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补肾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10朱鹏涛

康颐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中医疗法治疗效果

朱鹏涛

【摘要】目的:分析补肾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均主因血瘀所致的疼痛来诊,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采取行补肾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之间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瘀法用于治疗疼痛与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比较,在疗效上存在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补肾活血化瘀法;西医疗法;中医疗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

早在20世纪 90 年代,我国就有中医方面的学者提出了“肾虚血瘀导致衰老”的学术理论,認为“肾虚血瘀”是导致人的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理性血瘀…‘生理性肾虚血瘀”“隐潜性肾虚血瘀证…‘老年性肾虚综合征”均被认为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中医学理论当中,认为肾虚和血瘀证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肾精亏虚可致化生阳气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气,精不化血或阴血不充可致阴亏血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血失流畅,脉道涩滞乃至血瘀,因此,现在的临床实践当中,补肾活血化瘀法用于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我院为了提升中医内科的治疗效果,运用了补肾活血化瘀法相关的方剂,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现将研究情况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血瘀证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所有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78±4.29)岁,平均病程为(11.45±3.83)个月,患者的主要表现有腹痛、头痛以及四肢酸痛等,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患者经过中医诊断,确认为肾虚血瘀证引起的症状,具有中医治疗的可行性。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对中医治疗方法存在过敏反应或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均不属于本次研究范围。将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如实告知参与研究的患者,患者均表示完全理解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将研究资料上报至我院伦理委员会,经过审核后获得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因给予镇痛、抗感染等对应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中医补肾活血化瘀疗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腹痛治疗

腹痛患者的主要病因是瘀血内停、气机阻滞,在中医治疗当中,主要用少腹逐瘀汤加小茴香、补骨脂活血化瘀。

1.2.2胃脘痛治疗

胃脘痛患者脉涩、舌质紫暗,疼痛位置固定,主要由瘀停络导致,应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肉桂通络化瘀、理气和胃。

1.2.3头痛治疗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腰膝酸软、心悸、失眠,耳鸣健忘,属于肝肾亏虚,血络瘀阻型,给予滋肾柔肝汤加丹参,滋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络。

1.2.4心悸治疗

患者因血瘀阻滞心脉、心失所养引起心悸,主要表现为胸闷不舒、唇颊青紫,临床可用炙甘草汤加赤芍、川芎、丹参组方活血化瘀。

1.2.5胸痹治疗

患者脉象弦涩、舌苔薄,疼痛牵连后背、肩部合并胸闷,应用参芪冠心汤(方药组成:淫羊藿、桂枝、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川芎、红花、当归)通脉止痛、活血化瘀。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认定为临床治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不适感,则判定为治疗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不适表现有所加重或者症状变化不明显,均认定为治疗无效。有效例数=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输入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等级资料用频数来表示,两组间采用z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治疗有效的例数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详细数据见下表:

3 讨论

补肾活血化瘀法是对瘀血证的治疗而言,拥有较多优点,主要表现为:疗效彻底复发率低,临床中瘀血是血液运行不畅,在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因此,有必要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及时对疾病进行干预,中医补肾活血化瘀法可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 瘀血位置、体质特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在用药上可以随症加减,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适当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补肾活血化瘀法主要具有补肾、通阳、益气通脉、活血、消肿、祛瘀等功效,在方剂组成方面,用药的灵活性强,对于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要尤为有利。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不同疾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疾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常规西医治疗与补肾活血化瘀疗法的有效例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治疗患者。补肾活血化瘀疗法的方剂组成更加科学,规避了单纯活血化瘀治疗后的耗气伤阴风险,有助于减少传统用药方案带来的不良反应,秉承攻补兼施原则,在不同疾病的干预当中,必须采用不同的用药思路,例如,气血虚弱者需采取补血、补气的治疗方法,对于寒邪者应采取散寒补阳的治疗方法,要依据患者不同的部位淤血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活血化瘀促进血液的流通,起到消瘀散结、脉助通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补肾活血化瘀法与常规西医相比较而言,在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刘芳,巫秀华,钟庄元.补肾活血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研究[J].海峡药学,2020,32(12):109-110.

[2]楼国平,韦莉莉,王美兰.自拟补肾活血化瘀养心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4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20,55(07):518-519.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治疗效果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近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文献分析
中医治疗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