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讨型教室应用的有效性调查研究

2020-11-10吴平颐丁建峰齐贵超王华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习空间智慧教室混合式教学

吴平颐 丁建峰 齐贵超 王华文

摘  要 运用课堂观察、问卷和访谈等多种方法调查华东师范大学研讨型教室的应用现状。研究表明,教师对研讨型教室是认可的,但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易用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基于问题的分析,从教室功能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和支持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研讨型教室有效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 学习空间;研讨型教室;智慧教室;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4-0027-04

Investigation on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 of Seminar Class-room i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 Pingyi, DING Jian-feng, QI Guichao, WANG Huawen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classroom observation,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eminar classroom i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eachers approve the seminar classroom,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it, such as the lack of us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seminar classroom from the aspects of classroom function optimiza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teacher training and support guarantee.

Key words learning spaces; seminar classroom; smart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1 研究背景

隨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学家和建筑学家都意识到传统的学习空间与快速发展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所主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合作的教学理念不相适应,改革传统的学习空间势在必行[1]。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发布的2017年地平线报告指出,重新设计学习空间(Redesigning Learning Spaces)是一个中期发展趋势,在未来3~5年中将会在高等教育中大量应用[2]。

确实如此,近些年国内掀起一波智慧教室建设的高潮[3]。

2017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陆续在两校区建设一批多屏研讨型教室,实现多屏展示与分享、多组投屏与讨论、远程直播与互动等功能,拟在研讨型教室的基础上开展智慧教室的建设探索,但在研讨型教室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1)许多新的技术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如多屏结构、移动终端的切换,甚至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都没有充分利用,这有悖于新型学习空间建设的初衷。

2)研讨型教室的结构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缺少互动交流。

3)教师对研讨型教室的应用反馈没有想象中的乐观,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设备的维护不够及时、应用推进困难。

研究拟从实践出发,面对华东师范大学多屏研讨型教室在应用上存在的各类问题,运用课堂观察、问卷和访谈等多种方法,对教师在新型学习空间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为学校教室的未来建设和规划、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等提出建议。

2 研究设计

为了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对于研讨型智慧教室的了解及使用情况,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首先,设计了教师问卷,针对“不知道我校有研讨型教室”“知道但没用过研讨型教室”和“使用过研讨型教室”等三类教师设计不同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来分析不同类教师对研讨型教室的使用态度、意愿和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这四个维度来记录和分析,总结研讨型智慧教室适合的教学方法;最后,对课堂观察中发现研讨型教室功能应用略好的教师进行定点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对研讨型智慧教室的使用情况,包括信息设备的应用能力、应用方式、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讨型智慧教室的教学效果等。

3 数据分析

研讨型教室的建设本意就是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方便师生在课堂内展开研讨、交流和互动,所以问卷在学校大夏学堂教学平台六个支持群里发放(共有教师936人),收回有效问卷115份。因为闵行校区未正式投入使用,所以课堂观察主要是针对中北校区10间教室里的课程,共听课32节次。访谈应用情况略好的教师6名。对其中发现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宣传推广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15名教师中只有53%的授课教师知道学校有研讨型教室,还有47%的教师不知道学校的研讨型教室;仅有25名教师使用过研讨型智慧教室。在访谈应用情况略好的教师中问到“您周围的同事对于‘研讨型智慧教室的态度情况如何”时,他们普遍觉得很多教师并不知道有这样的教室,其实很多教师很希望有类似灵活而又先进的教室。当追问“为什么搞了那么多场培训,老师们不来参加”时,6名教师都有抱怨没有时间参与、科研等压力都特别大,说明学校研讨型智慧教室的宣传推广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要有快捷的方式让教师获取培训。

教师总体对研讨型教室是认可的  25名使用过研讨型教室的教师中有21名教师觉得对自己有用,22名教师觉得对增强教学效果有帮助;90名未使用过研讨型教室的教师中有79名表示愿意尝试在里面开展教学,仅有一名教师明确不愿意尝试在里面開展教学。访谈应用情况略好的教师时,6名教师虽然对现有的教室应用提出一大堆的抱怨和问题,但是整体还是觉得研讨型教室对增强教学效果是有帮助的,也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类似教室建设的探索,同时希望学校能加大支持和建设力度,从教室建设、教师应用、课程改革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使用过研讨型智慧教室的25名教师反馈,和传统多媒体教室教学相比,研讨型智慧教室确实促进了课堂讨论、小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表1所示为和传统多媒体教室教学相比,研讨型教室带来的变化。访谈中教师也特别提到研讨型教室名副其实,其中的多屏显示、无线投屏、活动桌椅非常便于开展研讨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开展讨论。

