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工业化发展”考点探究
——以2019年全国卷Ⅰ为例

2020-11-13广东何佳伟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飞地考点澳大利亚

广东 何佳伟

分析2015—2019年全国地理高考试卷会发现,“区域工业化发展”是历年来全国高考的高频考点,该考点是以某类工业生产活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化为素材,考查影响因素、布局特点、成因和影响,需要考生根据区域地理特征,联系工业区位理论进行分析、回答。例如,2019年全国卷Ⅰ中第1~3题、36题均以此为考点,着重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一、考点浅析

切入点一:以新时代中国发展变化创设情境,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019年全国卷Ⅰ)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试题分析】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40余年的改革开放使祖国面貌日新月异。本题组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产业布局从分散到集中、从城乡各自发展到统筹发展的特点作为考点,重点考查考生如何结合政策背景的变化来理解产业布局的变化,如何从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角度认识产业集聚的益处,引导考生关注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

1.材料强调20世纪80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形成“村村冒烟”的现象,说明这些企业分散在不同的村镇,企业布局空间分散,因此B正确。而燃料、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等在试题材料中没有明确说明,属于“无中生有”式错误设置,A、C、D不正确。

2.根据材料,“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的定义——“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可知这种模式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村村冒烟”规模较小的腾退的村办企业,从而壮大规模,提高集体经济实力,取得规模效益,④正确;“抱团飞地”集中统筹,选择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可以缓解因“村村冒烟”带来的建设用地紧张状况,②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①错误;飞地模式对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影响小,①③选项错误,D为正确答案。

3.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整合了众多“村村冒烟”的村办小企业在条件优越的城镇建设创新创业中心,这个体现了城镇、乡之间的城乡一体化模式的新形式,故A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B 2.D 3.A

切入点二:以真实问题情境为导向,考查学生解决地理问题能力

(2019年全国卷Ⅰ)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图1)。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图1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发展的真实案例为切口,围绕汽车产业布局、汽车市场特点、汽车生产成本以及汽车产业退出的影响等现实问题,将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发展过程与地理因素相结合,符合近年来“小切口,纵挖掘”的命题原则,重点考查考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1)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考生要从“自然区位条件”(土地、水等)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市场、政策、交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考虑。澳大利亚汽车生产过程复杂,对配套设施和协作条件要求较高;在工厂选址上,澳大利亚东南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同时人口和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劳动力和市场条件都较好。据材料知,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海洋运输,且汽车产量大,有广阔的海内外市场。

(2)题围绕工业区位条件中的“市场”展开。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多样,不同的自然环境导致需求差异大,因此车型多样化;澳大利亚人口稀少,国内市场狭小;从材料可知,“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个车牌和车型需求量小。

(3)题深挖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由(2)题知,因为澳大利亚汽车的总市场小,但汽车品牌和车型又多,所以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所以成本居高不下。

(4)题属于“影响类”设问,考生需应用辩证思维方法,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作答。由材料知,“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可推知不利影响,一旦外资撤离,投资减少,则经济下滑;由(1)题知,汽车的生产中配套产业多,汽车退出将会影响相关产业生产;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科技实力强,汽车产业衰落,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会进一步促进国家产业升级与调整,这是其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1)澳大利亚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充足;区域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2)澳大利亚人口少,汽车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消费者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对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考点“区域工业化发展”,对应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 《工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和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等有关内容。

基于课标要求和教材学习,我们应该知道:优势工业区位会使工业企业发生集聚,进而形成工业地域。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工业区位条件发生改变,对某些企业来说已经不再适合继续在此发展,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这些企业可能会向其他地区寻求更佳区位,于是产生工业分散现象。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是工业企业为了寻求最佳区位而产生的地理过程。

所谓“考题千万条,概念第一条”,近年该考点均是针对相关材料进行设问,“小切口,纵挖掘”的趋势还将持续,考生备考时一定要先回归教材,将概念内化,再在解答试题过程中抓住“材料内容”,根据区域地理特征,联系工业区位理论进行分析、回答。

二、教学建议

1.思维培养,引导学生绘制心理地图

地理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高三一轮复习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心理地图(即思维导图),针对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加强印象,如图2所示为笔者绘制“工业地域形成”心理地图。

图2

2.创设真实情境,融入学生真实情感体验

高三一轮复习不是简单的将高一、高二知识点“炒冷饭”,需要我们教师加深研讨,以高考真题为例,针对高考试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全方位解读,找到真题和教材、背景素材等之间的联系,深挖命题人隐藏在题目背后的意识和考查角度。

一轮复习课堂建议多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融入真实情感,同时注意设问前后的关联性,教师通过层层相扣的问题链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最终落实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达成。

3.专研真题,反复训练

高考真题对整个高中知识点既进行了全面概括又突出了重难点。高考题都是紧扣《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来命制,原则上没有怪题、偏题。虽然高考题不重复,但仔细分析只是表面现象,命题具有继承性,试题的复杂程度和常考领域均具有继承性,“反复练,练反复”,有助于我们理解命题人思路并且避免掉进“设问陷阱”中。

4.利用热点新闻,构筑生活地理

猜你喜欢

飞地考点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学校的“失败课”
飞地是怎样形成的?
沉淀溶解平衡的考点突破
守望“飞地”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集合考点例祈
在澳大利亚骑行
澳大利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