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临床现实意义
2020-11-11石小凤聂自良
石小凤 聂自良 周 靓
(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黄冈 438400)
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的认可程度较高。该病在女性青春期前不会发病,处于生育年龄段的女性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且异位病灶在绝经后可逐渐退化萎缩[1]。异位内膜周围组织纤维化及周期性出血导致异位结节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慢性盆腔痛、痛经、不孕及月经异常为该病主要临床症状,患者盆腔内所有组织及器官均受病变累及,其中最为常见的部位为宫骶韧带、卵巢、子宫直肠陷凹等,但腹腔、胸腔等处也可发生[2-3]。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及药物米非司酮为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式,有研究结果显示[4-5],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使子宫内膜增生得到抑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预防方面效果良好。为探讨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在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门诊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在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门诊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范围34 ~55 岁,平均年龄(36.87±6.31)岁;病程0.5 ~3.5 年,平均病程(2.65±1.24)年。试验组:年龄范围34 ~55 岁,平均年龄(37.34±6.27)岁;病程0.5 ~3.5 年,平均病程(2.72±1.42)年。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6]:①诊断均符合第八版《妇产科学》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辅助检查及妇科检查确诊;②暂无生育需求;③近期未服用激素类药物;④无全身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⑤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7]:①肿瘤患者或有肿瘤病史者;②近期有生育愿望者;③有药物禁忌症者;④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广州朗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80,规格:25 mg/片)治疗,经期第 1 d 开始服用,25 mg/次,1 次 /d,持续治疗 6 个月。给予试验组患者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Bayer Schering Pharma Oy,国药准字J20090144)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经期第3 d 将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置入。在置入前进行常规消毒并将膀胱排空。对患者子宫的深度、大小、位置及宫腔口方向使用妇科检查仪进行观察。将患者宫颈上唇使用宫颈钳夹住,对宫腔进行探查后将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置入后,对宫颈口进行消毒并取出器械。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8]: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显效:治疗后,月经周期及经量恢复正常,腹腔、盆腔包块基本消失,各类疼痛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有效:治疗后,月经周期及经量有所好转,腹腔、盆腔包块明显缩小,各类疼痛有所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月经周期及经量无好转,腹腔、盆腔包块未见显缩小,各类疼痛无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比较[9]: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TIMP-1、MMP-9 及MMP-9/TIMP-1 水平。
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10]: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进行评估。满分为10 分,疼痛程度与得分呈正比。
④不良反应: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下腹部疼痛、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内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均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比较
经 过 治 疗 后,试 验 组 的 TIMP-1、MMP-9 及MMP-9/TIMP-1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有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出现头痛2 例,乳房胀痛2例,恶心呕吐1 例,不良反应率11.11%(5/45);对照组患者出现头痛2 例,乳房胀痛3 例,恶性呕吐6 例,下腹部疼痛3 例,不良反应率31.11%(14/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ΔP < 0.05。
组别 例数 TlMP-1(pg/mL) MMP-9(pg/mL) MMP-9/TlMP-1试验组 45 133.12±41.23Δ 134.32±35.99Δ 1.04±0.22Δ对照组 45 155.23±40.92 154.78±37.02 1.34±0.3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ΔP <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5 7.02±2.23 2.27±0.81Δ#对照组 45 7.11±1.92 3.76±0.72#
3 讨论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主要指子宫内膜于子宫体外部位出现,常出现于盆腔脏器,多见于卵巢、宫骶等部位,其次为阴道直肠膈、子宫及其他脏腹膜等相关部位,以育龄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且患病率较高[11]。该病与恶性肿瘤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如盆腔黏连、不孕、持续加重的疼痛等,且与异位内膜部位相关,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该病致病因素与宫内膜种植、内分泌失调、自身体质差异、遗传因素等有关,属于一种良性病,但存在细胞的浸润及增生,目前临床上较难根治[12-13]。治疗前,应尽可能的对该病患者明确诊断,并对病灶范围、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对生育的需求及患者年龄进行考虑,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案。临床上有多种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米非司酮具有诱导月经、终止早孕等作用,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孕酮药物,其可使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异位的内膜萎缩速度加快,但效果不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能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体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作用较为显著,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作为一种载有激素的新型宫内节育系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外观为T 型塑料支架,含有左炔诺孕酮52 mg,为非全身孕激素给药,实现女性宫腔内局部孕激素避孕的作用,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较好。作为一种强效的合成类孕激素,左炔诺孕酮具有很强的抗雌激素活性作用,能够对患者的垂体及下丘脑产生作用,使黄体生成激素与卵泡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对排卵起到抑制作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被置入宫腔后,左炔诺孕酮将以20 μg/d 的速率于宫内进行释放,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疼痛起到抑制作用。一次放置后,持续给药时间为5 年,从而避免了传统口服避孕药物停药易复发、服药依从性差等缺点,同时避免手术对于机体的创伤,对患者的生育能力不会造成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 TIMP-1、MMP-9 及 MMP-9/TIMP-1 水 平 均 显 著 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TIMP-1、MMP-9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作用,MMP-9 会对人体细胞外基质造成破坏,促进子宫内膜在异位的黏附及生长加速。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有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给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使患者疼痛减轻,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