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气压泵对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11-11李密
李密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江西抚州 344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血管内的血液凝结相关,以外周血管阻塞为主要病理改变[1]。在骨科诊疗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尤以术后卧床制动的患者高发,这主要与手术导致静脉血管壁损伤、术后制动导致静脉血回流缓慢相关[2]。下肢深静脉血栓会造成肢体肿胀疼痛,部分患者会伴有浅表静脉曲张,若未给予有效干预,甚至会导致下肢坏死[3]。因此,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骨科诊疗中意义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双下肢气压泵对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严格卧床制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1~72岁,平均(57.81±2.38)岁;术后卧床时间7~29 d,平均(14.82±2.04)d。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43~74岁,平均(57.39±2.40)岁;术后卧床时间8~30 d,平均(15.29±2.1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术后需严格卧床制动;既往凝血功能正常;对诊疗工作配合度较高;精神状态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肺水肿;双下肢骨折;合并心功能异常;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皮肤炎性病变或过敏;合并周围血管性疾病;对手术治疗无法耐受。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定时为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完善术后病情与生命体征监护,严密监护手术切口,并定期遵医嘱换药,积极给予抗感染、抗凝血药物;向患者介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就其危害进行介绍,提高患者的重视度;待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适当垫高双下肢,确保手术切口无异常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双下肢按摩,并协助患者开展离床活动,为患者进行腓肠肌按压护理,挤压2 s后放松2~3 s,持续按压5 min左右,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果,及时补充维生素与纤维素以预防便秘。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双下肢气压泵(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FLOWTRON EXCEL)干预: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气压泵的治疗目的、原理等,同时就治疗过程中的常见感受与不适进行说明,确保患者对气压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缓解其抵触情绪,提升治疗配合度;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双下肢放松状态,将气压泵推至床旁并在适宜位置固定放置,套管连接主机后接通电源,将治疗套固定在患者双侧小腿上,注意避开手术部位,打开电源,结合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压力,压力一般控制在5~6 kPa,保持气囊重复性充气与放气,间隔时间控制在4 s左右,每次气压泵治疗的时间为30 min,每日上午及下午各开展1次治疗,连续治疗5~7 d。
1.3 临床评价
(1)分别在护理前及护理后10 d,采集两组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血凝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型号CA-1500)检测D-二聚体水平。(2)依据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血管情况及深静脉情况(采用超声探查)评估两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无血栓,患者下肢皮肤表面血管及深静脉检查均未见异常,与健康者无异;轻度血栓,患者下肢皮肤表面血管可见轻微充盈缺损,深静脉检查见管腔狭窄;中重度血栓,患者下肢皮肤表面血管可见明显的静脉充盈缺损,下肢深静脉检查示血管管腔狭窄呈不规则状,并伴有深静脉阻塞。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
2.2 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折诊疗中较为高发且严重的一类并发症,主要以下肢皮肤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为常见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术后复苏时间、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止血带的应用、术后饮水量、踝泵锻炼等。在临床骨科诊疗中,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的护理往往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预防性处理措施,如垫高下肢、下肢按摩、体位干预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高龄、术后卧床时间长的患者中较为高发,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
气压泵治疗仪是一种物理治疗仪,通过叠加式的重复性充气、放气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充气时,伴随气压泵压力的逐渐升高对下肢进行覆盖面积的均匀挤压,重复充气及放气的过程能够实现对肢体的按摩。这种通过机械手段取代传统的人工按摩,挤压与按摩能够同时进行,通过压力调节能够进行挤压与按摩深度的控制,作用于皮下肌肉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等,提升局部循环压力,从而促进远心端血液的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缓解局部水肿情况[5];同时,还可抑制凝血因子的聚集,提高纤溶系统活力,从而改善肢体局部血管的凝血状态,预防血栓的形成[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骨科术后卧床患者开展双下肢气压泵护理,可降低术后D-二聚体水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