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2020-11-11戴天放徐光耀麻福芳张爱民

中国食用菌 2020年9期
关键词:茶树菇食用菌江西省

戴天放,徐光耀,卢 慧,张 诚,麻福芳**,张爱民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0)

江西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赣菇”是我国四大传统名菇之一,享誉古今中外。2017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127.18万吨,名列全国第10位[1]。由于食用菌产业扶贫的推动,全省许多地方如上犹县、余干县、信州区、鄱阳县、乐安县、贵溪市等都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根据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调研分析,测算2018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129.05万吨左右,产值约123.97亿元[2]。江西省食用菌主栽品种有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等,其他珍稀菇种也在发展之中。目前全省已形成5个优势区:以广昌、黎川为中心的茶树菇生产区;以新余、新干、吉安为中心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生产区;以宜黄、鹰潭、乐安为中心的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生产区;以上饶、余干为中心的大杯蕈(Panus giganteus)、滑菇(Pholiota nameko)和黑皮鸡菌(Oudemansiella radicata)生产区;以赣州、信丰、安远、宜春为中心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白玉菇(Hypsizygus marmoreu)、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生产区[3]。虽然近几年,江西省食用菌产量逐年上升,但在全国食用菌产业中的地位却与江西农业大省地位有差距。因此,有必要对我省的食用菌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构建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及其配套的技术体系、政策体系等,为我省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支撑。

1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现状

1.1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世界上食用菌的规模生产已有100多年,近40年更是以每年10%的增幅迅猛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性生产、加工和消费的健康食品[4]。2017年世界食用菌产量约5 100万吨[5],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工厂化周年生产双孢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产品质量、加工水平和经营水平较高。世界食用菌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中国、荷兰、波兰、爱尔兰,4国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约为78%[6]。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栽培、加工、贸易与消费国[7],在食用菌栽培品种、产量和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均居世界第一。自2006年以来,我国食用菌产量、产值均呈上升态势,其中产值的增长速度快于产量的增长速度。2017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3 619.05万吨,产值2 813.66亿元,分别较2006年增长145.51%和340.52%[1]。食用菌产业从种植业中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粮、油、果、蔬、食用菌五大种植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大宗食用菌品种主要有:香菇、平菇、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滑子菇、杏鲍菇、茶树菇、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等。2017年我国食用菌主产省份产量及产值情况见表1。

表1 2017年我国食用菌主产省份产量及产值情况Tab.1 Production and output value of main provinces of edible fungi in China in 2017

如表1所示,我国食用菌产业实现了南菇北移和东菇西移的大格局,但地域差异明显。食用菌的主产省份主要有河南、山东、黑龙江、河北、福建等,这些省份的产量均超过了250万吨。

食用菌生产“短、平、快”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特点,许多地方将其当作产业扶贫的典型大力推广。据农业农村部2016年对全国592个贫困县的产业扶贫情况调研统计可知,其中有420个县开展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占比达到71%[8]。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食用菌产业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但是由于目前食用菌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而科技支撑不足,技术短板突出,盲目的扩张必然带来潜在风险隐患,尤其是大量资本进入食用菌行业,造成了食用菌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必将加速食用菌产业的洗牌[9]。

1.2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2.1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规模

江西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赣菇”是我国四大传统名菇(赣菇、浙菇、闽菇和徽菇)之一,享誉国内外。从2002年开始,江西省食用菌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在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地位起伏较大,排名由2002年的第12位降至2009年的第16位,随后排名陆续上升,具体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2017年食用菌总产量127.18万吨,产值122.12亿元,产量在全国名列第10位。体系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食用菌产业扶贫的推动,全省许多地方如上犹县、余干县、信州区、鄱阳县、乐安县、贵溪市等都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如上犹县2018年新上食用菌215万袋,可产鲜菇约0.086万吨;江西省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信州区、余干县两地正在建设年产9 000万袋的菌包生产线,2018年生产菌袋达3 000万袋,全年可产鲜菇约1.2万吨。估计2018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129.05万吨左右,产值约123.97亿元[2]。