班级规模和课程内容影响了研讨型教室的使用选择  36名知道但未使用过研讨教室的教师中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他们所教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班级学生人数这两个方面不适合在目前的研讨型智慧教室内开展。32人的班级规模限制确实影响了更大班额的课程在此类教室的应用,但更多的应该是课程的内容,如果课程是以教授为主的,那安排在此类教室其实是极大的浪费。在观摩的32节次课程中有21节次的课程几乎都是教授型的,学生分小组坐着,却没有小组的任务和讨论,反而导致部分学生背面或侧面面对教师,教室里多块屏幕不知道应该看哪一块,从而导致分散学习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课程内容本身的适合度、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可能是影响研讨型教室使用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没有使用研讨型智慧教室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机会安排在这种教室内上课,说明研讨型智慧教室在数量和类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增加。还有少数一些教师则表示还不知道如何去用好这类型的教室,所以有必要建设范例课程提供给他们去参考学习。

课前学习任务的安排和完成有助于研讨型教学的开展  根据使用过研讨型智慧教室的这25位教师反馈,教师会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而且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能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80%的学生大部分完成,8%的学生半数完成,12%的学生少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一则给课堂教学研讨交流预留了更充足的时间,二则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准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对学生积极地参与研讨型教学非常有帮助(使用过的25位教师中有80%的教师认可学生课堂互动参与更积极了)。

访谈中教师也都表示要用好研讨型教室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熟悉复杂设备的应用是一方面,更高的要求是对课程内容的重构、对课程学习活动的重新设计和对课堂研讨等活动的把控。所以,很多的研讨内容并不是课堂临时抛出的话题,更多是课前已经布置好的任务,学生已经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找和自我的思考,课堂内更多的是小组内的思维碰撞、小组间的辩论研讨,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批判和反思。

设备易用性和支持保障度影响了智能研讨型教室使用评价  在使用过研讨型教室的教师中,52%的教师反馈设备的操作使用困难,32%的教师遇到各种硬件故障,24%的教师反馈缺乏教学应用范例引领。他们更希望能够加强实时技术支持保障,优化并提升研讨型智慧教室的功能,同时能够提供研讨型教学范例课研讨,加强使用培训等。表2所示为学校在智能研讨型教室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需加强的做法。

访谈中教师也纷纷反映设备操作的不人性化、故障频发的不稳定性、技术支持完全跟不上等问题,表示这严重打击了教师进行探索的积极性,也有悖于当时教室建设的初衷,其中“PAD动不动就开不了机”“声音动不动就没了”“无线投屏动不动就卡住了”“找技术帮忙动不动就找不到人”等是大家提到的比较多的问题。

录播功能不是教师迫切的需要  从三类教师的反馈看,研讨型教室中的无线投屏、多屏展示、分组讨论等功能才是对教师最有用的功能。至于录播功能,在用过研讨型教室的教师中无一人认为该功能对自己的教学有用;在没用过的教师中,该功能也排最后,且认为有用的教师很少(仅七人)。访谈中教师虽然觉得有录播是好的,方便将整个课堂过程录制下来,开展后期的自我反思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但是其实对录播功能并不是非常看好,原因包括:一是研讨型教室在开展研讨型教学时场面较为混乱,自动录播出来的效果其实是很差的,一个半小时混乱的视频很难让人愿意回看;二是如果没有学生学习情况系统智能分析功能,要教师人工去查阅视频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极为不现实的;三是录播系统的操作还不够便利,教师反映教室的录播系统需要专门的触摸控制器去控制,但这个控制器总出问题;四是录制好的视频下载需要很长的时间。

