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11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第一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掌握良好的语言交流技巧,提升学生的交流水平,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非常精确的将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关系解释了出来。阅读就是吸收学习,帮助学生去了解其他人的写作方式。写作就是表达,将自己从阅读方面学习的东西,有效的展示出来,体现出自己的学习水平。通过阅读的方式去学习写作,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反写作也可以对阅读产生促进作用。
一、有感而发,引导学生写出读后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随着文章中的喜怒哀乐产生心理触动,这就是阅读中的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原动力,学生渴望将内心的感触表达出来,抒发自己的阅读感想。教师要抓住学生“有感而发”的珍贵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
例如在《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试读和朗读,学生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情绪受到了感染,教师则趁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想。教师可以从问题引导入手,如“阅读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你对爱国精神是怎样理解的?文章中最触动你的一段话是什么?”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读”的方向更明确,“写”的角度更清晰,读后感成为学生抒发阅读情感、加强阅读理解、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1]
二、结合阅读教学内容进行仿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纲提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对作者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和体会。从这一要求来看,阅读已经成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第一步。“读而知其意,写而塑其境”,读可以看做是写的前奏,而写则可以视为读的升华。小学阶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表达能力、语言水平相对有限,因此可以从“读”切入进行仿写。
例如在《黄山奇松》一课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创造技巧和语言表达风格,课文中先后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细读引导学生品味不同修辞手法所表达的艺术效果有什么不同。接下来,就可以仿照《黄山奇松》仿写一篇“状物”的随笔,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段话,要求至少运用到课文中两种修辞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尝试写作,能够建立起读与写之间的衔接桥梁,不但写作难度有所下降,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读写质量。
三、关注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写阅读日记
阅读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要求,更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终身阅读理念的提出,为小学阅读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持续阅读的习惯,而读与写结合,则能够有效提高自主阅读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写阅读日记,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记录下阅读感想、阅读中收集的优美词句、阅读文章后的收获和体会等。阅读日记形式灵活,篇幅不限,可以写成阅读随笔,也可以写成词句摘抄,还可以发挥想象力进行扩写和续写等,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做阅读笔记,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有感而发”,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这样就会使阅读笔记流于形式,在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因此,在阅读日记写作中教师要灵活把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提出指导要求,与学生进行深入互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
四、想象外延,丰富学生的读写形式
阅读能够给予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非常活跃,而教师则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将阅读教学实现读与写的有效延伸,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读写体验。
例如在《将相和》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要读出不同人物前后思想、情感的变化。分角色朗读往往能够使学生投入到文章情境中,更细心的去揣摩人物的情感、故事的走向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道将这篇课文该编为“小剧本”,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情感变化,从廉颇的傲慢到真心认错,从蔺相如的从容应对到宽容大度的“将相和”,编排成小剧本之可以由学生进行表演,进而实现“读、写、编、演”等多重元素的组合,不但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同时还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营造更浓厚的读写学习氛围。
结语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与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要素,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涉猎更多的写作素材,而通过写作,又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质量、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读写能力,探索更符合学生特点的读写教学方式,通过读与写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