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模式探索*

2020-12-15朱万春

中国食用菌 2020年9期
关键词:食用菌体验式贵州省

龚 翔,朱万春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为满足游客对旅游参与性与交互性要求的增长需求,体验式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行业的一个热词。随着食用菌行业的兴起,也加深了人们对野生食用菌的了解。我国野生食用菌不仅品种繁多,营养丰富,而且在食用菌栽培技术上的进步为优良野生食用菌的驯化栽培奠定了基础[1]。在此背景下,贵州依托当地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展体验式旅游模式的探索,弥补了旅游业体验活动单一的弊端。并且依靠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展采摘体验还能进一步促进野生食用菌产品的销量,带动2个行业的发展。

1 贵州省野生食用菌资源状况

1.1 贵州省野生食用菌资源概况

贵州省是野生食用菌生产栽培的大省,自然气候及土地条件孕育了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的野生食用菌。贵州省野生食用菌虽然没有树立和云南省比肩的品牌声望,但贵州省独有的野生食用菌种类也为其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契机。贵州省野生食用菌约分15个科、56个属,在全省范围内分布广泛,其中最为知名的野生食用菌品种为松树菌(Plumbago indica Linn.)、鹅膏菌(Lithocarpus vari-olosus)、小红菌(Hypocrella bambusae)、松乳菇(Roegneria serotina)等[2]。此外,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鸡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Heim)等他省常见种在贵州省野生食用菌品种资源中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在贵州省贵阳市、铜仁市、安顺市、黔东南州等地区是野生食用菌生产加工的重点地区[3]。贵州省的野生食用菌凭借其天然、绿色、营养价值高的优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贵州野生食用菌销售的主要市场[4]。

1.2 贵州省依托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

贵州省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野生食用菌资源,并积极依托区位优势拓展野生食用菌市场,积极培育野生食用菌产业链,通过加工、包装等方式增加野生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截止至2019年底,贵州省野生食用菌产值达到了57.8亿元,全省年产量高达87 000 t[5]。在贵州省内也基本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模式,贵州野生食用菌的品牌形象也初步建立。

现阶段,在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战的推动下,贵州省野生食用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一批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提升了贵州省野生食用菌的产业竞争力[6]。目前,贵州省野生食用菌加工基地约有160个,总面积达到13 333.34 hm2[7],加工技术也有了显著提升,野生食用菌加工已经成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2 贵州省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的条件分析

2.1 贵州省开展体验式旅游的现状

野生食用菌产业虽然为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但在生态体验旅游发展方面却不甚理想。因此借助贵州省野生食用菌资源,借助于林下、种植基地、种植园区等开展采摘体验式旅游,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开展贵州省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模式的探索,成为贵州省产业关注的重点。

贵州省的游客主要来自省内以及四川、重庆、广西等周边省、市,也有较远省、市慕名而来的游客,只是所占比例很少。旅游资源的薄弱及旅游项目的单一,不能很好地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贵阳市乌当区采摘园、黔南州生态体验园等虽然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但是与省内众多的著名景点相比,吸引力相对较弱[8]。因此依托食用菌资源开发新兴旅游产品,对满足当前消费者对体验旅游、观光旅游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基于贵州的野生食用菌产业基础打造旅游品牌,更好地发展贵州省的旅游产业及野生食用菌产业。

2.2 贵州省开展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的条件

2.2.1 体验资源丰富

贵州省具自然生态优势,贵州省大部分市县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范围内,为当地增添了气候上的优势。不仅温度、湿度适宜,夏季当地温度普遍比全国平均温度要低2℃~5℃,是人们休闲旅游广泛选择的地点[9]。贵州省森林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为54.93%,喀斯特地貌与生物多样性明显[10]。目前,野生食用菌产业作为贵州省助力脱贫攻坚的重点发展产业,规模化的栽培基地、栽培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依托食用菌种植技术的提高,大部分食用菌和少部分野生食用菌品种都能通过人工栽培获得,能够满足游客从栽培到采摘的参与式需求,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2.2.2 知名度高

“十九大”以后,贵州省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也向外打开了销路[11]。再加上贵州本身是一个美食大省,通过利用野生食用菌食材在《舌尖上的中国》等一系列栏目的播出,提高了贵州省野生食用菌的知名度[12]。2017年在贵州省乌当区建立的乌当农产品物流园,将贵州省野生食用菌的名声带到了全国各地,紫红菌、麻子菌等野生食用菌逐渐地成为了贵州省乌当区的名片。不仅当地百姓家喻户晓,而且在全国各地也广为人知。成为贵州省借助野生食用菌的美誉开展采摘体验式旅游模式探索和推进的基础条件之一[13]。

2.2.3 区位条件优越

借助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我国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贵州省高铁通道的打通使其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北邻重庆、四川,东接湖南,南融广西、广东,西连云南,区位交通条件十分优越[14]。除了陆上交通,贵州还有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遵义新舟机场、茅台机场等与其他省市联袂成带。

在本省境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与城市干道纵横交错,成为贵州省发展现代旅游的一项重要交通基础,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旅游出行的基本保障。

2.2.4 民风淳朴

贵州省在经济发展上相对落后于其他省市,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较少,在加上贵州悠久的历史,也蕴含了深厚的抗战红文化,使得这片土地的人民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风骨。贵州丰富的物产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当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气氛,能够使游客产生宾至如归的感受。淳朴的民风为游客缓解日常生活压力、舒缓身心创造了条件。

