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联合激素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11-12林东
林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慢性鼻窦炎为鼻窦的慢性化脓炎症,主要有鼻塞,流涕,头晕,头痛与嗅觉减退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常用药物治疗,但疗程长且复发率高[1]。随着科技发展,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已逐渐应用到该病治疗。鼻内镜手术,是在传统鼻窦手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鼻窦炎微创手术,这一方式在鼻内镜明视下,以尽可能保留功能和正常组织为前提,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各鼻窦窦口,改善鼻窦通气和引流功能。在鼻腔、鼻窦清晰暴露下,这一手术方式视野清晰,组织损伤少,出血少,并发症少,大大提高了鼻窦炎的治愈率,已经成为近年来鼻窦手术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段[2]。但鼻内镜鼻窦术后多不可避免会产生再次或是称之为二次手术,因此,于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配合有效鼻腔冲洗降低鼻腔黏连,减轻鼻粘膜水肿状态,能有效降低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复发风险[3]。今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拟诊为慢性鼻窦炎的患者98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拟诊为慢性鼻窦炎并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9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7 例,女22 例,年龄12 ~79 岁,平均年龄(48.5±11.2)岁;观察组男30 例,女19 例,年龄13 ~80 岁,平均年龄(49.2±10.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不明显(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行进一步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确认为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药物长期治疗无效,经鼻窦CT 扫描,具备手术指征,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心肺肾等器质性病变以及功能不全的患者。本研究经患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前行副鼻窦冠状位合并水平位CT 扫描以及其他常规辅助检查,部分患者年龄小不能配合或是年纪大体制欠佳需要全麻外,其余患者均采用局麻,然后切开钩突,咬开筛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暴露其前筛和全筛,在鼻内镜视野下仔细检查鼻腔和鼻窦的黏膜形态,以尽量保留正常黏膜为前提去除病变或异常组织结构。当无活动性出血腔时,尽量使用可降解纳吸棉填充,以降低不可吸收填充物抽离时对创面的二次损伤,术后患者口服抗生素2 周,并在术后第7 天给予氯化钠溶液行鼻腔冲洗,冲洗每周2 次,每次冲洗时间持续10 min。
观察组在鼻内镜手术,术后抗生素及3%氯化钠溶液冲洗基础上,局部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生产厂家:Glaxo Wellcome,S,A;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117;规格:60 喷/盒)治疗,每日喷鼻两次,持续12 周。
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 ~6 个月,对于复查中发现的黏连,黏泡水肿,囊泡等患者对症治疗,清理分泌物后鼻腔冲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4]。治愈:症状完全缓解,鼻内镜检查鼻窦口开放良好,鼻窦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好转,鼻内镜检查鼻窦黏膜仍有部分水肿、少许肉芽、肥厚等,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或改善不明显,鼻内镜检查患者仍有术腔黏连,窦口出现狭窄和闭锁,存在鼻息肉鼻息肉及脓性分泌物较多。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 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治愈,好转患者例数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无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效,总有效率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随访中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3 ~6 个月随访,经检查发现,其中对照组出血1 例,分泌物聚集5 例,泪管损伤2 例,窦口闭锁2 例;观察组出血1 例,分泌物聚集1 例,泪管损伤0 例,窦口闭锁1 例。两组并发症合计分别为10 例和3 例,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n(%)]
2.3 术后两组患者黏膜上皮化时间与复发例数对比
术后3 ~6 个月随访中,对照组和观察组黏膜上皮化时间分别为(55.82±9.95)d 和(42.19±10.27)d,两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t=6.67,P<0.05);复发例数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9例和2 例,两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χ2=10.25,P<0.05)。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鼻窦引流受阻以及变态反应体制有关[5]。鼻窦手术可有效纠正患者鼻腔和鼻窦畸形,去除病变组织。相比传统鼻窦手术对组织损伤大,出血多,用时长,并发症等缺点,鼻内镜手术优势逐渐凸显,成为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6-7]。丙酸氟替卡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作用于下鼻甲和中鼻甲残端黏膜表面,能有效抑制变态反应和非特异性炎症,机理可能是丙酸氟替卡松可以减少组胺,5-羟色胺和其他活性物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弱腺体对胆碱能刺激的反应,进而降低过敏变态反应有关[8]。也有研究表明,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高,即因致敏物质和炎性物质反复刺激,导致已经开放的鼻腔和鼻窦被大量分泌物堵塞,阻碍鼻黏膜恢复[9],激素治疗配合3%高渗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可以让药物更深的进入鼻腔鼻窦,提高黏膜表面药物浓度,增进术腔鼻粘膜恢复,维持鼻粘膜内环境的稳定[10]。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并发症例数,黏膜上皮化时间与复发例数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疗效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一致[11-12]。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鼻冲洗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按并发症少,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短,二次手术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