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NSE、血红蛋白和铁代谢的联合检测在帕金森病中的诊断意义

2020-11-11张莉刘超许晓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血清差异

张莉,刘超,许晓辉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发病常常与患者神经系统病变有关,60 岁以上患者发病率约为百分之一,且发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出现上升趋势[1,2]。 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运动迟缓症、肌震颤、强直等运动症状,此外,患者还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嗅觉听觉减退、异动症等并发症发生[3]。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发病与多因素引发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有关,残存的神经元内的路易小体包涵体引发主要病理改变,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其含量与神经元的损伤程度有一定联系[4,5]。同时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存在颅内铁代谢异常以及铁沉积问题,也有研究发现,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铁异常代谢[6,7]。由于铁在人体的多重合成和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一些代谢酶的辅基和血红蛋白中,铁均是其重要组分,因此铁代谢的过程异常极易导致外周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变。

而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主要是通过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常常呈现隐袭起病、病程逐渐进展的特点,单侧症状逐渐发展到对侧,对左旋多巴等制剂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来综合诊断[8,9]。基于针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仍然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标志物,早期患者的脑脊液以及头颅CT、MRI 也无特征性改变,所以寻找行之有效的检测帕金森病的相关检测指标尤为重要。

本研究选取受试者的血清NSE、 血红蛋白以及铁代谢的指标作为切入点,并检测了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与帕金森早期诊断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初诊或复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入的90 例非帕金森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帕金森病患者均由我院神经内科医师接诊并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指定的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10],并按照 Hoehn&Yahr 分级[11],并符合 PD 诊断标准:⑴运动减少;⑵姿势不稳;⑶肌肉僵直;⑷静止性震颤。 PD 支持诊断标准:⑴单侧起病并逐渐进展;⑵静止性震颤;⑶左旋多巴治疗有效且预后良好;⑷左旋多巴治疗疗效可长达5 年或5 年以上;⑸实验前未给予患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方面的治疗;⑹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排除标准: ⑴帕金森病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 ⑵既往或近期接受过神经核损毁术或者深部电刺激手术等; ⑶近期接受过其他重大手术或者其他器质性疾病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外界影响患者; ⑷近期有贫血或接受药物治疗贫血患者; ⑸有药物滥用或者酗酒者; ⑹各种原因如精神病患者无法配合完成实验检查者。

1.3 方法 血样采集与指标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禁食6~8h 后清晨空腹下采集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分析和血清铁代谢指标的测定,血常规和铁代谢样本收集均采用肝素抗凝管。 同时采集静脉血约 5ml 左右,室温静置 30min 后,3000r/min 离心10min,提取上层血清后分装标记并保存于-80℃待后续测定使用。血清铁代谢指标、血清NSE 和NGF水平的检测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试验仪器购自Roche 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相关试验试剂均由Roche 公司提供, 检测步骤和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评价指标 改良Hoehn-Yohr(H-Y 分级)量表:⑴0 级:患者无任何症状和体征;⑵1 级:患者一侧肢体受累症状;⑶1.5 级:患者一侧肢体受累并伴有躯体肌肉受累症状;⑷2 级:患者双侧肢体受累,但并无平衡障碍;⑸2.5 级:双侧肢体受累较轻,伴有轻度平衡障碍;⑹3 级:患者双侧肢体中度受累,有明显的姿势不稳,活动功能受限,但生活能自理;⑺4 级:患者肢体严重受累,勉强独立行走站立;⑻5 级:患者卧床或者轮椅。(同时判定患者姿势稳定性,嘱患者睁双眼齐肩站立,忽然向后拉患者双肩并观察患者姿势反应。 0:正常;1:略后仰或后退几步,能自行恢复;2:无姿势反应,如不扶患者可能摔倒;3:站立不稳,易自发摔倒;4:无人帮助不能站立。 经评价在观察组中早期(0~2.5 级)患者52例,中晚期(3~5 级)患者 38 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NSE 和NGF 水平比较观察组血清NSE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GF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内,中晚期PD 组与早期PD 组相比,血清NSE 水平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和中晚期的NGF 水平未见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H-Y 分级患者血清NSE、NGF 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H-Y 分级患者血清NSE、NGF 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早期 PD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观察组早期PD 组中晚期PD 组对照组90 52 38 90 NSE(μg/L) NGF(pg/ml)21.83±1.93*13.55±1.69 25.95±2.48*#11.51±3.20 26.28±1.53*26.66±2.63 25.97±1.58*30.05±2.04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比较,中晚期PD 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早期PD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指标对比(±s)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早期 PD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项目 观察组(n=90)RBC(1012/L)HGB(g/L)HCT早期PD 组(n=52)中晚期PD组(n=38)4.37±0.75 125.56±12.60*0.39±0.41 4.30±0.61 123.73±11.63 0.43±0.39 4.28±0.54 101.19±9.75#0.41±0.33对照组(n=90)4.60±0.48 141.68±11.78 0.41±0.46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铁代谢指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铁蛋白、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无显著性差异,但中晚期PD 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铁蛋白、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患者中却无明显差异,提示外周铁代谢的改变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并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降低,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铁代谢指标对比(±s)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铁代谢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观察组早期PD 组中晚期PD 组对照组90 52 38 90铁蛋白(ng/mL) 血清铁(μmol/L)188.65±75.63 180.38±81.69 159.24±70.02*190.81±90.52 15.67±3.95 14.69±3.88 11.83±1.79*15.72±4.28 TIBC(μmol/L)48.65±7.93 46.91±6.96 33.17±6.77*49.87±8.31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复杂且进展缓慢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隐匿发病,研究发现,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常常无明显异常表现,而当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往往疾病进展到中晚期,早期患者疾病进展速度较慢,晚期加快,中晚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由于至今仍未检测出准确的发病原因,因此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一直难以提供有效的方法手段。 而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有生物学标志物、经颅超声成像、MRI、PET 显像等,但从临床角度来看,帕金森病存在较强的异质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且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和认知功能是否障碍并非完全有正相关性,因此寻找帕金森病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性标志物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NSE 是神经细胞中存在的糖醇解代谢酶,当脑组织受到损伤时,NSE 可释放入血引起血液中NSE 水平增加, 而且脑组织损伤越重,NSE 水平越高, 因此血NSE 水平可以间接反映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程度的一个指标[12,13]。研究发现,常规献血的患者,由于全身铁储备和血红蛋白水平较正常水平降低, 与献血次数相对较低的患者对比,在接近帕金森病发病年龄时发病率更高[14],这些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帕金森病发病可能与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有一定联系,因此提前检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可能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15]。 已有研究发现,铁在颅内的异常聚集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6],因此,患者的铁代谢也可能作为帕金森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实验通过联合血清NSE、血红蛋白和铁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对帕金森病进行诊断。 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NSE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GF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内, 中晚期 PD 组与早期 PD 组相比, 血清NSE 水平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比较,中晚期 PD 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对于早期P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铁蛋白、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无显著性差异,但中晚期PD 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铁蛋白、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患者中却无明显差异,提示外周铁代谢的改变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并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综上所述,血清NSE、血红蛋白和铁代谢的联合检测,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检测以上指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血清差异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芝麻素酚或能预防帕金森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