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定位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探索
2020-11-11李国鸿
摘 要:企业中的产品通过进行品牌定位来实现和消费者的连接,通过品牌形象来将自身的信息传递出去,从而帮助消费者合理选择所需求的产品。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之前,需要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分析,并对目标市场和自身定位进行明确,从而通过对产品的研发来达到消费者的要求。首先,对于品牌定位的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对于品牌市场定位的理解进行探讨,其次,从而对于品牌定位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对于品牌定位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进行探索,希望通过文章,能够为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品牌定位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品牌定位;市场营销;战略地位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中的竞争更加激烈,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需要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营销方式来加强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可见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通过好的品牌定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并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所以对于品牌定位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进行研究和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 品牌定位的概念
品牌是指企业或者产品在人们印象中的认识和看法,品牌定位是利用某种方式来使其在人们记忆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可以将品牌定位看作为一种销售的渠道,利用品牌定位可有效增加品牌的知名度,人们在消费时会因为某种品牌而产生购买行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当中,品牌定位已经成为获取消费者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消费者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来对产品的内容以及形象进行调整,使其获得更多人们的认可。
三、 品牌市场定位的理解
在市场营销当中,品牌属于标志的一种,能够将多个企业的产品区分开来,除此之外,如果人们接受了该品牌,那么会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利益和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上来看,品牌会成为产品的标签,所以说消费者很看重品牌是否具有足够的知名度。因此,企业方面的品牌定位应该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利用广告的方式或者朋友介绍的方式来获得宣传效果,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品牌。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不但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同时也要对品牌进行合理的规划。
四、 品牌定位的方法
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进行品牌定位时,很多企业会过于盲目,常常是从自身的盈利层面上进行品牌定位,却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习惯和偏好所存在的差异化,从而导致企业品牌定位失败。要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就必须在进行品牌定位的过程中尊重主观和客观条件,准确地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定位,然后按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对市场进行细分,从而为品牌带来更多的空间。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的过程中常常会为品牌附加多种属性,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并不符合消费者们的需求,如果品牌定位缺乏个性,那么消费者更多的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从而对品牌的推广造成了制约。同样的,如果企业品牌定位缺乏了足够的特点,无法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明确,那么也会形成浪费。对于这种情况,要求企业能够在品牌宣传的过程中实现定位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并且要做好品牌的定位维护工作,否则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被其他品牌所取代,因此企业方面应做好售后维护,让消费者更加的信任这一品牌,并且增加人们的满意度,确保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的发展。
五、 品牌定位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探索
(一)创造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中的竞争更加激烈,很多企业都出现了同质化现象,无论是产品的内容还是价格都非常相似,尤其是在日化用品行业中,这种问题尤其明显。例如当前的洗发水行业,多种品牌都在采用同样的宣传销售方式,但人们在进行选择时已经有了选择目标,所以知名品牌能够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实际上就是品牌定位的优势。好的品牌定位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品牌定位的个性化通常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从而在消费者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这里以可乐市场为案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世界两大巨头,其他的企业很难获得机会,但七喜去采用的非定位的方法来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概念,那么人们在不想喝可樂的时候就会选择喝七喜。
(三)占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高度发展,人们每天都会接触无数信息,但却并不能记住其中的几个,能够引起人们注意并且记住的通常是那些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兴趣。所以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自身的品牌和广告具有一定的辨识度和意义,避免成为人们遗忘的内容,同时也要防止广告作用的失效,从而浪费了资金。因此,在品牌定位时,需要足够简洁明了、具有独特性,快速占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六、 结语
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品牌定位的基本概念;同时,把握品牌定位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品牌定位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研究,考虑品牌所针对的消费对象,关注品牌较同类品牌的独特性,关注品牌的附加值,将品牌定位与品牌推广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李国鸿,遵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