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11丁莹
丁莹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浔中分站 (江西九江 332000)
院前急救为院内急诊科的重要外延,不仅是整个急诊医疗服务的前沿工作,而且是抢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急救转运的核心环节为构建规范且有效的人工通气。急性呼吸衰竭发病快,且病情凶险,当伴有低氧血症时,采用鼻导管、面罩吸氧等处理见效慢,且猝死风险较高[1]。院前急救多在除医院外的其他场所进行,出诊人员少,转运途中随时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利因素,如路途颠簸、气候条件较差及现场无电源等[2]。因此,在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转运时,选择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且携带方便的通气器械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33例行院前急救且转运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我医院接诊的33例院前急救且转运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8~91岁,平均(52.4±3.9)岁;严重创伤11例,脑血管意外8例,阻塞性肺疾病10例,心跳呼吸骤停2例,脑出血2例。试验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8~91岁,平均(52.7±3.6)岁;严重创伤10例,脑血管意外7例,阻塞性肺疾病10例,心跳呼吸骤停3例,脑出血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是由多种疾病造成的肺通气不足,或由换气功能障碍造成的呼吸功能障碍。
1.2 方法
当接到急救电话后,即刻询问家属患者居住地址,通过家属的描述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嘱患者家属不可随意或频繁挪动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急诊科需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工作。当救护车达到指定现场之后,医护人员需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严密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等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病情酌情调整输液速度,在转运过程中给予吸氧;另外,用车载负压吸引器清理口腔、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血液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照组采用传统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起始吸入氧浓度为100%,后稳步降至35%~60%,在操作过程中,为患者佩戴好氧气面罩,并检查是否漏气。
试验组采用河南辉瑞生物医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FS3100A气动电控型呼吸机辅助呼吸。(1)仔细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行,检查各个管道之间连接是否紧密,是否存在漏气;另外,还需检查各个附件是否齐全,查看氧气钢瓶或车载中心供氧压力是否满足需求,在通常情况下,氧气压力需维持在10 kg/cm2以上。(2)若患者能配合治疗、神志清醒,则采用气囊面罩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对于无自主呼吸或处于昏迷、半昏迷状态的患者,可实施气管插管,再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患者病情,设置通气量,通常潮气量需≤8~12 ml/kg,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以1﹕(1.5~2.5)为佳,机械通气频率为10~18 bit/min。(3)急救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如果发现患者血压较低,注意观察气道有无完全开放、插管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痰液阻塞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吸出痰液,以保持呼吸机正常运行;如果患者存在躁动、紧张等情况,需做好解释工作,确保气动呼吸机同步于自主呼吸,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针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需即刻开放气道,持续胸外按压,必要时予以电除颤,或静脉推注肾上腺素。(4)在急救过程中,避免突然刹车或摇晃车床,防止出现机械通气接头脱落的情况,以免加重病情;随车医师需密切观察呼吸机管道连接情况,随时注意观察病情,若发现脱管情况,需及时固定。(5)将患者转运至急救室后,需将气囊面罩取下,然后关闭呼吸机;当呼吸管道连接院内呼吸机后,再撤机;随后,向患者家属讲解院内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
1.3 临床评价
(1)取患者股动脉血5 ml,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2)采用监护仪测定两组呼吸频率及心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转运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较转运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转运前后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3 讨论
院前急救具有流动性、患者病情复杂、较强随机性等特点。确保急救体系的健全与优质,有助于提升急救质量。在急救过程中,配合使用先进的急救设备,能够为院前急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因而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简易呼吸器由面罩、呼吸活瓣、弹性呼吸囊、氧气接口等构成。在挤压呼吸囊时,将囊中气体挤入到肺中,在松开呼吸囊时,肺会被动收缩,“呼”出肺内气体。该呼吸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在急救与转运过程中应用广泛[3]。但为确保通气效果,简易呼吸器通常需要两人配合,其中一人开放气道,另一人负责挤压气囊。而院前急救中医务人员较少,当遇到路面不平、天气恶劣及抢救空间狭小等不利因素影响时,会对呼吸器的使用效果造成影响[4-5]。
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将氧气作为其控制系统、通气源的动力,主机由单向阀、开关阀、节拍发生器等构成,整体设计小巧,在使用过程中,仅需依据患者病情实况,调节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即可[6];另外,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可依据患者病情需要,连接气管插管或面罩,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本研究结果显示,转运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较转运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更优(P<0.05)。
综上所述,将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应用于院前急救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肺通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