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让学促思”的初中数学课堂训练题设计策略探讨
2020-11-10苏开恩
苏开恩
【摘要】“让学促思”使课堂的自主性得到体现。在“让学促思”的大背景下进行数学课堂训练题的设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适当改题;应全面把握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进行适时的行为导向;应通过定义新概念、找规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潜能。
【關键词】初中数学;让学促思 ;课堂训练设计;生本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158-01
近年来,“让学促思”的教学思路科学地诠释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使课堂的自主性得到体现,突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让学”这一理念最初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提出,“让学”是指在教学的某一时段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行为。既有问题也有目标,这种学习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导学,更注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方式与自主创新能力。数学学习是以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大方向的,假如数学问题的设计难度不当、提示不清、创新度不足,就会使让学的“促力”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数学练习的“让学”背景的营造,为教学“促思”的落实提供依据与保障。
一、把握难度,适当改题促路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的设计往往只能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一般情况,很难使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适用。名师示范课是教学的典范,但对名师的教学不能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为了实现“让学”,不盲目促用,适当改变教材、名师优课、过往经典中的题目内容与表述方式,使之与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更适应就显得尤为必要。
案例1:在分式加减运算的教学中,A教师综合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做法,设计了如下课前预习题(1):;+ ;=; - ;=。(2)思考如何计算:;- ;;;;+ ;;.
A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类比出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从而引入本堂课“同分母分式加减”的内容,由于起点过低,学生难以唤起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这里可以作如下改进:
(1)约分: 通分:
(2)
(2)结合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类比写出分式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自学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117-118页,弄懂例1、2的算法原理。
(4)自主训练第118页随堂练习。
(5)在上述自觉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否已经解决?
上述五步完整地展示了“让学”的过程:第(1)步通过复习分式约分与通分,为学习本课时进行了有效铺垫。由于大多数班级目前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已经耳熟能详,原先A教师对同分母分式加减的探究设计明显难度不足,不利于实现“让学”的深度。通过(2)-(4)步的训练可以适当加深难度,使学生在有悬念的探究中有所收获。第(5)步则要求对整个“让学”过程中存在困难进行回忆,为下一步课堂的“促思”作准备。
二、把握自主,适当提示导向
在习题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探究过程中,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操作与推理,开展广泛的讨论、交流与合作。为此,习题设计之初就要尽量避免了无生机的那种陈题、老题,要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案例2:如图在 Rt △ABC 纸片中,∠A=Rt∠, AC=AB=6,点D 在 AC 上移动,将纸片△DAC 沿DC向右上折叠,得到点 A 的对应点 E,那么点E的路径长是 ;;。要求:(1)自主进行探究;(2)通过折、画找出相关图形,找到路径再进行计算;(3)尝试合作与交流。
笔者在课堂内巡视学生的探究过程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在D点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多次尝试将纸片△DAC 沿DC向右上折叠,得到不同位置的E点,然后就可以推断点E的路径为一段弧,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这段弧长就是点E的路径长。由于教师的信任,把本次探究任务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没有,而是体现在对探究过程与要求的精心设计上。题后的三点要求既强调了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时机,也提示了学习方法——折、画、找、算,为“让学”提代了必要的促领。
三、激发潜能,适当定义出新
用脑科学研究表明,即便是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其大脑潜力开发估计不会达到总潜能的2%,如果数学课堂只向学生传授具体数学知识、教给具体数学能力而没有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培养能力的钥匙,那就会把学生巨大的潜能给扼杀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定义新概念、找规律的题型,是培养学生数学潜能的好办法。
案例3:(1)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中的一个内角平分线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分成3:1,我们称这个平行四边形为“周到平行四边形”,这条边为“周到边”,那么当周到边长为12时,这个“周到平形四边形”的周长是 。
(2)如图,?OA1A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1=1,OA2是斜边。以OA2为直角边继续作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2A3,然后不断重复上述过程,那么OAn= 。
这里第(1)题给学生定义了一种“周到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在数学史上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却给了学生如何理解新概念、运用新概念的机会,有助培养概念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思维策略,便于从“让学”中变得“会学”。学生借助文字阅读,逐步计算与全面考虑合理分类的策略一般都能解答出来,因为他们的大脑中有潜力存在。第(2)题则需要学生从题目中去发现规律,然后运用规律去解答完成,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总之,“让学促思”理念下的课堂训练题设计既要向前看——尊重学生的基础,还要向现在看——适当提示学法,更要向未来看——开发学习潜力。“让学促思”是新课程理念大背景下生本化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具体诠释,也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预见,在“让学促思”的大背景下进行课堂训练题的设计,确实意义深远。
【注: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让学促思”教学实操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MJYKT2019---103)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一次优秀课展示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 张克玉.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6(Z2)
[2]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思考[J]. 张海营. 中学数学. 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