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

2020-11-11陈矜王子娟

关键词: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实施路径

陈矜 王子娟

摘 要: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强调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地位空前提高,其中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免疫系统”,为国家治理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国家审计的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远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求,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家审计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国家审计学科建设主要存在现行审计学科定位、审计人才培养和审计理论研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需要通过构建国家审计学科体系、人才体系、理论体系等实施途径来进行改善。

关键词: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实施路径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 audit disciplin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ath

Chen Jin,Wang Zijuan

(School of Accounting,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In 2018, the central audit committee was established, emphas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entralized, unified, comprehensive, authoritative and efficient audit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he audit status has been improved unprecedentedly, among which the state audit, as the national "immun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ause of national governance.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alent team of audit in China are far from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audit work,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 audit discipline is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 audit discipline, such as the current orientation of audit discipline , the current training of audit talents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audit theory can not meet the actual need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audit discipline system, talent system, theoretical system and other implementation path.

Keywords:state audit;discipline construction;implementation path

作者工作單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通讯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安徽财经大学东校区

电话:15155259829

邮箱:wangzijuan0902@163.com

邮编:233000

作者简介:陈矜(1971-),女,汉族,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审计理论与方法;王子娟(1994-),女,汉族,安徽桐城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硕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审计理论与方法。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党和国家对于国家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2015年,政府提出为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实行审计全覆盖。2018年3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地位空前提高。其中,国家审计的角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前的“看门狗”“守护神”转换为现在的国家“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国家治理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国家审计的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远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求,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家审计学科建设严重滞后。

二、文献综述

审计是一门实践技术性学科,但在强调实践这一特性的同时,要不断地根据审计实践,总结审计规律,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突出其学术性的学科特征,才能不断推进审计的发展。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展开了不少理论性研究。

对审计学科地位的研究。现行审计学专业被定为为二级学科,隶属于“管理学”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更有甚者将审计作为会计一个分支,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审计并不是会计的一部分,审计另有渊源,它们是同事关系,会计是对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审计是检查上述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妥当性[1]。现有许多学者一致呼吁应当提高审计学科的地位,建立审计学一级独立学科,对于审计学科的门类归属却有不同观点:观点一,属于管理类科学[2];观点二,属于法学学科[3][4];观点三,属于经济学门类[5];观点四,新设一个学科门类,如“监督学”等;观点五,没有必要纠缠于审计的学科门类,建设跨学科的大审计平台[6]。

对审计学科理论的研究。西方审计实践引发了审计学科理论的萌芽及发展,可划分为理论开端、基础理论发展成熟、实用主义理论发展三个阶段[7]。对于政府审计制度理论认识上,国内有审计目标起点论、审计本质起点论、审计动因起点论、审计环境起点论和审计假设起点论等不同观点[8]。在新的形势下,与国家治理实践发展相应要求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包括国家审计基础理论、国家审计应用理论和国家审计发展理论[9]。

对审计学科建设实施途径的研究。如何进行审计学科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因此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审计学科建设要提高审计学科地位[3]、解决审计学科研究对象[10]以及改善审计教学方法[7]。其次,审计学科建设应该立足审计实践、审计本质和我国国情[6]。

通过对文献总结得出,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学科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如研究审计学科地位的提高、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审计学科建设的实施途径等。但是,由于基于国内外体制差异,国外学者对国家审计的研究并不丰富。国内学者对于学科建设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整个审计学科,对于国家审计的学科建设研究并不深入,因此本文以国家审计为切入点,来研究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路径。

三、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学科建设发挥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降低至中高速增长、增长动力由要素拉动和投资拉动向创新拉动演进、增长方式从粗放增长优化为集约增长,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系列变化也使得国家治理的风险变大,国家审计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也更严峻,国家审计由最初的“财税务检查”小职能发展到现如今的大审计格局,这背后需要学科建设发挥作用。

(二)国家审计新理念需要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审计的本质是什么?随着认识的不同,答案一直在变化。1983年恢复审计制度至21世纪为止,国家审计主要发挥“查账”功能。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审计工作也随之变化。2003年“审计风暴”后,国家“免疫系统”成为国家审计角色的新定位,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国家审计定位提升至国家治理层面,国家审计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免疫系统”这一国家审计新理念需要学科建设提供支撑,放眼于目前审计所处的大环境和大背景,明确国家审计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未来道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聚焦國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战略部署,探讨国家审计如何更有效发挥作用,为国家长治久安保驾护航。新理念呼唤着新的国家审计使命与功能,通过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再定位,是克服陈旧概念、促进国家审计实践和理念不断创新的重要途径。国家审计机关和干部队伍也需要践行审计新理念,承担起新时代赋予国家审计新的使命,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