3 贵州省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模式现存的问题

3.1 采摘区域规划不科学且消费项目单一

由于在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之初缺乏理论指导,贵州省在发展野生食用菌旅游产业时也只是摸索着前进。导致了贵州省一部分栽培基地和产业园规划缺乏前期调研和科学合理规划,使得贵州省野生食用菌品种栽培区域与其他农产品种植区混杂在一起,没有区分出野生食用菌园区的功能[15]。因此贵州省在发展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时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野生食用菌采摘区域缺乏科学规划,使得停车场、休闲观光区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发展的需求。

此外,由于缺乏规划,野生食用菌采摘区往往仅限于采摘。对游客来说,这样的项目相对单一,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对野生食用菌采摘后的产品附带销售等项目也鲜为少见。

3.2 品牌意识薄弱

虽然在贵州省境内,人们已经普遍对小红菌、紫红菌、麻子菌等一类野生食用菌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了野生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但是总的来说,贵州省野生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然不高。提到野生食用菌人们首先只会想到云南的野生食用菌,对贵州野生食用菌知之甚少。说明贵州省野生食用菌产业与云南、黑龙江等地区的野生食用菌产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6]。

由于将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脱贫攻坚上,对野生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动缺乏重视,导致现在在贵州省范围内开展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存在很多困难。受到其他旅游产品与项目的冲击大,市场开拓仍然任重道远。

3.3 采摘管理技术落后

在贵州省,实现野生食用菌种植及采摘管理的人员大多是菇农,且年龄结构不均衡,多为40岁~60岁之间的农民。他们的野生食用菌栽培与管理的知识都是自己在实践中摸索的,而缺乏专业的培训。因此在游客参与到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过程中,不能对游客起到很好的讲解和指导作用。游客对野生食用菌采摘的知识一知半解,虽然没有直接影响游客的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但是却没有发挥出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的文化附加价值[17]。

由于野生食用菌采摘园的科研技术水平落后,出现各地区之间野生食用菌采摘品种同质化的情况。贵州省虽然开展野生食用菌采摘的品种有十余种,但都是一些较老或与其他地区雷同的品种,缺乏对野生食用菌品种的引进和研究开发,阻碍了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产业的发展。

3.4 缺乏健全的野生食用菌采摘式旅游管理条例

贵州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主要还是靠当地菌农参与管理,这也就是说,与游客发生直接接触的菇农,在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上都比不上专业的管理人员或导游人员,不能组织游客进行有秩序、有组织的野生食用菌采摘活动[18]。容易出现因采摘不当而对野生食用菌产品造成的损害,而一旦遇上一些素养较低的游客,甚至会对野生食用菌产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对于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区域的管理,也没有出台完整的细则。对于游客采摘体验路线的规划、野生食用菌采摘的注意事项、野生食用菌采摘园区损害的处罚条款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利于贵州省野生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4 贵州省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模式探索

4.1 明确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主题

野生食用菌采摘对游客来说是一种新潮的旅游体验方式,为了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和回忆,帮助贵州省野生食用菌旅游品牌在口头宣传上的扩大,就需要设计一个明确的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主题。对游客来说,会选择亲自采摘野生食用菌作为旅游过程的一项活动,说明游客在体验田园生活方面有着精神需求。这就催生了野生食用菌采摘的田园体验主题,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场景和情节,增加游客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的参与感和新鲜感,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4.2 丰富游客采摘体验内容

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旅游项目,不应该局限在“采摘”这一项上,而是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丰富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的内容,更新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的形式。要站在游客角度,提供游客可能会喜欢和选择的体验项目[19]。例如实行“野生食用菌的认领”,使游客能够选择自己的野生食用菌参与种植、施肥、培育等。没有时间经常参与到野生食用菌栽培的游客,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报酬给菇农让其帮助看护,这样就能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并且增加其故地重游的频率,丰富体验的内容。同时可以将野生食用菌的成品在一定时期内寄给游客,唤醒游客记忆,增加游客对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旅游项目的忠诚度。

4.3 加强野生食用菌采摘式旅游广告宣传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外部世界的信息。贵州省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络平台,做好贵州省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的广告宣传。可以通过弹出式广告、微视频、纪录宣传片等形式,对野生食用菌生长的优美环境和采摘环境进行宣传。还可以建立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旅游攻略介绍和答疑解惑,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了解野生食用菌、了解采摘体验式旅游,扩大知名度。

4.4 开发多元的旅游体验纪念产品

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是旅游模式探索的内核,围绕着这个内核,开发野生食用菌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促进贵州旅游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野生食用菌旅游纪念产品是游客获得完整的旅游体验的纪念,根据野生食用菌的外形开发与其紧密相关的旅游纪念产品,可以在无形中增加游客的精神体验。例如野生食用菌盆栽、野生食用菌采摘过程纪念册、野生食用菌状的陶瓷或雕刻等,都可以增加贵州省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模式的影响力,增加游客重复体验的频次,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5 结论

体验时代与体验项目必将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贵州省依托野生食用菌及自然生态资源进行旅游模式的探索是必然的选择。在良好的气候、资源、区位优势主导下,贵州省可以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充分吸引游客,通过野生食用菌采摘体验式旅游能够满足游客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舒缓游客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压力,感受到自然生活的惬意。在这一旅游模式的探索中,还能增加贵州省野生食用菌的知名度,加强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食用菌体验式贵州省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带你体验“小组体验式”教学模式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