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在名著导读课中的实践意义

2020-11-09刁莲佳

家长·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教育戏剧名著导读

刁莲佳

【摘   要】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低年段应用相对比较多。经实践表明,教育戏剧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也有实践意义,尤其是在名著导读的课堂上。本文结合部分导读课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教育戏剧对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推动作用及对学生能力及阅读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教育戏剧;名著导读;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9-0079-02

【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ethod, educational drama is used relatively more in the early years.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educational drama also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es, especially in the guided reading class of classic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art of the guided courses to explore the positive role of educational drama in the reading of students' classic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reading effect.

【Keywords】Educational drama; Guided reading of masterpiec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一、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由于中学生自身年龄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孩子逐渐由感性思维转为理性思维,在课堂上,孩子的积极参与度明显下降。而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应该都是贪玩的,因此一般的教育戏剧课以游戏导入为开头,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孩子能做到“打开身心,灵魂在场,合作创造”。如在《茶馆》的导读课上,设计以“節奏步行”的方式,用多次定格呈现出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的众相,也让孩子们在缓步行进的过程中,多次停顿的思考中,从现实走进虚拟场景,全身心地投入名著的时代背景。

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育戏剧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它需要学生调动语言、思维、肢体等各方面全身心参与,因此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推动作用。

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教育戏剧课堂中,戏剧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又不同于传统戏剧表演有较长的准备时间。课堂上,学生需要在3~5分钟的准备时间内按照教师要求构建好场景,想好每个人物角色的台词。因为是表演,连语音语调的高低也需要考虑,从而更准确地传达角色的心声。

空间想象能力、肢体协调能力。教育戏剧的教室会有一些器材的准备,但是不可能十分周全,这就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取类似物件来构建表演场景。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强调灵魂在场,但不像专业戏剧表演那么严格,所以学生都非常珍惜这样的表现机会,会竭尽全力“演”到最好。

审美能力、写作能力。文学作品中是有好坏美丑之分的,在自己对名著的创建中,学生自然会融入自己的审美感受。在《老人与海》中,最后的作业是给无助的马诺林写一封信,给他一点去留的建议。当写作变成有感而发时,学生的写作也就自然不再那么困难。

合作能力。名著导读最大的特点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你在小组中的角色,配合协调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合作学习不再是浮于形式的两三句探讨,而是从争议到协同,从个人到集体的凝练过程。

教育戏剧家李婴宁老师也说过:“戏剧是为生活所用的,在教育戏剧这个安全的环境里,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协调沟通、自我表达、同理关怀等能力。”戏剧的虚拟环境,给了孩子足够的心理安全,他们再也不会担心课堂的对错,教师与同学的目光。因为在教育戏剧中,没有对错,只有思考与表达,因此孩子的能力也就在这毫无戒备的环境中得到充分挖掘。

三、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

张晓华教授认为:“戏剧结构中的情节发展有其现在、过去与未来的序列发展。在任何阶段内都有悬而未决相关发展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就可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深入事件情况内层的思考,了解其中真正的意义。”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情境后,学生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推动事件的发展解决问题,或者是为了思考自己与他人思维差存在的原因,就会自然而然地分析与反思戏剧实践活动,从而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与独创性,也正符合了现行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要求。

在《家》的名著导读课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觉新的人物形象,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建构。课堂开始,精心挑选能代表觉新典型事件的梅花、阄团、《新青年》《朱子家训》,引导学生构建生活中较为完整的觉新形象。五组同学各挑选一个主物件的定格表演结束后,教师又邀请每组觉新的表演者以“我是一个怎样的青年……”来阐述自己的表演及观察感受。在这样的思维追踪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思考不再局限于个别点的构建,而是不断思考与反思每组中人物的共性与个性,还原觉新的人物形象,使其变得更为饱满、真实。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自然而然地思考人物性格产生的深层原因,某些矛盾个性在人物身上共存的意义。接着,教师以“教师入戏”的方法,抛出“瑞珏生产”的矛盾高潮,再一次逼迫觉新做出选择。学生的思维又在这样的新一轮抉择中得到提升。课后,当他重新阅读名著时,势必会将主要人物的真实事件与做法比对自己的课堂实践。当比对结果一致时,他会反思自己这样思考的缘由;当比对结果不一致时,他自然又会反思差异产生的原因。在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辩证思考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就自然而然获得提升。

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笔者曾对7所中学的805位学生进行过分层抽样调查,在“课外阅读时,你一般会选择?”(多选)中,比重最高的小说类、网络浏览类、杂志类分别达到了90.91%、50.91%、78.18%,而名著阅读仅为16.36%。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读好书,任重而道远。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三年内共开设名著导读课7节,课后调查显示,课后原著阅读的普及率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达到了90%以上,这应该是非常可喜的尝试。

总而言之,学生对名著或者其他书籍的阅读,一定不应该是一种陈述性知识的获取,而是在不断研究思考过程中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当然,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有很多,但教育戏剧也的确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手段。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普教重点资助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戏剧课程开发”(立项编号:B-a/2016/02/2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姚侠.新课改下高中名著导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07).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教育戏剧名著导读
形体礼仪课对大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