(三)国家审计新实践需要学科建设进行指导

自2003年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刮起“审计风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审计实践工作快速前进,在反腐倡廉、促进依法治国、“把权力装进笼子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国家审计已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关于“国家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等重要论述,将审计实践抬高至理论高度。党对于国家审计事业高度重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审计监督”成为国家八大监督之一,与“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并列,并提出“审计全覆盖”,2018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的实践工作远远超越于理论研究。

实践活动需要理论进行指导,从而提升实践活动的层次与水平,进一步推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创新。同理,国家审计这一专业实践活动,亟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进行指导,且通过理论创新促进国家审计实践工作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若还不能建立与目前国家审计实践工作相对应的审计理论,那么国家审计实践的发展将会遭受不利影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构建的因素有很多,但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审计学科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目前审计学科的定位、人才培养以及理论研究方法等都无法解释国家审计实践的发展。因此,国家审计新实践需要学科建设进行指导,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

(四)国家审计新人才需要学科建设致力培养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实践快速发展,国家审计领域有旺盛的人才需求,急缺业务水平高和政治觉悟高的国家审计人才队伍。国家十分重视国家审计人才的培养,刘家义审计长曾强调“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审计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国家审计机关组建了一支9万多人的审计铁军,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审计人才队伍,但这也是一支常年超负荷的队伍。这9万多名的国家审计人员满足原有的国家审计工作已经是捉襟见肘,在提出审计全覆盖、建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后,国家审计人才队伍的缺口进一步加大,需要大量的关于环境资源审计、大数据审计、云审计等一系列的特殊审计人才和新审计人才。由于国内对于审计的关注主要聚焦于社会审计,高校审计专业多是围绕社会审计,主要培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审计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偏向工商管理,无法满足国家审计发展的需要。国家审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国家审计工作需要、围绕国家审计“五位一体”大审计格局、满足不同国家审计业务的高素质国家审计新人才,这就需要审计学科建设致力培养,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四、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审计学科定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根据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审计学(120207)归属于管理门类工商管理(1202)专业下的二级学科专业,同时审计学还没有独立申报博士和硕士点的资格,因此各高校培养出来的审计学博士硕士较少。现行审计学科定位导致审计学科建设滞后,无法建立审计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处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之外,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无法跟上审计实践前进的步伐。

1.二级学科定位无法涵盖国家审计的内容

现行审计学专业位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如果只是从社会审计角度出发,审计学目前的二级学科定位并无不当。但是我国的审计工作范围涵盖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不能将审计仅仅简单视为社会审计。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审计對象除了企业之外还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审计内容除了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之外还包括经济责任审计、环境资源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工商管理学科无法涵盖目前审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特别是国家审计的内容。

2.二级学科定位无法获得项目、资金支持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科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审计学科建设的一大任务就是重视科学研究,将审计实践经验转换学术成果。科学研究需要科研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其中项目申报、资金申请和成果评定等的重要依据是学科专业目录,目前的审计学处于工商管理学科之下,学科定位的不合理使得学术资源配置受到影响,审计学的课题数量、科研项目和经费远远少于相关学科,其中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更难获得研究相关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审计学由于学科设置长久以来被视为会计学研究的分支,专业研究队伍较少,同时,审计学理论研究大多是采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研究,但目前管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存在实证化热潮,也使得审计学相关研究获取项目、资金支持的难度加大。

(二)现行审计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1.缺乏国家审计的相关课程和教材

我国审计机关于1983年成立,成立之初就明确审计体系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时至今日,三种审计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侧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各不相同。但由于学科定位问题,审计学课程设计受到“工商管理”学科的影响,现有审计学的公共基础课受制于“管理学”类,学科基础课受制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国家审计所需要的交叉学科,如法学、心理学、地理学等课程难以在基础课程中体现,不能按照审计实践需要和审计学科需要来进行调整,无法培养专业的国家审计人才。另外,在专业课方面,国内高等院校在课程设计和教材选择时以社会审计为重点,本专科层次均较少涉及国家审计,偏向于培养社会审计人才,导致国家审计岗位人员实际并无与国家审计有关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与实践脱节。

2.缺乏国家审计的专业师资力量

审计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与多门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国家审计工作中更是需要掌握法学、大数据、IT、云计算、GPS等技术方法的复合型国家审计人才,因此这对于师资队伍的要求较高。由于高校依据一级学科设立学院,依据二级学科设计专业,导致审计学科依附在会计学科之下,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审计学教学机构的定位是会计学院下设的审计系。在此背景下,审计学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会计学专业背景,教育方向自然而然倾向“注册会计师审计”。由于教师对于本身都缺少国家审计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更不可能培养出符合新形势的国家审计专业人才。

