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干预实验研究

2020-11-10项亚光卫红云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初中生

项亚光 卫红云

摘要:积极心理品质是当今积极心理学积极人格研究取向之一。研究通过运用修订版《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上海市TX中学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实验的TX中学与未干预的ZY中学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存在明显差异:TX中学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实验干预前与干预后也存在显著差异,其表现除创造力外,在团队精神、感恩、宽容、社会智慧等心理品质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研究验证干预实验对提升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行之有效。

关键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干预实验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等提出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以来,心理学家们开始涉足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健康心理学,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心理学研究的目标也不再满足于应对心理障碍和问题,而是从积极心理学出发,而是致力于研究如何激发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更加美好。因此,了解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研究和促进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成为当今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或者转折期,面临各种心理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为了掌握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和成长,本研究利用修订版《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上海市金山区TX中学初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实验干预研究。

二、积极心理品质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积极心理品质的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皮特森(Peterson,C.)在研究个人心理品质中提出:“个人品质是一种优秀的个性特质,它与具体的美德相结合,同时也体现在价值——行为分类体系中。”其中,伦理学家所提倡的核心特征价值就是美德,主要包括勇气、智慧,人道、节制、公正和卓越六大类。这些美德都是具有积极力量的良好品德,所以积极心理学也将其作为积极人格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24个积极心理品质,比如好奇心、创造力、坚持、感恩、团队精神、宽容、社会智慧、自控和希望等。

我国学者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指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高兴、兴趣、自豪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如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另一种观点认为,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人格的分析来唤起心理学对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并以这种积极力量来帮助所有人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一种积极的人格观”。

本研究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成长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它具有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向自我实现发展的特征。

2.开展初中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性

以往我国30多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大多数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检测和矫治,普遍忽视积极心理健康发展和品质培养。进入21世纪,随着西方积极心理学思想和我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近10年来主张从积极心理品质入手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学者越来越多,如2008年我国学者孟万金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许多学者也都呼吁,应当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变化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在个体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位置。此阶段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初中生会面临种种心理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解决,就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提倡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以改变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尤为重要。因而,了解当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和特点,探索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和今后的幸福生活奠定重要的基礎。

三、干预实验设计

1.干预目的和假设

干预目的:本研究运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测试和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形式,以TX中学初中生为干预对象,旨在为提高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探索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假设:TX中学和对照中学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实验干预前与干预后存在显著差异:TX中学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实验干预前和干预后存在显著差异。

2.研究工具和实施

(1)对象选取

本研究选取TX中学的699名初中生和对照中学(ZY中学)221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TX中学初中生为实验干预组,以ZY中学初中生为对照组。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帕克和皮特森积极人格特质问卷(少儿版),笔者对此问卷重新翻译,结合中国的文化特点和语言习惯做初步修订,并对修订的问卷进行试测,形成中文版的《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该量表经过测定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和干预研究的有效工具。

(3)干预实施

本研究在前期对Tx中学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需求和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优先发展和弥补弱项的情况,选取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创造力、坚持、团队精神、感恩、宽容、社会智慧六个品质进行实验干预,主要以团体辅导的活动形式进行干预。每个品质的干预时间为两个学期,跨度为一学年,共进行6次不同主题的实验干预活动,每次干预时间为45分钟。

被试为Tx中学六、七、八年级的初中生。其中,六年级学生接受创造力和坚持两项品质的干预;七年级全体学生接受团队精神和感恩品质的干预;八年级学生接受宽容和社会智慧两项品质的干预。

综上,TX中学和对照中学在经过一年的实验之后,六个品质当中“坚持、团队精神、感恩、宽容、社会智慧”五个品质的差异非常显著,且TX中学得分均高于对照中学;创造力品质在两校后测得分上差异虽未达显著性水平,但是两校相应得分差异也较大。以上说明TX中学这六个品质经实验干预后,在横向比较方面有实际意义上的提升效果。

六、TX中学各干预积极心理品质前后测差异比较分析

1.创造力品质干预及前后测差异比较

本次创造力实验干预包括六次心理活动课,六次活动主题分别为:“认识创造力”“展开想象的翅膀”“突破无极限”“创意大挑战”“时装设计创意show”“创意玩具设计”。

六年级1、3、5、7四个班级的学生接受了创造力这一品质的干预,在一年的干预后,前后测试数据对比情况如表10所示:

由表10可知,经过一年的创造力相关方案干预后,TX中学六年级1、3、5、7四个班级的学生创造力前后测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前测平均分为15.12,后测平均分为16.73,说明经过干预,四个班级的学生创造力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干预方案及活动实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2.坚持品质干预及前后测差异比较

本次坚持实验干预主题包括“认识坚持”“我的梦我坚持”“坚持一小步,成功一大步”“相信自己,坚持到底”“珍惜时间,高校坚持”“坚持!加油!”等。六次实验干预让被试从认识坚持、领悟坚持,到慢慢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梦想、学习生活小目标进行真实的坚持;从提升自信、增加坚持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到认识时间、有效地管理分配坚持的任务;从个人的坚持到团体的坚持,全面提升被试“坚持”这一品质。