1.2.2 江西省食用菌生产品种

江西省主要食用菌品种产量及排名见表3。

由表3所示,江西省食用菌品种主要集中在大宗菌类,茶树菇、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黑木耳、杏鲍菇等品种产量较大。尤其是茶树菇,不仅产量高,占全国比重达50.36%[1],可谓全国茶树菇的“半壁江山”;而且品质优,成为周边福建地区茶树菇进货的对象。但调研发现,江西省茶树菇产量有所下降,如广昌2017年制作菌包产量达2.2亿袋,而2018年只有1.8亿袋。其主要原因一是市场上食用菌品种增多,替代产品较多,冲击了其市场份额;二是城市化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减少。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的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灵芝(Ganoderma lucidum)、竹荪等珍稀品种产量虽然不及大宗菇类,但占全国的比重却不低,海鲜菇占全国总量的21.34%,鸡腿菇占19.19%,灵芝占13.39%,竹荪占10.34%。

1.2.3 江西省食用菌工厂化水平

目前,江西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仍较低,2010年~2015年江西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及占比见表4。

表4 2010年~2015年江西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及占比Tab.4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edible fungi factory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5

据表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鉴》内容,2015年江西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仅有15家,约占全国总量的2.40%,与福建(130家)、江苏(102家)、山东(90家)等食用菌大省相比相差甚远。企业对于食用菌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据2017年统计,江西省20余家食用菌龙头企业见表5。

表5 江西省主要食用菌龙头企业Tab.5 Leading enterprises of major edible fungi in Jiangxi province

由表5所示企业以及40多家较大规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省级示范社),一并建立起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利益共同体,形成比较稳定的货源基地和销售渠道。但是,食用菌加工企业数量少,技术较落后,多以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较少,产品形式包括干制品、腌制品等,产品单一且附加值低。

1.3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布局情况

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江西省形成了五大食用菌优势产区:以广昌、黎川为中心的茶树菇生产区;以新余、新干、吉安为中心的香菇生产区;以宜黄、鹰潭、乐安为中心的竹荪生产区;以信州、余干为中心的猪肚菇、滑子菇和黑皮鸡生产区;以章贡区、信丰、安远、宜春为中心的金针菇、草菇、杏鲍菇、白玉菇、双孢蘑菇生产区。体系经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以上优势产区的食用菌产量比重占全省食用菌总量的70%以上。其中,生产规模超过1 000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大县包括广昌县、黎川县、安远县、新余市、信州区、余干县等。

2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江西省非常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省农业厅、科技厅通过设立了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特派团等方式,加强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持。但是省财政目前还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食用菌产业,仍然统合在蔬菜产业之中;与山东、福建、江苏等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以上的支持力度相比,差距较大;我省扶持食用菌产业政策尚少,贵州、浙江、河北等省均已出台了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如菌袋补贴等。

2.2 产业化程度较弱

江西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一是缺乏大型经营主体。目前江西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仅有20余家,与福建、江苏、山东等食用菌大省差距巨大;也没有食用菌全国百强企业。二是加工不足。食用菌加工企业极少,且主要从事食用菌的烘干包装等传统加工或盐渍食用菌等初加工,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如食用菌功能保健食品、调味品、休闲食品等较少。

2.3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表现在以小规模家庭分散的粗放经营为主,技术不易规范,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大;食用菌品种出现性能下降、品质退化的现象,如香菇、茶树菇等均存在品种退化现象。食用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如棉籽壳、茶籽壳、木屑等)存在价格、运输成本上涨及菌林矛盾等问题;生产环节滥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农药残留问题依然存在;设施食用菌配套技术发展滞后,良种良法普及率低,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难。