3.缺乏国家审计的实践教学方法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学生在掌握国家审计理论知识之时,需要结合案例接触实际问题,了解实践工作中的审计技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目前大多高校的国家审计教学老师是财务审计出身,本身并没有国家审计实践经验,且目前也未出现与国家审计案例相关的教材,因此无法进行国家审计案例教学,大部分的教学方法还止于课堂教授。另一方面,国家审计部门也与高校联系较少,缺少国家审计人员进校园亲自讲授案例的机会,也缺少学生们出校园参与国家审计实践工作的机会。毕竟要想成为专业的国家审计人员,除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参与实践进行磨合与锤炼。

(三)现行审计理论研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1.国家审计理论远远滞后于国家审计实践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视,国家审计实践得到飞速发展,国家审计地位也不断上升,成为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但在国家审计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审计人员集中于“埋头拉车”,忽略了“抬头看路”。这种不重视国家审计理论研究、不知道研究什么、不知道怎么研究的情况使得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速度远没有跟上国家审计实践前进的步伐,造成国家审计处于“跛脚走路”的状态。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有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出现,急需理论进行指导,但目前审计理论落后于实践、脱离实践的情况严重,审计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甚至于阻碍实践发展,给国家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造成困惑,也会模糊人民群众对于国家审计的正确认识。

2.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尚未建立

审计理论体系是对审计实践工作的提炼和升华,理论体系的建立也标志着审计学科的成熟。但现有审计学的理论体系建立,大多以社会审计为核心,对于国家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审计学理论体系整体的构建不够完整。中国国家审计开展以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是一个被反复提及但始终未完成的任务。随着国家审计实践的快速发展,早先有学者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建立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框架,但美中不足的是,不管是从社会审计的逻辑出发,还是沿用会计学科的理论思路,都并不能真正体现国家审计所具有的行政监督的特质,不能被实务界所认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标志着新一轮的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缓缓开幕,刘家义审计长随后提出从国家治理角度研究国家审计的思路,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国家审计大发展的背景之下,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势在必行,并进一步促进国家审计实务的发展。

五、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的实施途径

(一)构建国家审计学科体系

1.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

按学科管理方法规定,一级学科应当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拥有自成体系并相对独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是研究领域大体相同的学科集合。由《宪法》和《审计法》可知,审计学是一门对审计现象本质及其相关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是国家治理、组织治理中监督体系的一大重要部分,所针对的对象有党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特定个人等。审计学明确以审计监督活动为研究对象,这是区别于工商管理和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审计学科已具备了升级为一级学科的研究对象条件。审计学科自诞生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拥有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分支的系统学科体系,因此审计学科已具备了升级为一级学科的学科体系条件。经过多年来审计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我国审计学理论体系基本上形成,包括审计本体论、审计方法论、审计价值论、审计功能论等理论,因此审计学科已具备了升级为一级学科的理论基础条件。总而言之,较之传统的审计学,目前的审计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都产生了根本性变化,超出了工商管理所涵盖的领域,具备了升级为一级独立学科的科学性、独立性和系统性特征。此外,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达成共识,一致呼吁提升审计学科地位,才能更好地适应审计实践飞速发展、审计理论研究滞后、审计人才短缺的现状。因此,应当尽快设置审计学一级学科,只有处在应有的学科地位上,才能实现审计学科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国家治理作用。

2.增添国家审计二级学科

按学科管理方法规定,一级学科应下设若干可归属的二级学科。由于审计学科发展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个分支,所以可设置国家审计二级学科、内部审计二级学科、社会审计二级学科。

国家审计二级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活动。不同于国际上其他国家,我国的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涵盖大范围超过其他国家的国家审计,因此必须增添国家审计二级学科,且需尽心进行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体系。基于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实务开展情况,在国家审计二级学科下可设计若干三级学科,如公共资金审计三级学科、国有资产三级学科、国有资源三级学科、领导干部责任审计三级学科等,每一学科要从理论、应用两个层次进行学习,三级学科的扩充或是合并将根据以后国家审计实践的发展及时调整。

3.构建跨学科大审计平台

立足于国家审计变革所带来的新挑战,放眼于国家审计实践的大审计格局,有必要构建跨学科大审计平台,以审计为品牌、以经、管、法、文、理、工为支撑,以实现培养复合型专业审计人才队伍的目标。不可否认,构建跨学科大审计平台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实行不易。因此,既要继续完善大审计理论基础,促进不同学科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还需要组建有助于跨学科知识融合的组织结构,为打破学科壁垒提供引导。此外,在课程、专业设计中,也需要有意识融入进大审计平台理念,加大跨专业跨学科跨课程的组合力度,促进大审计平台建设。同时,大审计平台的构建不能孤军奋斗,需要联合政策界、学术界、实务界多方的力量,从政策实施、学术研究、实务工作多角度服务于大审计平台,为审计学科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二)构建国家审计人才体系

