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逻辑知识

2020-11-10王日淦董旭午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掌握写作教学高中生

王日淦 董旭午

【摘要】当下不少高中生在写作中常出现概念不明、语无伦次、层次不清甚至妄下论断等现象,根源就在于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鉴于此,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开设专题课程指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一些概念、判断、推理等基础性的逻辑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

【关键词】高中生;写作教学;掌握;基础逻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7-0026-03

【作者简介】1.王日淦,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高级教师;2.董旭午,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当下不少高中生存在着幼稚、偏激和思辨能力低等现象,尤其在写作中常出现概念不明、语无伦次、层次不清甚至妄下论断等现象。这表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心理、思想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导致。鉴于此,我们认为高中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础逻辑知识,以发展他们严谨、全面、辩证的思维品质,促进他们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发育。那么,究竟该怎么操作呢?笔者认为,开设专题课程,指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一些概念、判断、推理等基础性的逻辑知识应该是一条理想的路径。

一、教好概念知识,有助于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

每个科学概念既有其确定的内涵,也有其确定的外延。内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究竟“是什么”,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一般地说,一个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它的外延也会随之确定下来,因为人们总是通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去指称具有该本质属性的事物。

在学生的写作中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论证问题片面化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偷换概念或概念混淆不清,对现象和问题认识混沌。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就很有必要从概念分析人手,揭示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也是议论文写作中分析论证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概念的界定与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是区分清楚概念之间的几组关系——

1.概念的本义与引申义。如作文《有话好好说》里的“话”,本义是日常生活中说的话语,但题中却表示“意见”“看法”;《提篮春光看妈妈》里的“春光”,本义是春天的风光景象,但题中却表现为温暖、幸福、感恩等情感。

2.概念的具象义与抽象义。如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里的“坎”,原指地面凸起,题中喻指生活中的挫折、人生道路中的障碍或困境;《人与路》里的“路”,原指道路,题中则喻指人生出路、理想追求、憧憬规划等。

3.概念的多重义与具体义。有些作文提到核心概念比较模糊、多解,如“方与圆”“忙”“杂”“局”“圈子”等,似乎可以有多重阐述,但又常常让人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核心概念,有效的做法就是把它具体化。

通过这样的界定和分析,学生对命题作文的中心含义就能有明确的表达,也为行文的新颖和深刻做了准备。

当然,在写作中对概念的界定不一定要像“下定义”那样科学、准确和严密,但也必须及时界定,具体要求有两点:一是定性,二是定量。定性,就是分析内涵,弄清词义,确定概念中最适合自己写的、最有价值的某一内在属性。定量,就是分析外延,选择特定的对象写作,使文章有具体的适用范围。高考作文“一类卷”的评分要求是:能够深入地展开分析,对观点或核心概念的含义进行明确的界定(或分解、剖析)。这样的作文标准,正是要求我们要强化逻辑范畴的概念知识教学,教学生平时要就养成概念界定意识,以准确、严密的把握核心概念。

二、教好判断知识。有助于学生客观地阐明事理

在逻辑学中,判断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方法。作为逻辑学中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判断是推理的基础,也是对已有概念的运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如果概念仅止于概念,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只有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才能实现概念的最终意义。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基本要求是恰当,具体表现为两点:第一,判断必须有所断定。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肯定也好,否定也罢,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所断定。第二,任何判断都有真有假。判断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有对错之别。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了解了判断的含义和特征,我们就可以对思维对象作出自己的判断。但要对其作出真判断,除了正确认识客观存在、了解实际情况外,还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通过实践指导自己的判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要想学生能恰当地运用判断这一思维形式,教师必须要在这三个方面加强训练——

1.概念要准确严密。判断是概念的展开,没有判断,就不可能揭示和说明概念。如果概念不明确,判断就会失实,即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比如,有学生在写作文《不满现状》时,文中有两段文字:

球王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时,记者问他哪个球踢得最好,他说“下一个”。著名作家王蒙,有人问他哪一部小说写得最好,他回答“下一部”。他們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就,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满现状,不断进取。

毛泽东年轻时,也是因为不满现状,所以立下改造旧中国的宏伟志向,投身革命斗争。

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段中的“不满”指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状态,第二段中的“不满”指否定和痛恨;“现状”也有两层含义,第一段的“现状”指已取得的成绩,第二段的“现状”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样混淆概念,论述又怎么可能够严密有效?又怎么可能收到以理服人之效?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判断。

2.要注意判断的修饰与限制。判断从大类上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又称直言判断,根据判断的质,可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根据判断的量,又可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在这类判断中常会出现“未必”“不得不”“或许”以及“有些”“所有”“大多数”“一切”“任何”“大凡”“几乎”“每一个”等词语。这些词语的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判断是否准确。因此,我们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要从准确理解题旨入手,理解每一个判断所断定的范围,并根据论述的需要,合理地使用这类词语,做出恰当有效的判断。比如,下面一例就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3.要注意判断语段的表达。复合判断一般是由复句来表达。其中,联言判断多由并列复句、递进复句和转折复句来表达;假言判断多由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来表达;选言判断多由选择复句来表达。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常常是从写好几个完整的议论语段入手的,而议论语段又多为一个或几个复句构成。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就常鼓励学生运用判断知识写好几个完整的议论语段,要求语段的写作要联系现实生活,展开多维拓展、多层次论述,并能分析事物产生、发展及转化的原因、条件、利弊、趋势,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好推理知识,有助于学生逻辑严谨地进行推论

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正确的推理可以使我们从已经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推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推理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推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类。根据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具有蕴含关系,推理可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两类。根据前提的数量,推理可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类。

议论文的核心就是进行有效的论证。所谓论證,就是在根据自己已知为真实的一个或一些判断的基础上借助推理去确认、证实某判断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的综合运用。具体而言,就是采用不同的推理形式,来进行演绎、归纳(反之为归谬法)、类比等论证方法的证明或反驳。比如下面这个语段: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归纳推理)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研究这些经典语段,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启迪。议论文的本质特征是通过论证来以理服人,推理分析则是说理论证的主要方式。这种推理一是把论点所包含的道理阐发出来,二是把论据为什么能够证明论点的根据、理由阐述清楚,说服读者。具体到学生的写作,这种推理分析就是要能将一件事物、一种现象或一个概念分成重要的几个组成部分,然后从各部分中找出自身的本质属性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局部的剖析和整体的联系使人们对事物或现象、概念得出一个比较完整、正确、深刻的认识。学生如果掌握推理分析,有助于提升其议论文写作水平。

近年来,我们开设了“基础逻辑知识入门”这一校本课程。课程共分6课时,具体内容包括必备的概念知识、必备的判断知识和必备的推理知识。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努力改善、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当然,目前我们做得还不够,也仅仅是为学生奠定了一些基础而已,还需要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多学、活学,并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活学、活用。只有这样做,他们才有可能把逻辑知识学活、悟透,进而真正学会思辨,学会表达,学会做人。

猜你喜欢

掌握写作教学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精心设计情景 引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论《人间词话》境界说“真”之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