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治疗仪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2陈彩虹黄家龙安星凯李发银
陈彩虹 黄家龙 安星凯 李发银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1]。脑梗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有研究报道称[2],50% ~ 70% 的脑梗死会造成言语、运动功能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脑梗死的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4],康复训练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5-6]。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减轻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促进康复也是现代康复理论的观点[7]。智能通络治疗仪是一种物理疗法,它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脑组织的血流量和患侧肢体的肌电幅度,通过改善患者的脑电活动,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6 日—2019 年1 月16 日收住我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8 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108 例,对照组100 例。对照组男 63 例,女 37 例,年龄(64.93±13.22)岁,住院天数(11.30±4.63)d ,采用常规传统治疗和康复锻练;观察组男77 例,女31 例,年龄(65.03±14.96)岁,治疗时间(10.23±4.69)d ,给予常规传统治疗和康复锻练,并使用ABE-II 型智能智能通络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及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单侧偏瘫;(2)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48 h 内不再进展;(3)年龄45~80 岁。排除标准:(1)并发脑出血;(2)并发脑外伤;(3)并发脑肿瘤;(4)并发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炼,包括:(1)肢体良肢位摆放。(2)促进关节运动 循序渐进,从被动运动、主动-辅助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3)床上运动包括翻身训练、床上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等。(4)体位转移训练:进行床-椅转移、坐-站转移及站立训练。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智能通络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根据病情进行辨证取穴,并选择相应治疗幅度、治疗深度, 治疗时间为每次20 min。以14 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功能评定。
1.4 评价指标
采用Barthel 指数及患者肢体肌力改变作为疗效判定标准,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8]。肌力评估采用0~5 级共6 级肌力记录法[9],0 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 级,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 级,肢体能在床面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无力抬起;3 级,肢体能抗肢体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 级,肢体能做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5 级,正常肌力。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2,P=0.2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0,P=0.001),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559),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P=0.023) ;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341),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4,P=0.001),见表3。
3 讨论
3.1 脑梗死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急性脑梗死因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吞咽、语言、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11-12]。
3.2 智能通络治疗仪的功能
智能通络治疗仪融合了中医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特点,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激发受损组织再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锻炼神经肌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脑组织的血流量和患侧肢体的肌电幅度,通过改善患者的脑电活动,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
3.3 使用智能通络治疗仪后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在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智能通络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0,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P=0.023);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4,P=0.001)。研究结果显示智能通络治疗仪可以减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且该治疗仪操作方法简便,值得临床上推广。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评分(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评分( ±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03±24.22 72.92±19.13对照组 58.70±28.29 61.75±27.25 t 值 1.272 3.400 P 值 0.205 0.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情况比较( ±s,级)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情况比较( ±s,级)
组别 上肢肌力 下肢肌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25±1.76 3.23±1.59 2.74±1.48 3.61±1.27对照组 2.38±1.41 2.75±1.42 2.56±1.23 2.93±1.19 t 值 0.585 2.297 0.955 3.974 P 值 0.559 0.023 0.341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