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2020-11-11冯兴丽宋沈超
冯兴丽,宋沈超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25)
医疗卫生资源是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被占用或消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其配置直接影响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1]。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就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不当等导致的[2]。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的主体,如何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平分配公立医院卫生资源,这是所有地区在制定卫生计划时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基尼系数对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和地理分布公平性进行分析,使用泰尔指数评价区域内外配置的差异,为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建设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收集的2014-2018年统计年报资料,包括医疗改革试点监测的185所公立医院。将贵州省9个市(州)按照行政区域规划和地理自然社会经济划分为三大区域:第一类区域为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第二类区域为安顺市、黔东南州、铜仁市;第三类区域为毕节市、黔南州、黔西南州[3]。
1.2 研究方法
1.2.1 基尼系数[4]
基尼系数是通过洛伦兹曲线测算贵州省185家公立医院按人口分布和地域分布卫生资源配置的总体公平性。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公平;0.2~0.3为相对公平;0.3~0.4为适度公平;0.4~0.6为相对不公平;0.6以上为高度不公平;把0.4作为公平的警戒线,超过0.6为危险状态。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为:
Xi和Yi分别表示每千人口或每公里资源对应卫生资源的累计百分比,A表示Lorenz曲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Lorenz曲线与线下直角三角形两边围成的面积。
1.2.2 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可以测量卫生资源配置的总体分布状况,还可以反映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差异,并且通过贡献率体现各区域对总体的影响程度,泰尔指数越低,表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得越公平。泰尔指数分解计算公式如下:
T总=T区域内+T区域间
区域间差异贡献率=T区域间/T总
区域内差异贡献率=T区域内/T总
2 结果
2.1 贵州省公立医院每千人口卫生资源变化情况
2014-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每千人口卫生资源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生、注册护士、万元以上设备数和床位数分别为2.11~3.02人、0.58~1.03人、1.12~1.58人、1.14~2.35台和2.72~2.35张,且每千人口万元以上设备数增长的幅度最大,见表1。
2.2 各区域公立医院每千人口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贵州省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间在各类卫生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卫生资源分布最多的是贵阳市,最少的是毕节市,见表2。
表1 2014-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每千人口
表2 2018年贵州省各区域公立医院卫生资源每千人口分布情况
2.3 各区域公立医院每平方千米卫生资源的分配情况
贵州省不同地区每平方千米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差异较大。尤其是贵阳市,每平方千米的卫生资源是均值的4倍以上,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比较约相差8倍,见表3。
表3 2018年贵州省各区域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每平方千米分布情况
2.4 卫生资源配置基尼系数及变化情况
2014-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各类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较好,处于相对公平状态。从地理分布上看,机构数和床位数的基尼系数处于高度公平状态,其余各类卫生资源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20~0.30,处于相对公平状态,详见表4。各类卫生资源配置的基尼系数呈现递减趋势,公平性正在趋向于合理,表明各类卫生资源的配置总体处于相对公平状态。
表4 2014-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基尼系数
2.5 卫生资源配置泰尔指数及贡献率
2014-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总泰尔指数、区域间和区域内的泰尔指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总泰尔指数为0.0165~0.0281,除财政收入外,各类卫生资源区域内的泰尔指数均小于区域间,区域间泰尔指数对总泰尔指数的贡献率基本上超过了50%,说明区域间差异是影响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见表5、表6。
表5 2014-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泰尔指数
表6 2014-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泰尔指数贡献率 单位:%
3 讨论
3.1 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增加,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医改以来,贵州省先后发布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出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卫生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卫生人员待遇等措施,目标是努力打造健康贵州,全力完成全面小康建设[5]。2014-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的各类卫生资源投入量逐年上升,卫生资源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每千人口卫生资源的拥有量仍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每千人口床位数也低于中国2020年的计划目标(公立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为3.3‰)[6]。长期以来,由于贵州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重视程度不同,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拥有更多的卫生资源和好的政策扶持,部分偏远地区由于资源匮乏,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卫生资源中,导致贵州省卫生资源配置与全国仍有较大差距。
3.2 区域间和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明显
贵州省各地区之间卫生资源的配置差距较大,每千人口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如贵阳),其余地区,特别是毕节市、黔西南州等地区卫生资源相对缺乏,区域之间差距显著,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贵州省公立医院按每平方千米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卫生资源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和全省其他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与柴源等人[6]的研究结果类似。通过对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泰尔指数分析,除财政收入外,各类卫生资源区域内的泰尔指数均小于区域间,说明区域间差异是影响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区域内差异对配置公平性影响较小。
3.3 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不断改善
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整体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在医改政策的实施下,卫生资源的公平性逐渐改善。从总体上看,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配置按人口分布优于地理分布,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10]。
4 建议
4.1 加强对公立医院人力卫生资源的投入
政府要加强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公立医院卫生服务质量和加强卫生人才培养[11],并加强对公立医院卫生资源投入的数量和质量的监管力度,改善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4.2 加强区域间合理布局,鼓励卫生人员流向基层
进行卫生资源配置时,要同时兼顾不同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在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上,要增加毕节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区的卫生资源,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同时,鼓励卫生人员流向经济较落后的医疗机构,解决基层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人员短缺的问题,充实基层卫生人才和队伍,缩小各地区间的差距,真正提高贵州省公立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4.3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实行
2017年贵州省开始在全省公立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试点工作,已经建成以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2],要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城乡公立医院卫生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