六年级2、4、6、8四个班级的学生接受了坚持这一品质的干预,在一年的干预后,前后测试数据对比情况如表11所示:

由表11可知,经过一年的坚持相关方案干预后,TX中学六年级2、4、6、8四个班级的学生创造力前后测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前测平均分为7.76,后测平均分为10.85,说明经过干预,四个班级的学生坚持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干预方案及活动实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3.团队精神品质干预及前后测差异比较

七年级全体学生接受了团队精神品质的六项干预主题活动分别为:“造房子”“承担责任”“你说我画”“人体拷贝”“五官争功、火海求生”“广告设计”。在一年的干预后,团队精神和感恩品质前后测试数据对比情况如表12所示:

由表12可知,经过一年的相关方案干预后,TX中学七年级学生的团队精神、感恩两个品质前后测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团队精神前测平均分为11.94,后测平均分为17.62;感恩前测平均分为19.74,后測平均分为29.44,后测分数均远远高于前测分数,说明经过干预,八个班级的学生团队精神、感恩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干预方案及活动实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4.感恩品质干预及前后测差异比较

七年级全体学生接受了感恩心理品质的六次干预,主题分别为:“幸福账本”“闪光的星星”“感恩父母”“成长的代价”“感谢校园生活”“感恩社会”。在一年的干预后,感恩品质前后测试数据对比情况如表12所示,可知,经过一年的相关方案干预后,TX中学七年级学生的感恩两个品质前后测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恩前测平均分为19.74,后测平均分为29.44,后测分数均远远高于前测,说明经过干预,八个班级的学生感恩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干预方案及活动实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5.宽容品质干预及前后测差异比较

八年级1、2、6班学生接受了宽容这一品质的六次干预主题,分别为:“理解何为宽容”“宽容有度”“去自我中心,学会理解”“学会吃亏,才不会亏”“学会赞赏”“多元价值观的培养”。在一年的干预后,前后测试数据对比情况如表13所示:

由表13可知,经过一年的相关方案干预后,TX中学八年级1、2、6班级的学生宽容这一品质前后测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前测平均分为14.53,后测平均分为17.71,后测分数均远远高于前测分数,说明经过干预,八年级1、2、6班级的学生宽容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干预方案及活动实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6.社会智慧品质干预及前后测差异比较

八年级3、4、5班学生接受了社会智慧这一品质的干预,干预的主题分别为:“促进交流和沟通”“学会交往技巧,学会表达、倾听和接纳”“我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己”“主动了解他人”“让友谊住我家”。六次实验干预分别让初中生了解交往现状,学会主动交往,掌握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在一年的干预后,前后测试数据对比情况如表14所示:

由表14可知,经过一年的相关方案干预后,TX中学八年级3、4、5班学生的社会智慧这一品质前后测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前测平均分为23.95,后测平均分为26.80,后测分数均远远高于前测,说明经过干预,八年级3、4、5班的学生社会智慧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干预方案及活动实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本研究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实验干预和量表调查研究方法,对初中生的创造力、坚持、团队精神、感恩、宽容、社会智慧六项积极心理品质实施干预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大部分得到了支持,同时也验证了本研究所选取的团体辅导的主题内容和活动过程是积极有效的。本研究结果表明,学校组织积极的干预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研究结果也弥补了积极心理学在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实验研究领域的不足。本研究统计检验发现:

(1)TX中学和对照中学初中生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存在明显差异

本研究显示,干预实验的TX中学和未干预的中学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坚持、团队精神、感恩、宽容、社会智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创造力品质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得分也明显提高。这表明对TX中学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验干预产生了效果。另外,在六项积极心理品质干预实验统计分析中,团队精神和感恩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各项品质,这两项品质实施干预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体现了七年级学生的干预效果要高于其他年级。这说明不同的年级之间干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2)TX中学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除创造力外,其余各项品质存在显著差异

干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近一年干预实验研究,TX中学六、七、八年级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创造力、坚持、团队精神、感恩、宽容、社会智慧六个方面的得分均有明显的提高。除创造力外,其余五项积极心理品质都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创造力实验前后水平也有一定提高,处于临界显著水平。这证明实验干预所采取的一系列团体辅导活动对提高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是非常有效的。从年级具体得分差来看,七年级得分差高于八年级,八年级得分差又高于六年级,干预实验存在年级差异,表现出六年级创造力和坚持性相对比较弱。

2.研究建议

(1)依据初中生不同年龄段心理发展特点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本研究显示,尽管实验干预对初中生各项积极心理品质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不同年级学生在各项品质的得分也都存在一定差异,这表明初中生在年级上,尤其是七年级与其他年级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存在不平衡,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积极心理品质干预,如加强创造性、坚持和社会智慧等进行干预,尤其要关注“初二现象”,注重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并加强引导和干预。

(2)重视学校课堂各学科教学渗透

调查研究表明,学业成绩高低与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课堂是初中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3)积极提倡开展丰富多样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初中生积极体验

实验干预研究显示,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活动,初中生的各项积极心理品质有明显的提高。初中阶段学生需要丰富而具体的直观体验来支持,所以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团队辅导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文体、班会等活动,以引导初中生发展友善、正直、宽容、合作、创造、审美、希望和信念等积极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