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效果

2020-11-11翁平雄

医疗装备 2020年20期
关键词:胸腔镜微创肿瘤

翁平雄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0)

纵隔属于人体解剖区域,位于胸廓中央,上至胸腔入口,下至膈肌,左达纵隔胸膜,右达肺部,前以胸骨为界,后以脊柱胸段为界。由于纵隔肿瘤多数为良性,且未显示出典型症状,临床往往难以予以确诊,故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加大治疗难度[1]。目前,临床选取手术切除作为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首选方案。以往采用开胸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会对机体各组织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微创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应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已获得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广泛认可。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31~68岁,平均(49.42±11.20)岁;肿瘤大小2.3~6.9 cm,平均(4.24±0.97)cm。试验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33~67岁,平均(49.53±12.08)岁;肿瘤大小2.1~6.8 cm,平均(4.18±0.95)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实施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肋间后外侧做一15~20 cm的切口,用肋骨牵开器充分暴露整个胸腔,以便于主治医师在直视下确定病灶组织位置,分离粘连的组织,保持纵隔肿瘤处于游离状态,操作结束后常规关胸,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试验组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前各项检查结果指导患者取不同的体位,其中21例取健侧卧位,10例取患侧抬高30°卧位,实施静脉复合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全身麻醉;依据患者的实际肿瘤位置在第4~6肋间腋前线或腋后线取1个观察孔,在第4~7肋间腋中线或腋后线取2个操作孔,操作孔长度为1.5~2.0 cm,通过操作孔置入30°胸腔镜完成探查工作;随后行胸腔内粘连松解工作,使用内镜抓钳提起肿瘤周围胸膜组织,用超声刀将其切开,边推剥边分离,保持纵隔肿瘤处于游离状态;之后用超声刀烧断与肿瘤相关的滋养血管或淋巴管,将肿瘤切成小块放入标本袋内,立即送检。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3 d进行疗效判定[2],显效为治疗后经影像学检查肿瘤消失,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治疗后经影像学检查肿瘤缩小70%以上,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为治疗后影像检查肿瘤未消失甚至出现新病灶,临床症状未缓解。(2)记录两组的手术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平均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3)统计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切口局部渗液、发热、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平均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纵隔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其中多见于30~50岁人群。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及呼吸系统症状等,同时伴有声嘶、吞咽困难等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现象[3]。不同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与肿瘤首发情况、肿瘤性质、肿瘤大小以及周围脏器侵犯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复杂多变、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均给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往往需结合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才能确诊。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愈加普遍,将其应用于纵隔肿瘤的诊断中,确诊率较高,但由于纵隔周围解剖结构相对复杂,与大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均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手术风险较大[4]。

目前用于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有传统开胸术以及胸腔镜微创手术两种。传统开胸手术虽可在术中充分暴露患处,方便术者操作,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不易止血,患者还伴有剧烈的疼痛,加之患者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不利于保持胸骨及胸廓的完整性,影响美观[5]。

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微创胸腔镜手术已逐渐发展为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大量临床实践经验指出,胸腔镜引导可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手术操作视野,定位准确,极大地提高了胸腺切除术的彻底切除率,可彻底清除心包脂肪组织、前纵隔脂肪组织等,对患者的创伤小,且美观,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往往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6]。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平均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病情。此外,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原因可能与微创胸腔镜手术的微创特点有关。手术作为一种应激刺激源,可引发机体出现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对机体创伤越大,应激反应越强烈,而微创胸腔镜技术可通过缩小术中创口减轻机体创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应激反应的发生率,进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应特别注意的是,当患者存在严重胸腔粘连、较大瘤体等情况时,应及时转开腹术,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效果更显著,不仅创伤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胸腔镜微创肿瘤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滚蛋吧!肿瘤君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