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优化护理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0-11-11黄春梅
黄春梅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通气2 d后到拔管后2 d出现的肺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普通患者的10~20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1]。ICU患者采用科学、有效、合理的气道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在对重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气道优化护理,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状态,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当前,临床关于在重症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实施气道优化护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实行气道优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6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1岁,平均(39.56±5.63)岁;颅脑外伤20例,腹部外伤16例,胸部外伤11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63岁,平均(39.32±5.17)岁;颅脑外伤21例,腹部外伤14例,胸部外伤10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收治于ICU,并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家属熟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配合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监测其生命体征,详细了解一般资料,并为其建立档案;结合患者病情用药,做好用药护理,关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出现先兆反应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指导患者按时就寝,确保睡眠充足;做好病房管理,坚持无菌原则,使用层流病房,若患者为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需隔离,定期监测环境卫生与空气洁净度,若存在异常需及时整改,并做好医疗设备的消毒管理工作;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并给予鼓励与支持。
观察组实施气道优化护理。(1)指导患者保持头高足低位,将床头抬高30°~45°,取软枕垫于患者足底;若患者意识清醒,则为其实施健康教育,讲述头高足低体位的重要性;若患者意识障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为其叩背、翻身,并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2)维持气囊压力为25~30 cmH2O,定时监测气囊压力,观察气管内壁的坏死与受损情况。(3)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度平衡;在鼻饲前需实施翻身、叩背、吸痰等操作,详细检查患者的胃潴留情况,当潴留量超过150 ml时,鼻饲暂停;若患者对肠内营养无法耐受,可使用小口径胃管分段喂养,在鼻饲后30 min,指导患者取半卧位。(4)病房内应当严格消毒,包括床头、桌面、地面等,空气培养每周1次,对细菌菌落数进行控制;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洗手制度,执行七步洗手法。(5)对口腔进行护理,若口腔pH值较低,使用浓度为2%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若口腔pH值较高,使用浓度为3%硼酸溶液漱口;若口腔pH值为中性,使用浓度为1%~3%过氧化氢溶液漱口。(6)做好气道湿化护理,取雾化装置安装于呼吸机管路,将湿化瓶的温度调整为32~35 ℃,湿度控制在60%~70%,雾化器每天更换1次。(7)加强吸痰护理,若患者肺部听诊可见肺鸣音,且频繁呛咳,血氧饱和度偏低,需实施吸痰处理;同时,对呼吸机管路进行护理,呼吸机管路需每周更换1次,并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的冷凝水。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2)采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的生命质量,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50%(1/50),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2.0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2,P=0.0400)。
2.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比较
2.3 两组护理后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ICU是抢救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重症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极易发生获得性肺炎,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ICU患者需做好气道优化护理。ICU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机体呈水肿、高耗能、抵抗力下降、低蛋白状态,在人工气道的建立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呼吸道功能,导致感染概率显著增高,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3-4]。
当前,气道优化护理在ICU患者的护理中被广泛应用,可降低机械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气道优化护理可使用机械振动辅助患者排痰,通过加强密闭式吸痰、雾化吸痰管理及体位护理,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确保人工气道的通畅,有效预防肺炎、褥疮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气道优化护理操作简单,封闭式吸痰能够将吸痰、湿化、冲洗等操作紧密连接,促使护理过程不断优化。在人工气道的建立过程中极易发生意外拔管、气囊漏气等现象,一旦气囊漏气,需将潮气量(tidal volume,VT)加大,对漏气气量及时补偿,以维持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待建立新的人工气道后即可停止;一旦出现意外拔管,护理人员需立刻更换人工气道,快速移除原有人工气道,并建立新的人工气道[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气道优化护理中,采用气道湿化、口腔护理等干预措施,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提高吸痰效果,预防口腔感染,同时配合实施无菌管理,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有研究指出,实施气道优化护理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证实了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预防感染,提升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道优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