2.4 科技创新不足

与食用菌强省相比,江西省自助选育的品种少,缺乏种质资源创新。1)目前,我省自主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较少,通过权威部门认定的只有4个(2个国家认定,2个省级认定);商业食用菌种质资源匮乏,专用品种如适合鲜销专用品种和适合加工专用品种稀少。2)种质资源发掘创新能力不强,储备不足,一些野生的、味道鲜美的食用菌资源(如松乳菇等)急需开展人工驯化研究。3)菌种生产不规范,母种保藏混乱,随意转管和分离,菌种退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产量。4)病虫害防控技术欠缺,对预防工作不重视,不肯投入,容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5)设备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接种、光温水控制、采收等许多环节采用人工操作的较多,随意性强。6)科技创新后劲不足,缺少项目资金支持,技术转化不到位。根据江西省科技厅提供的有关资料分析,许多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占产值比重不足1%[2],合作社和农户直接购买栽培种进行食用菌生产。

2.5 品牌较少且弱

赣菇历史悠久,产品质量好,但是知名度低,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度低,未能打造出江西省的国内外知名食用菌品牌。如广昌县是茶树菇生产起源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广昌谢远泰研发出茶树菇栽培技术并获专利权,产品质量优势明显,但是市场知名度不高,大多被福建古田等地收购后以他们的品牌和名义销售[10],未能发挥其在本省、国内外的品牌效应;黎川茶树菇虽然在品牌建设方面行动较快,其茶树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但由于其他食用菌市场竞争、生产成本提高、技术进步较慢等原因,黎川茶树菇产业出现一定萎缩,体系调研中发现2018年产量不到1亿袋,较去年下降20%左右[11],没有发挥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效应。

2.6 信息平台缺失

目前,江西省还没有独立的食用菌统计资料,只是笼统归在蔬菜统计资料中,与食用菌产业地位与发展速度不匹配;有关食用菌产业的少量信息统计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品种分类不明确、统计指标模糊、数据更新速度慢、数据留存部门混乱,给产业发展研究、贸易与决策等造成较大的困难。

3 推进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明确食用菌产业在江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地位,制定出台《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强食用菌规划指导工作、对外宣传,营造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12]。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制度。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支持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以及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建设,撬动更多民营资本进入食用菌产业。出台菌袋补贴等扶持政策,降低菇农生产成本。部分县市存在的食用菌生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上升导致效益低下,影响了菇农生产积极性。菌袋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成本,出台菌袋补贴政策可有效降低菇农生产成本,提高菇农经济效益。

3.2 培育新型主体

培育和招商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增加龙头企业的数量,带动全省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引进一批食用菌加工企业,积极发展食用菌功能保健食品、药品、调味品、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另外,培育发展现代批发商和电商,降低交易成本,推动食用菌零售企业参与食用菌供应链整合。

3.3 加强技术培训

要完善县级科技推广体系,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菇农及时掌握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促进菇农种菇水平的提高;加强对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如食用菌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等的培训,促进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4 增强科研创新

以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等项目为载体组建科研创新团队,针对制约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尤其是新品种选育、菌种提纯复壮、野生食用菌驯化、高效栽培技术创新和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上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如针对赣州市大量蔬菜大棚,进行蔬菜大棚里菌-菜轮作、套作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并稳定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为科研团队提供更好的平台条件和资金保障。

3.5 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打造产业品牌

加强我省食用菌生产环节污染防控的集成研发与示范,切实抓好食用菌基地选址、水质监测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大力提升食用菌采摘、分选、加工、储运、营销等商品化处理的质量。严格实行“从产地到市场准入”全程标准化,不断完善产地环境、生产原料、生产流程、包装标签、贮运保鲜、产后加工、市场流通与营销等完整的全程质量监控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品牌建设,扶助广昌、黎川等茶树菇品牌推广,加强“三品一标一追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追溯)建设,鼓励认证和商标注册,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

3.6 搭建信息平台

鼓励支持建立全省独立于蔬菜的食用菌产业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设立信息收集点,将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建立食用菌发展相关指标体系,并进行动态更新,为江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的支撑。促进食用菌协会发展,完善现有食用菌协会制度,强化协会的基本功能,包括技术开发、培训与服务;尽快建立江西省食用菌产业联盟,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猜你喜欢

茶树菇食用菌江西省
模拟成真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干锅茶树菇
什么水煮什么花
从暴利开始的茶树菇
茶树菇液体培养碳氮源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