课堂互动答题和学生课堂行为分析功能是教师很大的期望  对于未来研讨型教室功能的希望方面,三种类型教师对“课堂互动答题”方面的需求呼声是最高的(61.74%的教师希望有这个功能),其实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智慧教室都有类似功能,该需求是较容易得到实现的;“学生课堂行为分析”(53.04%)和“资源库和学习平台”(51.3%)是位列二、三位的需求,资源库和学习平台主要的问题是现有的大夏学堂学习平台与研讨型教室的互动及资源是不通的,各管各的,教师希望有一个一体化的平台实现课前学习、资源分享、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和辅导答疑,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过程都已经记录下来之后,最终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虽然教师目前对“大数据分析”抱有很大期望,但还没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只能在前期尽量考虑将所有能收集的数据收集到一体化平台中,以便开展大数据探索。

4 建议

针对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的问题,对研讨型教室应用和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优化教室功能,探索多种类型研讨教室的建设  调查研究发现,多数教师希望能在这类型教室里开展教学,应用过此类教室的教师整体也是认可的,但还是存在使用困难、故障多、缺乏课堂互动工具等问题。所以,首先需要优化现有的研讨型教室,使其变得更加简单、实用、易用,并保证基本功能的稳定,如无线投屏、多屏切换等功能;其次,将课桌椅换成单人桌椅,提升桌椅移动的灵活性;最后,引入课堂互动工具,方便教师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交互活动,并实时提供学生互动等学习情况统计功能。

由于学校研讨型教室的数量有限,而且局限于32人及以下的班级规模,在课程安排上无法兼顾多数教师能使用到这类型教室。建议在后期的教室建设与改造中可以尝试多种规格类型的研讨型教室,如仅在传统教室内加入课堂互动工具和无线投屏工具,没有投入较多的多屏应用。

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作为研讨型教室的直接使用者,教师对教室内各类信息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适应,将直接影响研讨型教室的实际使用效果。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对信息素质的培养,尽快熟悉并掌握新的教学环境中各类设备的使用,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研讨型教室要实现比传统教室更高级的功能,就必然会增加设备的投入,也必然会增加操作的复杂度,从建设角度尽量优化操作的人性化的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适應新技术的应用。其次,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将自身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方向转变,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地位,既要关注“如何教”,更要关注“如何促进学”[4]。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学习平台与研讨型教室结合,充分应用学习平台开展课前学习、课后巩固,应用研讨型教室课中研讨、互动的功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优化教师培训方案,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前期的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研讨型教室内的设备使用操作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不会操作等原因,导致许多功能没有被使用,甚至大部分教师将研讨型教室当普通多媒体教室在用。同时,很多教师因为其他原因无法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47%的教师都不知道学校有此类教室。所以,研讨型教室的宣传推广和教师培训要联动起来一起抓:首先,坚持定期组织研讨型教室操作的使用培训,针对教室内的各类软硬件设备详细进行介绍,并给每一位教师邮箱分发一份使用操作文档和操作演示视频,方便没空参加培训的教师也可以了解和熟悉研讨型教室的功能和具体操作方法;其次,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原有混合式教学系列培训中加入研讨型课堂活动设计等相关主题,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结合在线教学平台+研讨型教室应用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最后,围绕研讨型教室应用结合混合式教学开展系列公开课、研讨会,一则加强应用好的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二则加强教师相互间的学习,三则加大对研讨型教室的宣传和推广,四则可以收集教师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

提升技术支持服务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前期的调查研究显示,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于研讨型教室持有乐观的态度,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很大程度上没能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导致教师使用这类型教室的热情有所降低。希望后续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提升教室的实时技术支持力度,形成良好的使用氛围,以便教学更好地开展[5]。

另外,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一些科研任务,这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探索研讨型智慧教室的应用。建议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改革付出的成就感,设立研讨型教学改革专项,从政策、制度方面加以支持与鼓励。

参考文献

[1]江丰光,孙铭泽.国内外学习空间的再设计与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2):33-40,57.

[2]孙立会,葛兴蕾,陈张兼.技术在未来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图景:基于《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121-128.

[3]尹合栋,于泽元,易全勇.智慧教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20(3):80-87.

[4]易小娟.智慧教室中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以H大学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1):11-15.

[5]崔亚强,甘启宏,王春艳.高校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和运行机制思考:以四川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0(3):95-100.

猜你喜欢

学习空间智慧教室混合式教学
浅谈未来教室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