1.優化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当下国家审计实务工作的发展对国家审计学科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提出了更新、更严格的要求,如何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构建国家审计人才体系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国家审计的课程需要体现国家审计学科的特性。首先,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在课程中需要体现其政治性,这是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最大的不同之处,因此课程建设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其次,国家审计课程应当秉承“宽口径、厚基础”的设计原则。在“大审计”格局下,课程在突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不同时,也需要体现出三种审计之间的联系。同时,专业的国家审计需要掌握的不仅仅只是审计知识,因此也需要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课程,促进跨学科大审计平台的构建,但也要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防止主次颠倒。最后,注重实训课程的设计,让学生在在校期间就能够培养专业胜任能力,将抽象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际工作。

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教材编写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在国家审计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可能出现国家审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审计准则、法律法规以及实务工作的滞后和脱节,因此需要保证国家审计教材及时更新。此外,现阶段的国家审计教材中的内容较为深奥,未能结合实际案例,在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上稍显不足。我国国家审计教材在这点上需要向国际教材学习,在理论知识中穿插进适宜的典型的国家审计案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吃透理论知识。

2.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审计师资队伍须是一支在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方面都具有扎实功底的队伍,才能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国家审计人才。由于现阶段我国审计学科侧重于社会审计教学,国家审计课程老师未必都具有国家审计专业背景,因此需要构建教师理论培训及科研培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立足于国家审计发展需要,高校需要加强与国家审计机构的交流合作,进行“走出去”和“引进来”,量身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走出去”,是指在夯实校内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之外,鼓励教师参与到国家审计机构的实务工作中,促进职业技能的提升;所谓“引进来”,是指聘请国家审计人员为实践教师进校园授课。这种校内教师走出去与校外教师引进来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充实院校的师资力量。

3.强化案例与实践教学

国家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广泛适用于实践性学科的成功教学方法,因此在国家审计教学中恰当运用实际审计案例,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尽早接触审计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加深对于审计实务方法的理解,有助于培养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此外,纸上得来终觉浅,学校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促进高校师生亲自参与国家审计实务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与研究水平,还可以缓解国家审计人后备不足的现状,并鼓励师生在参与实践后对满足教学要求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和编写,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审计案例正是国家审计教学所需要的。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进步与启发,国家审计案例教材亦可保持及时的更新,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

1.加大审计理论研究的研究力度

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之处,国家审计理论建设不能成为我国国家审计实践向前发展的阻碍。为了构建适合于我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需要加强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力度。第一,在研究层次上,要从国家治理层面出发,监督国家权利是否有效运行、监督国家资产和国有资源是否高效管理、监督领导责任是否有效落实等,体现国家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角色,促进国家良治;第二,在研究广度上,国家审计研究范围要进行突破,不能局限于传统财务审计研究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内容。大审计格局下,国家审计理论研究扩展至环境资源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审计、云审计等,更是需要运用统计学、法学、环境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增加了国家审计科研的难度;第三,在研究深度上,国家审计研究不能浮于表面,需要依托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探寻规律与本质,这样的研究才更体现出中国特色。与会计学研究不同,由于目前某些政府数据的非公开性,国家审计学者难以在实证领域开展研究,未来需要政府和审计机关完善国家审计数据披露制度,研究数据的提供将进一步推动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对于国家审计的研究深度。

2.设置审计理论研究的研究平台

研究平台的搭建需要国家审计机关与高校的共同努力,有利于形成高质量、高层次的前沿性学术成果。对于国家审计机关来说,审计署及下属等机构需要加大科研项目中国家审计相关的课题和基金的比例,主持创办如《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鼓励国家审计工作人员参与理论研究。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国家审计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设立有利于促进国家审计与其他学科的密切交流和融合发展。理论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因此科研工作者应多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对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学习中促进国家审计理论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茨和夏拉夫,文硕译.审计理论结构[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2]石爱中.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3-6.

[3]程乃胜.审计学科应当是法学学科门类中独立的一级学科[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1):1-7.

[4]金太军,赵军锋.国家审计学科建设论纲——基于政治学视角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8,33(03):1-7.

[5]吴传俭,吴星泽.审计学科归属经济学门类独立学科的逻辑基础和学科体系构建[J].中国审计评论,2018(02):95-108.

[6]李晓慧.国家审计变革与审计学科建设[J].审计研究,2017(04):9-18.

[7]廖琳,吴清风.西方审计学科理论和课程的发展及启示[J].审计研究,2017(04):19-23.

[8]徐薇.中国政府审计制度理论框架的构建——基于国家治理视角[J].思想战线,2019,45(01):166-172.

[9]王会金,黄溶冰,戚振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07):89-95+97.

[10]郑石桥,郑卓如.基于审计主题的审计学科体系创新研究[J].会计研究,2015(9):81-87.

猜你喜欢

国家审计学科建设实施路径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