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患者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对免疫球蛋白和T 细胞亚群的影响

2020-11-11岳彩娟王婧婧孙真真徐莹莹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异体免疫抑制亚群

岳彩娟,王婧婧,孙真真,徐莹莹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输血科;2.检验科,河南 洛阳 471000)

临床消化道肿瘤中食管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采取手术治疗后造成的创口较大,术中伴大量出血,需在手术中输血[1,2]。目前相关研究提示,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胆管癌等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与术后肿瘤复发、 转移甚至高死亡率具有相关性,其原因主要是输血使受血者发生免疫抑制[3-5]。通常免疫抑制反应是由于受体接受血液中免疫活性细胞及受体免疫系统有机反应,进一步诱发免疫应答。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对免疫球蛋白与T 细胞亚群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2 年 5 月至 2013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病人128 例,其中围术期输注浓缩红细胞患者68 例(输血组),围术期未输注浓缩红细胞患者60 例(未输血组),均经临床钡餐造影、胃镜、病理切片证实为食管癌。 纳入标准:⑴所有入选患者治疗期间无输注除浓缩红细胞外的其他血液制品;⑵输血期间无免疫调节剂药物使用史;⑶所有入选患儿皆为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⑴非肿瘤患者;⑵免疫功能缺陷患者; 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本研究经纳入排除、 随访总样本数据过程中符合要求的总共128例,无一例患者失访。两组患者性别、年龄、TNM 分期,术前平均血红蛋白水平(Hemoglobin,Hb)、平均白蛋白(Albumin,Alb)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输注浓缩红细胞前所有受试者术后1、3、7、14d 采集外周静脉血,T 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别于术后7d 抽取2mL 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及免疫球蛋白M(IgM)。

随访5 年,以患者手术当天时间为随访起点,复发包括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通过 B 超、CT、内镜及手术诊疗发现而确诊,将发现复发的时间或超过 5 年未复发定为随访终点,以 1 年、3 年、5 年为复发统计时段。

1.3 统计学方法 本观察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P22.0 统计展开分析,采用百分比为计数资料,并进行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2.1 两组不同时间病人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输血前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术后 1d、3d、7d、14d 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未输血组,且输血组CD8+明显高于未输血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病人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病人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s)

T 细胞亚群(%) 时间 输血组(n=60)未输血组(n=68)t P CD3+CD4+CD8+CD4+/CD8+输血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输血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输血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输血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 61.23±5.97 44.97±5.63 48.61±10.52 53.98±8.62 54.69±5.11 31.87±3.21 16.85±3.28 20.87±7.63 24.08±4.75 27.69±2.67 26.91±3.35 30.64±3.05 30.64±5.38 31.15±4.64 29.64±3.13 1.08±0.18 0.49±0.19 0.82±0.12 0.68±0.18 0.89±0.18 62.67±4.81 52.61±6.18 56.72±11.68 61.14±9.17 57.90±6.01 32.69±3.18 22.36±4.15 29.14±8.01 30.25±3.98 34.10±3.01 27.63±2.85 27.71±2.91 24.69±5.97 28.69±3.93 24.98±2.64 1.12±0.14 0.78±0.21 1.01±0.11 1.21±0.20 1.27±0.21 1.489 7.318 4.133 4.551 3.265 1.272 8.378 5.978 7.906 12.768 1.300 62.278 5.931 3.213 9.038 1.389 8.202 9.293 15.780 11.023 0.139<0.001<0.001<0.001 0.001 0.206<0.001<0.001<0.001<0.001 0.196<0.001<0.001 0.002<0.001 0.167<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7d 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输血组术后7dIgG、IgA、IgM 免疫球蛋白明显低于未输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输血组1 年、3 年、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输血组, 且两组1 年、3 年、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生存曲线见图1。

表3 两组患者术后7d 免疫球蛋白的影响(±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7d 免疫球蛋白的影响(±s)

组别 n输血组未输血组68 60 t P IgG IgA 5.75±1.21 8.63±1.05 14.289<0.001 0.27±0.18 0.91±0.15 21.685<0.001 IgM 0.39±0.15 0.51±0.12 4.953<0.001

表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n(%)]

图1 两组患者生存分析

3 讨论

临床中采取输血被认为是补充血容量、抢救生命,确保手术成功后的关键治疗方式[6]。 近年来研究发现,围术期输血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7-9]。 早在既往研究肾移植患者采取异体输血成功率升高后,就指出了异体输血可参与受体免疫抑制过程的观点。 异体输血过程中与免疫抑制机理较为复杂,但其本质是异体血液本身含有免疫活性细胞会与受体的免疫系统反应,进一步出现免疫应答[10,11]。 SOCS-1、SOCS-3 是免疫应答中重要分子,SOCS-1、SOCS-3 参与 T 细胞分化,发挥调节功能,进一步诱发不同的免疫反应[12]。 T 细胞按照标志性主要由CD4+与CD8+细胞亚群组成,CD4+T 细胞主要由Th1 与Th2 细胞组成。在健康生理基础中,Th1/Th2 细胞处于平衡状态中,一旦失去平衡使正常的免疫应答被破坏,发生疾病[13-15]。 临床中常采取T 淋巴细胞亚群诊断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本研究中分别监测输入浓缩红细胞前、 术后1d、3d、7d、14d 的 T 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发现,输血前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输血组术后 1d、3d、7d、14d 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未输血组,且输血组CD8+明显高于未输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输入浓缩红细胞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显著降低,输血诱发的相关免疫抑制明显;输血组术后 1d、3d、7d、14d CD3+、CD4+、CD4+/CD8+明显下降,CD4+/CD8+下降表明免疫功能紊乱,同种异体血液是外源性蛋白抗原,具备抑制CD4+细胞作用,造成T 淋巴细胞分化功能衰退, 同时影响部分淋巴因子参与B 淋巴细胞形成抗体的功能下降。 相关研究提示, 血液制品储存阶段产生白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的作用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但输注阶段采用去白细胞血液可有效改善受试者的免疫抑制状态[16,17]。相关研究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后血清IgA、IgG、IgM 含量产生变化是因体液免疫是诱发机体感染的原因之一,体液免疫功能减弱应首先考虑患者血清 IgG、IgA、IgM 水平降低[18,19]。 本研究发现输血组术后7dIgG、IgA、IgM 免疫球蛋白明显低于未输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针对术后患者采取的5 年的随访, 发现输血组1、3、5 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未输血组。 临床中针对术中输血影响癌症术后生存率降低的结论在大量文献中均有报道, 可能因异体血液中淋巴细胞与患者本身免疫系统产生反应, 进一步诱发患者免疫功能受限,影响疾病预后[20]。

综上所述,食管癌手术过程中,需减少输注浓缩红细胞,由于其可造成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使患者术后康复受到影响。

猜你喜欢

异体免疫抑制亚群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历组、宾组同卜一事新例——兼谈字的异体归属及释读问题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西罗莫司不同血药浓度对肾移植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