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数学除法教学
2020-11-11王勇
王勇
湖南省澧县澧澹中学蔡津小学
小学数学课程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入门教育,对学生以后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必须打下一个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才能更好的为将来的学习铺路。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一定要重视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加强练习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用新颖有趣的方法导入课堂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开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的吸引力与趣味性。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起课堂导入环节,采取新颖有趣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多媒体导入等都是几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除法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法。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情景:晚饭过后,小红一家人(6 个)围坐在一起,准备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水果。小丽端着一盘(5 个)苹果兴高采烈地走了过来,可是小红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每人1 个苹果,显然家里的苹果不够吃;如果一人半个苹果,那就会剩下2 个;如果爷爷奶奶一人一个苹果,剩下3 个苹果4 个人平均分,每人会分到多少呢?如果6 个人平均分配5 个苹果,每人又会分到多少?我向同学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由于以前没学过由于以前没有学过这部分的知识点,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同学们,接着我对同学们说,如果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你们很容易就可以解决这道问题,这样一来我不仅导入了新课的内容,更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课本知识的讲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互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组织形式。数学是一门复杂抽象的学科,绝大部分的知识都需要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因此在课堂讲解的环节,教师要尤其注重讲解的质量,在课堂导入完毕后,出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重点和难点,最后再开始课堂内容的讲解。首先要明白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因数的运算叫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接下来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性质及运算法则,主要性质有:1、在无括号的乘除混合或连除的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例如:36×7÷4=36÷4×7=63,36÷9÷2=36÷2÷9=2;2、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乘以商中的被除数,再除以商中的除数(数乘以商的性质),例如2×(75÷15)=2×75÷15=10,90×(27÷9)=90÷9×27=270;3、一个数除以2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数乘以积的性质),例如:105÷(7×3)=105÷7÷3=5,330÷(5×11)=330÷5÷11=6。在此基础之上,然后一步一步的教授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在涉及到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使用试商方法,并能够利用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设计相关的练习试题
教师在讲解完课堂知识后,要趁热打铁,为学生出几道习题,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如果一节课只有老师的讲解而没有学生的参与,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点,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该注重设计发散性、开放型的练习题,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除法的教学中,我就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果园里有6 棵苹果,3 棵杏树,4 棵梨树,8 棵枣树和1 棵葡萄树。我从中任意选取两种水果,说说他们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只要学生选取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例如在选取苹果树和杏树时,苹果树的数量是杏树的6÷3=2 倍,杏树的数量是苹果树的3÷6=0.5 倍,这样的设计更容易使学生在两个量都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出大量的计算题,通过做题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重视起师生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被当作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我们可以用来开展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只有哪些知识点没有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将没弄懂的地方重新讲解一下;或者让学生讲讲自己感觉困难的地方,再强化一下练习;也可以让学生针对课堂知识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提意见。这样互动能够有效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数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几乎贯穿一个人整个的学习生涯。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起课堂的教学,争取打造高效的课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