口感好。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作物生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归纳如下:
(1)(纬度高或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作物生长周期长(作物积累的有机物相对较多);
(2)(海拔高、大气稀薄或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3)(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4)(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产品无污染);
(5)(开发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自然环境优良。
二、以开放性视角分析问题,考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是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高考命题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地区图。
材料二死海一带夏季平均气温可达34 ℃,最高达51 ℃,冬季14~17 ℃,年均降雨量约50 mm。甲地采用电脑微灌技术,农业专家根据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农作物需水量等参数编好程序,由太阳能驱动的计算机控制,利用塑料管道灌水系统密封输水,适时适量缓慢均匀地把含有肥、药的水送到植物根系或喷洒在茎叶上。甲所在国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满足全国95%的需要,更是全球水果、蔬菜、鲜花重要出口国。
(1)分析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气候条件。
(2)电脑微灌技术给该地农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3)从甲所在国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和西部内陆严重干旱地区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以色列的农业特色在于智慧农业。农业分工细、各个领域的研究透彻、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广泛。第(1)题,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从气温、降水等条件分析。第(2)题,从材料可知电脑微灌技术不仅节约了水、肥和农药等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关效益,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如少用化肥和农药减轻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适量灌溉避免土壤盐碱化现象。第(3)题,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和西部内陆严重干旱地区发展农业主要是解决水源这个限制因素,以色列给我们的启示是依靠科技“开源”“节流”。“开源”即主要是海水淡化,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等;“节流”是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先进的精准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等。
【答案】(1)该地主要位于北纬30°以北,地中海沿岸,因此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干燥少雨,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夏季降水少,制约农业的发展。(2)节约了水、肥和农药等资源,降低了成本;充分满足农作物需求,减轻对农作物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了土壤肥力的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情况。(3)①靠科学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如种植耐盐、耐旱作物;②以精准灌溉为主体,微灌、土体保墒、秸秆覆盖等措施共举;③开展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来节水;④积极开展海水淡化研究,降低成本,形成规模,人工增雨,增加水资源的绝对数量。
【反思】“综合思维”要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思维流程如下:
(1)把握三个特性,即全面性——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素;系统性——各个要素的属性及其联系;动态性——地理要素的发展性、变化性、演变性。
(2)把握三个维度,即要素综合——多要素(逐一分析要素及影响);时空综合——跨时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问题);尺度综合——多尺度(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三、以解决真实问题为视角,考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高考命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命题方向包括野外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图像识别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例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
材料一油茶树因其种子可榨油而得名,油茶树喜温畏寒,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 ℃,年降水量一般在1 000 mm以上。适宜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且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地带栽植。
材料二贵州省天柱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天柱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总面积30万亩(1亩≈666.67平方米),是贵州省油茶林资源分布面积最大的县。天柱县以油茶种植为主导并发展油茶林下经济,在新建幼林套种中药材、蔬菜等,在老油茶林发展林下养殖土鸡、牛、蜜蜂等,形成油茶生态园。油茶产业成为该县贫困农民增收脱贫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天柱县被规划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适宜栽培区,被授予“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但目前还没有形成自主茶油大品牌。
材料三下图为油茶生态产业园景观图。
(3)简述天柱县发展油茶林下经济的优点。
(4)请你从社会、经济方面评价天柱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区位条件。
【分析】本题以贵州省天柱县区域为背景,以发展“油茶”种植的特色农业为考查主线,要求考生分析、评价油茶种植的区位。考查了景观图的观察、识别,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天柱县发展油茶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土地资源,新建幼林套种中药材、蔬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老油茶林发展林下经济,鸡、牛粪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养蜂可以生产油茶花粉及花蜜。总之,这种立体农业产生了较好的综合效益。第(4)题,社会、经济方面评价区位条件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评价。
【答案】(3)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幼林套种中药材、蔬菜等减少地面蒸发,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保持水土,减轻土壤侵蚀;油茶林下养殖土鸡、牛等家禽,家禽粪便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养殖蜜蜂,能够有效利用油茶花花粉及花蜜资源;形成良性循环的立体农业,提高油茶产业综合效益。(4)有利条件: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劳动力丰富低廉。不利条件:交通运输不便;深加工不够,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原生态茶油品牌,市场竞争力弱。
【反思】作为考场应试,考生不能亲临现场实践,虽然是“纸上谈兵”,但必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问题,并学会书面表达。如能够设计科学的地理实践与实践考察方案;对地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设计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描述某区域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建议等。
四、再现新时代生产生活真实情境,考查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高考命题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在我国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创设情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命题,考查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的能力。
【例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内蒙古通辽市素有“内蒙古粮仓”“黄牛之乡”美誉,近年来不断加快肉牛养殖产业发展,通过制定科尔沁肉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肉牛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通辽市开启企业与农户“互联网+肉牛”时代,采用肉牛标准化养殖,打造牧业现代化。肉牛标准化养殖,是指在肉牛养殖的各个环节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操作,包括牛舍建设、肉牛管理、饲料管理、防疫管理等。其目的就是实现优良的产品质量、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和更好的肉牛饲养效益。下面两图分别为通辽市位置图和肉牛饲养相关产业不同阶段附加值变化图。
(1)指出通辽市发展肉牛养殖的区位优势。
(2)分析通辽市传统养牛业发展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
(3)说明通辽市开启企业与农户“互联网+肉牛”时代对当地养牛业的意义。
(4)通辽市为扩大肉牛养殖业的规模,将玉米生产转变为优质牧草作物生产。分析其原因。
【分析】“互联网+肉牛”发展模式是通辽市现代农业特色。本题提供“互联网+肉牛”的牧业现代化生产真实情境材料,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题,肉牛养殖的区位因素要从饲料来源、水源、市场、养殖经验、交通等方面分析。第(2)题,传统养牛业较为粗放,会破坏草地,污染草场。第(3)题,“互联网+肉牛”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扩大市场,刺激用户加强科技投入,扩大养殖规模等。第(4)题,该问题体现生产类型的优化带来的生态效益,实际是退耕还牧,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1)位于农耕区与畜牧区的过渡地带,饲料丰富;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距离东部市场近,市场广阔;土地面积广阔。(2)破坏草地,加剧荒漠化;牛粪露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3)利用互联网可以扩大市场销售区域,增加经济效益;有利于扩大养牛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延长养牛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有利于农户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肉牛的品质和品牌效应。(4)可以为肉牛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牧草饲料;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节约水源,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
【反思】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1)确定区域农业开发的方向和途径:对某区域发展条件的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区域特征、资源优势→开发方向(发挥地区优势、趋利避害)。
(2)分析区域农业开发面临的问题:区域发展中的问题表现不同、成因各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矛盾关系。区域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限制性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