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链导学”的设计
2020-11-11茅冬娟
茅冬娟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
前言
问题链导学是一种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设计一连串且具有系统性的教学问题,以此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保持高度注意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实效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此分享几点心得体会。
一、基于“把握整体性”原则设计问题链
问题链中的问题应当环环相扣,旨在引发学生一连贯的思考。换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任何一个语篇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教师应当依据该主线去设计问题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以及框架结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所以,英语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应当基于“把握整体性”原则进行设计。例如,笔者在讲out door fun 这一单元中的reading 部分,即文章“Down the rabbit hole”时,就遵循这一原则设计了一条问题链。这篇文章讲解的是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篇童话故事,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先是爱丽丝遇见兔子,再是追赶兔子,接着掉进兔子洞,最后是洞中发生的一切。笔者围绕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一条问题链:1.爱丽丝是如何在阳光明媚的一天见到兔子的?2.为什么爱丽丝要去追赶兔子?3.爱丽丝是如何跳下洞的?4.爱丽丝在洞里看到了什么?5.为什么爱丽丝试图穿过门?这一系列的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将整篇文章有效串联起来,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快速进入语境,理解并掌握本篇故事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条问题链的思考,能够有效理清文章脉络,对每个节点爱丽丝的所作所为都能有效把握。换言之,学生解决了上述五个问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对这篇文章做到80%的吸收。
二、基于“紧扣话题性”原则设计问题链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链,是为了启发学生,而不是仅仅为了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换言之,英语教师必须保证设计的问题具有价值,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的目的。在笔者看来,英语教师应当紧扣文本设计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问题的数量,不去考虑问题的精准性,偏离文本话题的问题,数量再多也是徒劳。从某种程度上说,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程度。基于文本话题进行段落和篇章分析,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链之前应当深入解读文本,基于“紧扣话题性”原则设计问题链,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例如,笔者在讲解Dream homes 这一单元中的reading 部分,即文章“Homes around the world”时,就遵循这一原则设计了一条问题链。这篇文章是以Neil,Anna,Stephen 三个人的自我介绍展开的,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链:1.Neil,Anna,Stephen 分别住在哪里?2.Neil,Anna,Stephen 最喜欢的地方分别是哪些?3.Neil,Anna,Stephen1 以及他们的家人有哪些生活习惯?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文本话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基本上也就掌握了文章内容。
三、基于“遵循可接性”原则设计问题链
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当前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考虑,真正基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言之,英语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应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遵循可接性”原则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文本内容。例如,笔者在讲解Abilities 这一单元中的reading 部分,即文章“What a brave Young man!”时,就遵循这一原则设计了一条问题链。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个救火英雄,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奉献之伟大,社会之伟大,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了深化学生情感体验,笔者以“东方之星”事件中的潜水员官东为载体,在“东方之星”事件中,官东潜水之后将自己的潜水装备给对方,获得一等功荣誉。笔者在课前的时候根据官东的事迹为其设计“最佳勇敢奖”,并制作了一个表格,表格中涉及的内容包括年龄、能力、为人、事迹,并将该表格展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围绕这篇文章中的救火英雄“Lin Tao”也制作一个同样的表格。这种将问题融入表格中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问题链”,可以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平台,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基于“把握整体性”“紧扣话题性”“遵循可接性”等原则设计问题链,将问题链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